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君說
每天上完班,回到傢裡就是一套葛優癱,再掏出手機刷會兒微博、打會兒遊戲,感覺就到時間洗澡睡覺瞭。至於想靜靜欣賞的電影和書,曾經鬥志昂揚買下的課,微博上馬住的健身視頻,都是不存在的 ……
橙子君就面臨這樣的困境。雖說是自我提升,但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可為什麼老是開始不瞭啊!不知道你有沒有相同的困惑呢?
今天,橙子君推薦的這篇文章,壹心理的 4 位創作者分享瞭他們的觀點,這些不同角度的觀點讓橙子君耳目一新,希望也能給你啟發 ~
壹心理創作者 | 風墟,船長,茗荷,高浩容
公眾號:心理公開課(ID: yixinligongkaike),壹心理旗下最有料的微信公眾號
知乎近期的熱門問題:
單身職場人士如何利用晚上 8 點 -10 點這段時間自我提高?
關註人數達到 10 萬 +,瀏覽量 50 萬 +。單身、獨居,所謂空巢青年一度引起社會關註。作為其中一員,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問自己:
為什麼有的人在同樣的年紀小有成就,而我卻高不成低不就?
我希望自己也能有所突破,那我能從哪些方面切入提升自己?
下面的回答來自壹心理的四位創作者。
@風墟
為什麼剛開始決定提升自己時,
再完美的計劃也是無效的?
我的建議是:你沒必要 8~10 點都用來提升,可以隻用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的時間,堅持去做一件「你能堅持下來」的事情。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無論多麼完美的計劃都是無效的。因為這些計劃對於他們本人而言根本不具備可執行性。
如果以往的經驗證明你不具備很好的執行力,做事情容易分心,不能堅持,那麼不因為一時沖動就給自己定個大目標,不熱血澎湃地給自己制定很復雜的計劃,這才是明智之舉。
一個人不具備良好的計劃執行力,卻一次次的列出很多完美的計劃來營造一種仿佛自己可以達成的幻覺,這不僅沒有絲毫的助益反而隻會給你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為一次次的計劃失敗,一次次的輕易放棄會固化你的這樣一種行為模式和認知模式:隻要是我做的計劃,都沒辦法實現。
所以當下最重要的是:接受「我不具備良好的計劃執行力」這個客觀事實。在接受瞭這個事實的基礎上,再考慮怎樣利用晚上的時間去自我提升。
所以很明顯,你不具備良好的耐力,那就沒必要強迫自己一定要學習、健身兩個小時。從不會讓你感覺厭煩的半個小時做起就好——當然,如果你連半個小時都沒辦法堅持也沒關系,十分鐘,每天就做十分鐘也行。
你不具備良好的執行力,所以沒必要給自己安排很多事,你必須要想清楚:定的目標再多,想做的事情再多,其實都沒有絲毫意義。
所以,你隻需要做一件事。
你沒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所以不要做太復雜的事情。「閱讀」是最好的門檻較低的一個可選項。
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你需要意識到你這樣做的核心目的:即培養出你自己的執行力和堅持的能力。執行力和堅持是兩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不具備這兩種能力,不僅僅是「自我提升」,很多事情對你而言都是空談,都是空中樓閣。
可惜的是,很多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看不到自身和別人真正的差距在哪,看到別人勵個志,打個雞血,就覺得 " 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問題是,別人能做到的,前提是他具備那樣的資源和能力,當你具備瞭那樣的資源和能力時,你能做到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具備關鍵資源,不具備核心能力就以為僅憑 " 努力 " 和 " 計劃 " 就可以做到,這是一種最典型的 " 幼稚病 "。
你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去意識到什麼樣的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尊重你的現實情況,考慮進你的各項長處和欠缺。在這一基礎上,再考慮什麼樣的方法對「你」而言是有效的。
不具備執行力就想搞個大項目,就和不具備運動員的天賦和正確的跑步方法就想拿冠軍一樣的愚蠢。
@船長
如何提升這兩個小時的使用效率?
「預熱原則」和「環境的熵」
在培訓的時候,我經常會講,20:00-22:00,可以稱作是一個職場人的 " 新生時段 "。
大傢白天忙忙碌碌,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太少瞭,而這個時段是我們一天當中為數不多的可以拿來自由支配,充實自我,獲取新生的時間。
一天即一生。我常講一句話:如何過一天,就是如何過一生。為什麼這麼講呢?
一天是一生的基礎單位,如果你的一生是一幢大樓,那麼你的一天就是地基,地基過成瞭什麼形狀,大樓最終也就會變成這種形態。
你細細想一下,人過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昨天過的和今天差不多,今天過的和明天差不多。傳言愛因斯坦在諷刺量子物理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所謂瘋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你渴望改變,有對生活的期望,那麼期望的落實和執行,必然是從你的一天中的某段時間開始的。如果今天隻是在重復過去,那麼改變將永遠無法發生。
如何把握住寶貴的 " 新生時段 "?
既然 " 新生時段 " 對人生的改變是如此的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升這段時間的效率呢?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兩個重要的提升效率的方法:
① 預熱原則
咨詢時,常常收到這樣的問題:晚飯之後會非常困倦,訂好瞭計劃也不想動彈,什麼都不想做,這是什麼原因呢? 該如何解決?
這其實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人在就餐之後,由於血液大部分流向瞭消化器官,大腦供血不足,所以經常會出現困倦乏,打瞌睡,沒有精神,啟動困難的問題。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人在劇烈運動之前,一般需要先做一些熱身運動,來充分的調動身體機能。身體如此,大腦同樣也是如此。大腦也是需要預熱的。
心理學上的一些研究表明:科學的預熱可以提高大腦的活躍度,充分的調動大腦的狀態,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我們可以在高難度的工作開始之前,先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讓大腦先活躍起來,避免因為畏難情緒,拖延著不去開始。通過預熱把大腦的功率逐漸拉升起來,等狀態好瞭,再去處理後面復雜的任務。
餐後散步是一個非常好的預熱活動,可以有效的讓身體復蘇,從飯後困倦的狀態中走出來。同時,散步途中,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和安排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讓大腦也跟著預熱起來。
預熱之後,再回到工作中,你會驚喜的發現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的狀態,都會變的高效很多。
② 環境的熵
另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傢裡面學習效率低,總是被打斷,一會喝水,一會吃東西,一會上網,總之似乎很難沉浸下來,這又是為什麼,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在公司,在學校,在教室的學習效率,要遠高於在傢裡面,在宿舍,在臥室當中,這主要是因為:環境的差異造成的。
是的,學習也是需要挑環境的。就好像一個骯臟的環境會破壞人的身體狀態,讓人生病一樣,一個雜亂的環境也會破壞我們的學習狀態。
學校、公司,就好像一個專門的無菌病房一樣,會為我們工作學習的健康狀態攔截幹擾,保駕護航,降低我們做好自控,保持專註的難度。所以,我們能夠比較輕松的進入一種高效的好狀態。
如果環境是混亂的,充滿幹擾的,充滿各種誘惑和玩樂的,那麼這種 " 高致病 " 的環境,會增加自控的難度,稍有不慎,就會破壞我們自控的 " 健康狀態 ",使我們呈現出一種近似 " 病態 " 的拖延。
所以,調整好環境,利用好環境的力量,是我們解決拖延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建議學習的時候,挑選書吧,圖書館等適合讀書的,幹擾少的,優質的學習環境,能不待在傢裡,就不要在傢裡面。這也是一個提升效率,減少幹擾的好方法。
改變事情結果的隻能是過程,如果我們希望讓生活有所改變,那麼就從改變你的一天開始,從有效利用 " 新生時段 " 開始吧!
@茗荷
絕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的一種學習
恰恰可能是最重要的
今天正好在朋友圈聊到很多人困在戀愛和婚姻關系中有很多無奈,其中一個朋友留言:" 單身時光是人類最黃金的歲月!如果不到情難自抑千萬別結束他!"
單身人士看到這個評論是不是瞬間覺得自己這段歲月好珍貴呢?的確是如此,單身無娃的時候," 一人吃飽,全傢太平 ",幹凈利落,與已婚有娃人士 " 老已老,幼尚幼,白發已頻現 " 的境況相比,自己是有較強的掌控感的。
具體需要怎麼安排,每個人需求不同,內容也會不同,但可以建議的部分是:
① 學習知識和技能重要,學習處理關系也非常重要
走出校門的時候,不少人是手握一堆名校證書或者專業技能證書出來的。但是,這些東西的有效性是短暫的。可以為你敲開工作的門,但卻無法成為你一輩子的光環。
你最好是忘瞭這些東西。潛下心來,重新學習你需要的。知識技能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能力。
下班時間啃書本學習重要,與朋友出去約會也非常重要。或美食、或電影、或演出、甚至隻是單純的聊天,這些都可以成為你們交往的方式。
有些人一直有一個誤讀,總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在浪費時間,自己學習才是正事。可你不得不意識到的是,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是否能夠有和諧的關系。
而處理關系的學習方式從哪裡來?
不僅來自於白天的工作,更來自於下班後與同事或者朋友的交往。當然,這種交往,也會順便讓你遇見心儀的對象,何樂而不為呢?
② 勇於探索,不要給自己貼標簽
我們常常聽到人說 " 我就是這樣的人 "。其實,無論什麼年紀的人,都不用著急說這句話。人生有許多東西值得探索,而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值得進一步去發現。
我見過太多人,在工作十年之後進入瞭一個跟之前所學完全不同但非常喜歡的領域。在你下班接觸的東西中間,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些你以前不曾涉及的領域。搞不好,你發現瞭自己新的興趣,成為一個斜杠青年呢。人生還那麼長,你在將來,或許把副業探索成主業瞭呢。
誰知道呢?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呀!
③ 不隨大流,聽從內心的聲音
下班後,要把有限的金錢和時間放在什麼地方,盡量順著自己的心意去,不要太受別人影響,當然,你可以交那麼幾個眼界開闊、你覺得很智慧的朋友來引領你。
隨大流的生活容易有安全感,也不用費力思考。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內心深處,我們都希望活出自己的人生來。
你的未來在你的頭腦越清晰可見,你越是堅定朝這個方向去走,實現的可能性越大。
@高浩容
提高自我的關鍵
不在於提高,而在「自我」
學者 Rhodes 和 de Bruijn 曾針對想要健身的人,堅持與放棄的比率進行研究。發現多數想要投入健身的人,往往在制訂計劃的兩周內放棄鍛煉,半年後放棄的人達到瞭一半。
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難道不能用獎勵的方式提高持續健身的意願嗎?
研究顯示,獎勵的效果有限,關鍵在「興趣」。那些對於健身很難堅持的人,他們本身對健身的興趣基本不大,他們要的是健身的結果,讓自己看起來身材有魅力、吸引人。
這背後還可以追溯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渴望成為某個典范,或是讓自己獲得愛。可是計劃健身者往往低估瞭健身要經歷的折磨,包括肉體與精神。
因此研究還顯示:容易放棄的計劃者,往往在計劃階段就缺乏通盤瞭解,在做好詳細調查前就輕率的下瞭決定。這聽起來很熟悉,花錢買瞭書、報瞭在線課程,滿足瞭充實生活的想象,然後很快因為挫折,給自己找瞭許多理由而放棄。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達成利用下班時間自我提升的目的?
① 先給自己更多時間,思考自己提升的目的
當我們談自我提高,我們是否瞭解「自我」是什麼?
我喜歡什麼?我適合什麼?此刻我的定位是什麼?未來我要往哪裡去?先搞清楚要去哪裡,再出發,否則走得遠卻是歪路,反倒無法提升自我。
② 學習享受過程
充實有時是種轉移焦慮的方式,就像當身邊的人都推崇努力,即使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讀書、考試、找工作、結婚,很可能他還是會拼命的努力。
因為當他努力,好像能夠把自己的人生給交待瞭。結果過程很辛苦,嘗不到快樂,自然無法堅持到最後。
③ 先給自己三十分鐘
人往往有樂觀效應,會高估完成工作的速度,低估達成目標的難度。兩個小時的學習,先從安排三十分鐘開始,習慣這個強度,再緩緩增加時間。
④ 不要忘記安排休息時間
人的心力跟體力都需要恢復,在疲勞的情況下無法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應,無論體能方面的健身或腦力方面的學習皆然。先合理安排每日休息的時間,再談如何再有足夠心力與體力下去學習。
耶魯哲學系卡根教授(Shelly Kagan)在談生死問題的時候,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綜藝節目中有個段子,一個人被醫生宣告,自己的生命隻剩下兩分鐘。這個人竟然一點都不氣餒,信誓旦旦對醫生說:我要把這兩分鐘活得精彩無比。然而他絕不會料到,自己步出診室後,光用在等電梯上的時間就有一分半鐘。
所以,人生從容一點,在計劃的同時別忘瞭變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命運會給你突然安插什麼,又有什麼在下一刻等著你。
文丨本文由壹心理創作部策劃,作者包括風墟,船長,茗荷,高浩容。本文轉載自壹心理旗下最有料公眾號:心理公開課(ID: yixinligongkaike)。
橙子君說
我們自我提升的關鍵在於
「自我」和「興趣」
因此 花時間去休息和享受
花時間去尋找自我
再花時間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