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為什麼印度也搞瞭計劃經濟?

08-30

■ 文 | 王福重 ☞ 經濟學教授

普通的中國人對印度的印象,多來自新聞聯播。克什米爾,洪水泛濫,汽車超載,火車出軌,種族仇視,兩極分化,不講衛生。總之,沒什麼好印象,甚或沒印象。盡管印度是中國的近鄰,對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悠長,比如佛教。另外,印度人不是某些中國人認為的那麼笨,相反,非常聰明。和中國四大發明等量齊觀的東西,印度發明瞭二十多項,包括阿拉伯數字。印度本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包括泰戈爾和阿馬蒂亞 • 森等,比中國多多瞭。在美國歐洲一流大學和獨角獸企業中,做教授系主任和高管的,也大大多於中國人。

但最近,談論印度的中國人多瞭,因為中印剛剛進行瞭一場持續數月的邊境對峙。一個問題是,有人問,印度號稱民主國傢,號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傢,但經濟和生活水平,比中國差多瞭。也有人據此認為,民主並不促進經濟增長,印度這個例子還不夠嗎。

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印度雖然實行的是民主制度,但過去幾十年內的主要時間內,一直搞的是計劃經濟。這是有復雜的歷史文化原因的。

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甘地領導的獨立運動成功瞭。獨立後的印度,對英國人信奉的自由市場經濟,表現出強烈的排斥,認為是產生貧富分化和不公的根源。這當然是誤會,市場經濟是促進公平的利器,是平等的基石。但印度人不這麼想,恨屋及烏嘛。

六十年代,蘇聯經濟蒸蒸日上,速度冠全球。而蘇聯實行的是,與討厭的英國截然不同的計劃經濟,印度和蘇聯的關系一直不錯。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是偶然的成功,是政府集中資源和力量的結果,不具有必然性,不是規律。實踐也已經證明,蘇聯的計劃經濟是完全失敗的,並導致國傢的解體。但這是後話,當時的印度人,不分青紅皂白,就學起來瞭。資本主義也可以搞計劃經濟,印度這樣搞,也算一種創舉吧。

還有那個時候,整個西方世界的經濟,面臨暫時困境,印度更覺得不能學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跳火坑瞭。

印度經濟的不發達,除瞭計劃經濟這一制度因素,也許還有文化宗教原因。印度人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立即想到怎麼賺錢。這樣的國傢經濟肯定不會差到哪去,當然必須有好的制度如市場經濟。印度人,生活的中心是宗教,沒有中國人那麼積極或者市俗的追求,日子過得去就好,所以看上去印度人挺沒追求,悠哉悠哉,和緊張焦慮的中國人形成強烈對比。

現在,印度正在向中國學習,搞市場化改革,果斷拋棄計劃經濟。印度改革的難度,應該比中國 1978 年時小得多。因為印度的計劃經濟,並不徹底,印度是資本主義制度,是私有化國傢,沒有很大的包袱,它的計劃經濟,充其量就是搞瞭一些計劃而已,沒有我們當初全方位的控制。

最近幾年,在莫迪總理領導下,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增長速度直逼中國,很多經濟學傢判斷,印度經濟總量最後會因為高增長速度而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這自然有待於檢驗。更多人尤其中國人認為是異想天開。看好印度甚於中國的經濟學傢,他們的一個理由是,印度的市場經濟,幾乎可以一步到位,不像中國至今還處於轉軌之中,沒有建成真正意義的市場經濟。比如印度的金融體系就遠比中國有效而發達等等。

弗裡德曼曾經說過大意如下的話,一個民主自由的制度和一個經濟自由的制度,差不多就是一回事。這一點,也許對我們有某種啟發意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