這項城市比拼中,江浙魯領先全國!

08-18

前言:

8 月 11 日,杭州臨安市撤市設區;8 月 15 日,網傳青島即墨市將撤市設區。近年來,中國大城市撤縣設區的步伐加快,尤其是 " 準一線城市 "。

而縣城(包括縣級市)作為中國五級行政級別中的中間一檔,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縣域經濟也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

中國縣域分佈

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省級、地市級、縣級、鄉級、村級五個級別,而縣級作為中間一檔,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縣 、縣級市 、市轄區 、自治縣 、旗 、自治旗 、礦區 、林區 、特區 等,都屬 " 縣級行政區 ",行列。截至 2016 年,除港澳臺外,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有 2851 個(除 945 個市轄區外,還包含瞭 361 個縣級市、1374 個縣、117 個自治縣、49 個旗、3 個自治旗,1 個林區、1 個特區)。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縣級作為被地級市管轄的第一行政級別,縣級被納入地級市的進程也在加快,表現出來即為 " 撤縣設市 "" 撤縣設區 "。

根據民政部數據,全國市轄區數量從 2000 年的 787 個增至 2014 年的 897 個,縣級市則從 400 個下降到 361 個。

這一點在大城市表現尤為明顯。一線城市中,北上廣深均已實現 " 無縣 " 大都市。其中,北京到 2015 年下屬的縣均已改區,上海最後一個縣——崇明縣也在 2016 年改區。

" 新一線城市 " 中,這一節奏也在加快。中部唯一的副省級省會城市武漢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就實現瞭 " 無縣化 ",目前共轄有 13 區;2013 年,南京將溧水縣、高淳縣撤縣設區,精簡為 11 區。成都、西安也在加快速度趕上步伐。

這種情況,與大城市發展受空間限制不無關系。尤其是新一線城市,發展速度加快,原有空間不足以承載更多人口、城市功能,自然產生 " 對外擴張 " 的需求,而緊鄰城市市區的縣便以區位優勢,更快地融入城鎮化浪潮中。

這是縣城在區劃格局中,所處的獨特位置。

縣域經濟格局

在中國經濟格局中,縣城同樣占據一席之地。

據統計,截至 2016 年,2851 個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占全國國土面積的 90% 以上、總人口的 85% 左右、GDP 總量的半壁江山。縣域經濟已成為區域發展的基石。

在剛剛發佈的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中,卻又看出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的差異。

其中:

1、 百強縣經濟實力突出,以占全國 2% 的土地面積、6% 的人口創造瞭超過全國 11% 的 GDP。

2、 百強縣人均 GDP 高達 9.7 萬元,富裕程度高、消費能力強。

3、 百強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 萬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3.1 萬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 16.5%、29.1%。

4、 截至 2016 年,已有 21 縣的 GDP 進入瞭 " 千億俱樂部 ",GDP 百強縣全部突破 500 億元大關。

5、 百強縣的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如服貿加工、工業制造等產業發達,代表者如昆山、晉江。

百強縣的區域分佈極不平衡,總體呈 " 東多西少、強省強縣 " 的區域分佈格局。百強縣榜單中,東部地區占 76 席,中部地區 15 席、西部地區 8 席、東北地區僅占 1 席。

東部地區的浙江、江蘇、山東三省表現最為搶眼,分別占 23 席、22 席和 21 席,占據瞭百強縣的六成以上;蘇州、南通、寧波、嘉興、青島等所轄縣域全部上榜。

出人意料的是,廣東省僅有惠東縣 1 席入圍,可見廣東的經濟分佈集中在地級市級別,省內區域發展不平衡。

此外,強大的縣域經濟成為江蘇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GDP 百強縣中,江蘇一省就占瞭四分之一的席位,其中昆山市、江陰市以超 3000 億元的 GDP 總量位居前列,與寧夏 GDP 相當。張傢港市、常熟市分列三、四名。蘇南四強的 GDP 全部突破 2000 億元大關,成為縣域經濟的標桿。

中西部地區共有 24 個縣入圍 GDP 百強,其中 GDP 超過千億元的 4 個縣中,有 3 個來自湖南,分別為長沙縣、瀏陽市以及寧鄉縣。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湖南三縣領銜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體的秘訣。這三縣 2016 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為 831 億元、840 億元、726 億元,分別占 GDP 的 65%、69% 和 66%。

被輻射更是跳板

在百強縣的地緣分佈上,受大城市輻射較為明顯。

比如長三角的百強縣,多分佈在上海、杭州周邊,其經濟發展自然受中心大城市輻射明顯。如蘇州、常州、南通、無錫四大地級市,本身就受上海的產業轉移輻射,其下轄縣市更是如此。

分散在滬蘇無常城市鏈條周圍的縣,在城鎮化進程中,自然會承接大城市的落後產能,但確實帶動瞭經濟發展。

再如中部的河南省,上榜的百強縣有 5 個(鞏義市、新密市、新鄭市、滎陽市、登封市),均為鄭州市下轄縣級市,經濟格局上 5 個縣級市緊緊圍繞鄭州發展,呈現明顯的中心輻射狀。

大城市帶動小縣城,這是天然的區位帶動。另一方面,類似鄭州這樣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想要擴大版圖,必然向周邊擴充,而滎陽、中牟周邊的縣就極可能被納入市轄區范圍,一如上文所說的 " 撤縣設區 ",在擴大城市范圍的同時增強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利於城市群的形成與擴圍。

而反過來,一二線強城市周邊的縣城,又將成為一部分人的跳板。

在人口流動趨勢上,一部分人能力不足,沒法直接留在大城市,而在周邊的強縣就業,鍛煉一段時間後再向大城市進發,自然腳跟站得比較穩。

後記:

" 縣積而郡,郡積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 "。

縣域經濟是基礎,是國傢經濟發展的基石。在百強縣的競爭中,東南沿海依然領跑,東北與西部則較為落後,這與中國的經濟格局是相匹配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