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偷雞腿的媽媽送女兒學鋼琴可笑,幫孩子買房的中產也同樣可笑

11-23

那個曾經在兒童節偷雞腿給女兒的媽媽,最近省吃儉用送孩子去學鋼琴瞭,她和之前那位送女兒澳洲留學的環衛工夫婦一樣,受到瞭不少人的嘲諷,她們做法真的像網友評論的那樣 " 蠢 " 嗎?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 思思媽媽

又一個底層媽媽刷屏瞭,鋼琴和留學是鍵盤俠的 G 點?

去年兒童節刷屏的偷雞腿媽媽,今年再度刷屏:她分類垃圾一個月 1500 元工資,拿出 300 來讓大雙(有腎病的養女)學鋼琴。於是群眾吐槽瞭:

1、先溫飽再想其他,還要學鋼琴?想多瞭吧。

2、一個月 300 塊學 3 次的鋼琴,那是什麼低水平?不留下一堆後遺癥麼?

3、學鋼琴是中產階級的智商稅,偷雞腿媽媽該先給孩子養好身體,學什麼鋼琴?

偷雞腿媽媽的爭論比澳洲環衛工送女兒澳洲留學考 7 次雅思少:

因為偷雞腿媽媽送娃學鋼琴沒有動用捐款(捐款都是專款專用治病的),沒有借貸,隻是在生活費裡摳。不如環衛工女兒去澳洲的噴點多:

網友批評環衛工女兒:

1、自己工作賺錢,考多少次雅思都行。啃父母的老,還要考 7 次,這是敗傢是不孝。

2、留學澳洲多貴你知道嗎,留學之後又留不下來,讓父母借貸這是對父母敲骨吸髓,投資回報率太低。

3、難道女兒不應該考中科院的碩士博士,花更少的錢,不給傢人負擔?

另外有若幹牛人出來現身說法 7 次才考出來個 6.5 實在不是讀書這塊料,順便曬出自己的雅思成績單。環衛工夫婦月入六千送女兒澳洲留學,就怕你自己早早放棄人生,還嘲笑別人掙紮

留學和鋼琴似乎是鍵盤俠的 G 點。活脫脫趙大官人跳過來給瞭阿 Q 一個大嘴巴:" 你也配留學,你也配學鋼琴,你也配?"

隻要你要,隻要我有

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我上班早,正是清潔工阿姨打掃的時間。這個北川的阿姨手腳麻利,手一伸就把桌面上的廢紙摟進捆在身上的垃圾袋,易拉寶可樂罐放進背包,另一隻手抹佈一抹,桌面幹幹凈凈。

她熱汗滾滾,空蕩蕩的編輯中心變得整潔幹凈。然後她叮叮鐺鐺地匆匆離開趕去另外一傢,每天 12 個小時的工作換得四五千塊月薪,再加上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子的錢,比三本大學生起薪高。

阿姨邊幹活邊打電話,我們漸漸猜出來她的傢境。

推諉的電話是老公打過來要錢的:" 你哪曉得在成都喝水都要錢,吃碗面都是十幾塊!下個月房租還不曉得在哪裡拿。"

豪氣的電話是兒子打過來商量志願的。

兒子臨近高考,想讀師范減輕傢裡的負擔,又想考軍校省學費。討論瞭若幹輪若幹個早上,她翻來覆去大聲武氣地說:" 哪個說的傢裡頭缺錢哦,我在成都錢賺得飽和得很(方言:賺錢容易的意思)你就是讀博士我都供得起你。"

那年夏天,北川阿姨做清潔時塞給我一個紅糖饅頭,宣佈:" 我的娃兒考上航校啦,等他讀書出來就可以去開飛機!開飛機的工資高!"

山村的孩子考到航校,或者是考到任何一個大學有多麼的不易,若幹年前我曾經體會過。有一年到鄉村出差,借住鄉村中學的教師宿舍。這宿舍是一個教室用篾條隔出來的一長條,剛夠放下一張床和一個條桌。所以老師前教室後寢室,下床教書,上床睡覺。

天還沒亮,我在潮濕的被褥裡被嘈雜的讀書聲驚醒。這讀的是什麼天書?

在被窩裡琢磨瞭十多分鐘後我恍然大悟:天啦,原來是英語啊!

牛學是否迷?那就是 New shoes for me 啊!

這沒有任何起伏,用鄉音一字一頓讀出來的英語,隻有這教書的老師和他們同班同學聽得懂,英國人美國人都聽不懂!那一刻我簡直崇拜中國高考英語不考口語,不考聽力,就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死磕的設置。

過去我們一直吐槽這是學啞巴英語的愚蠢制度。

其實,這制度的設計人是天才啊!他洞察瞭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勻,中國的地域差別那麼大,不考口語聽力,那些鄉村的孩子才有幸和大城市裡有磁帶有語音教室有外教的孩子用同一套考題來選拔。

他們雖然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還在同一個賽場。隻要還在同一個賽場,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就不會把孩子留在傢裡做農活。他們的孩子摸著黑走過田坎來讀書,讀著很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外國人聽到也聽不懂的外語。但是,萬一走得過高考的獨木橋,他們可以走出父輩最遠去到的縣城,去到省城、京城。去看父輩沒有想象過,沒有觸及過的世界。

從下往上看的世界不是同一個世界

偷雞腿媽媽和環衛工媽媽的槽點相似:上一代困在衣食住行,活得捉襟見肘,卻超出能力地為孩子向往的鋼琴和遠方買單。

可以想象:

大雙拉著媽媽的手:" 同學們都學鋼琴,我也想彈。"

媽媽另一隻在兜裡暗搓搓幾張鈔票 " 那我們就學!"

媽媽不懂,學鋼琴的背後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實力支撐。

鋼琴要調音,每次上課需要先還課。大雙課後是用厚紙板練習嗎?她們爬上城市角落裡某個顫抖的樓梯,付 10 塊錢費用,在個個音符都不準的鋼琴上彈上一小時。她們選最低的價格,一對十的上大課。1500 元在中產階級看來是一套蘭蔻兩隻雅詩蘭黛的口紅。在偷雞腿媽媽看來是一傢三口的衣食住行,還夠讓大雙學個鋼琴。鋼琴這手藝,300 元一個月應該夠瞭吧?

" 媽媽,我這次雅思還差分,但是我還想考。要報班。"

" 你考去,缺錢不,我給你打。"

環衛工媽媽不懂女兒可以考中科院的碩士,享受補助。她不懂女兒即使拿到學位,也難以在澳洲拿到工作簽證,她看不懂澳洲 457 簽證已經關閉的新聞。不明白這意味著靠工作留在澳洲基本成為泡影。她不懂女兒該去澳洲的偏遠山區,換取州擔保名額加分。她怎麼會懂呢?隻要孩子還向往遠方,她就願意砸鍋賣鐵。

近年,啃老這一說逐漸無人提起。因為給子女在北上廣深買房的父母已經成為婚姻的標配,中產階級父母們不也是一樣的出發點?隻要你要,隻要我有。

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遷徙,意味著階層的攀升。有瞭房子並不意味著落得下腳,還需要這孩子有足夠的能力,有工作、能交際。隻是父輩的支持都濃縮成瞭一套房子。在中國,階層的攀升從來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需要整個傢庭三代財力的支持。為什麼買房的父母沒有人說他們蠢,而偷雞腿媽媽和環衛工就是蠢呢?

已經上升的階層看下階層想上升的努力和他們選的路徑,都是事倍功半,蠢到不行。如果他們停止評判,給自己聰明地來個階層上升的好主意,在更上面的階層看來,何嘗不是事倍功半,蠢得不行?

在三文魚回流的季節,三文魚們逆流而上,從海裡遊回到產卵地。返回的道路上,黑熊和鳥類紛紛集群,和平相處享受大餐。三文魚們奮力跳躍,爭取躍上臺階,加拿大漁業海洋局統計:每對三文魚產下 400 顆魚籽,來年春天有 800 條小魚出世。遊向大海的途中隻剩下 200 條,4 年後能夠回遊的隻有 10 條,其中 8 條被人類捕捉,最終到達目的地的隻剩 2 條。

Hope Port 小鎮的三文魚洄遊的小河,小河的上遊建瞭水壩,在建設這個水壩時,專門建設瞭一個三文魚洄遊水道,水道上建設有魚梯,以便讓三文魚能夠沿著這個水道逐級跳躍。三文魚攢足瞭力氣,奮力一跳,躍過瞭這一級的臺階,到達瞭一個平臺。這僅僅是一個臺階而已,它的前面還會有更多個這樣的臺階等著它來跳。必須經過這樣的磨難,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續。

階層的上升與鮭魚回流相同:損耗巨大而成功率低下。或者一飛沖天,或者折戟成沙。努力隻是標配,成敗更多看運氣。但一個傢庭,隻要還有人願意去沖撞、去突破、去努力,他們就願意去承擔這損失,去發射這夢想。這是生命原始的動力,生生不息,令人肅然起敬。

— THE END —

關於作者【思思媽媽】: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溫哥華專欄作傢,房產策劃人,北美陪讀媽媽。微信號:馬麗傢在溫哥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