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男孩 2 年存 2 萬,傢長:別讓孩子有窮人思維。

08-16

來源 | 理財農場 ( ID:nongfadai ) ,本文經授權發佈,特此感謝!

財蜜導讀:

不同的財富思維,就像一種基因,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流淌在孩子的血液裡。

網友 " 望月 " 的兒子童童,從一年級就開始自己打理 " 財產 "。不到兩年時間,童童不僅為自己打理出一份不小的積蓄,還對消費支出都有瞭計劃。

小童童現在出門,不再亂買零食和小玩具,還用自己的錢給媽媽買瞭個生日蛋糕,請外公外婆看瞭電影,過年的時候還給外公外婆各包瞭個 200 元的紅包 …

其實最開始時,童童也和很多小朋友一樣,有著愛買買買的習慣,每次出門都一定要買點玩具零食回傢,處處要花錢。

" 望月 " 媽媽做瞭什麼,讓孩子有這麼大的變化?

一切起源於一份理財協議。

這份協議裡規定瞭:

1. 從一年級開始,童童每周可以拿到 10 元零花錢。

2. 每年終進行一次結算,實行翻倍付息制度。

比如,去年 12 月 31 日童童的零花錢結餘是 430 元,翻倍付息,就是按 860 元支付利息,相當於一筆存款獎勵金。

3. 禮物按額度購買,多退少補。

童童一年有四筆雷打不動的 " 禮物費 ",分別是暑假(100 元)、兒童節(50 元)、生日(100 元)和過年(100 元),不要禮物或購買的禮物未到指定額度的部分可以折現,但是如果超出額度,就必須自己買單。

4. 日常開銷自己打理,盈虧自負。

除瞭零花錢、禮物費,相對大筆的壓歲錢,也由童童管理。

除瞭生活必需品、吃穿用度、文具等日常開銷,超出合理范圍的物質和娛樂消費全部由彤彤自理。

比如,他想玩商場裡投幣的電子遊戲,傢裡點播網絡電影,忘戴紅領巾、小黃帽需在校門口小賣部買,必須自己掏錢;過年時童童給外公外婆包的紅包,也是自費的呢 …

無論收入還是開支," 望月 " 媽媽一律交給童童負責,自己隻通過暗含玄機的規則制度及自身的言行來進行引導,不強制孩子。

結果才二年級的童童,已經養成瞭良好的記賬和消費習慣。

童童是幸運的,他有一個富有理財思維的、開明大方的媽媽。

而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的,更多是這樣的父母:

" 小孩子懂什麼,把錢給小孩子,錢都亂買瞭。"

於是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保護罩裡,要等到進入社會才摸爬滾打地去認識金錢到底是怎麼回事,該交的 ' 學費 ',隻多不少;

" 你要買什麼跟我說就行瞭,合理的需求,我還會不同意嗎?"

看似大方的態度,然而決定權還是在傢長手上。往往孩子最終會發現自己隻有買文具、報培訓班等‘合理要求’,傢長才會通過,落得個意興闌珊;

"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知不知道父母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除瞭給你上學,隻夠每個月的生活費。天天就是玩具玩具,你怎麼就不知道學習?!"

受到指責的孩子學會瞭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又難以避免地受到匱乏感的折磨。

《人民的名義》最開始的那個趙處長,小時候傢裡估計沒少哭窮。長大後才會這樣明明對金錢有著極度的渴望,貪污受賄 2 億多,卻一分錢都不敢花,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 " 窮怕瞭 "...

傢長這樣的教育,不僅不能讓孩子真正地理解什麼是金錢,該怎麼對待金錢,反而會讓孩子有很多錯誤的認知,最終落下一個深深的 " 窮人思維 ":在即使物質充裕的情況下,也還是會因為金錢而焦慮。

可能有的傢長覺得自己也不是理財專傢,或者說,自己也不懂這些道理,自己都還在因為金錢而焦慮,怎麼辦?

其實,這就體現出孩子的一個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懶於進步得過且過。這時候是因為孩子,我們才對自己有瞭更高的要求,孩子本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當你不希望孩子也和你有一樣的缺憾時,這個意識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你也不用太過焦慮。

傢長的作用,是尊重孩子,不隨意指責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一個正確的大方向,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學習。

要知道很多的新鮮事物和方法,可能孩子知道瞭,你還不知道呢。

給孩子一點信心,讓他有還你一個驚喜的機會。

檸小 C 的話

小 C 心中比較理想的金錢觀,是清楚地認識到金錢不是人生的目的,做各種決策時不會把錢放到最高優先級,對待財富有安全感,不會因為金錢而倍感焦慮。

總之,讓孩子擁有一份生活,而不是一個金錢上的數字,這樣的人生,更有滋味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