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千股 " 無疑是貼在香港股市身上的一個標簽,同時也是生長在香港股市身上的一塊牛皮癬。因為這個標簽絕對不是什麼光榮的標簽,而是一個污點,是對香港股市形象的一種損害。如今,隨著香港內地兩地市場聯系的密切,港交所終於向 " 老千股 " 這塊牛皮癬下手瞭,要將 " 老千股 " 這塊牛皮癬清除出港股市場。
不久前,香港交易所已經作出提議,對包括創業板在內的上市架構進行改革,包括提高最低市值要求;延長控股股東上市後禁售期;嚴管上市公司供股、合股、配股等高度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加快長期停牌公司除牌程序等,旨在引導市場秩序的健康發展。而這其中的 " 嚴管上市公司供股、合股、配股等高度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 ",顯然是指向瞭 " 老千股 " 的命門。因為市場俗稱的 " 老千股 ",通常是指大股東不以經營其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反而使用配股、供股與合股等融資手法圖利,損害小股東利益。
而在港交所作出提議的同時,也是說到做到。7 月 27 日,中國農產品交易 "5 合 1" 疊加 "1 供 7" 折讓 62.7% 的供股計劃被港交所及證監會叫停,給出的理由為 " 擔憂不利小股東 ",此舉在港股的歷史上可謂相當罕見。不僅如此,港創業板的萬亞企業及中國生物資源還被港交所要求除牌,隨後在 8 月 7 日,香港主板的華多利集團也被要求 " 除牌 ",這也是港股歷史上第一隻在交易中被聯交所宣佈除牌的主板公司,結果該股票三天暴跌 65.36%。
將港股中的 " 老千股 " 予以 " 除牌 ",這無疑是清潔港股投資環境的有益之舉。通過對 " 老千股 " 這種牛皮癬進行大掃除,它不僅有利於維護港股在全世界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有利於維護香港市場 " 三公 " 的交易秩序,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特別是在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背景下,將 " 老千股 " 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這也有利於增加香港股市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因為 " 老千股 " 的存在,內地投資者談 " 老千股 " 而色變," 老千股 " 成瞭阻隔在香港股市與內地投資者之間的攔路虎。畢竟老千股由於股價低廉,很容易成為喜好低價股的內地投資者追逐的目標。因此,內地投資者也很容易被 " 老千股 " 所害。如今,港交所對 " 老千股 " 進行大掃除,這無疑是幫助內地投資者排除瞭一顆投資中的 " 地雷 ",因而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參與到香港市場的投資中來。
當然在對付 " 老千股 " 的問題上,有必要做到除惡務盡。這除瞭將部分站在明處的 " 老千股 " 進行 " 除牌 ",將它們 " 賜死 " 之外,確實還存在一個 " 嚴管 " 的問題。即港交所提到的 " 嚴管上市公司供股、合股、配股等高度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 "。在這個問題上,內地股市的做法其實是值得港股參考的。比如在配股問題上,按股東持股比例參與配股,而不存在單獨向大股東配股的問題。又比如單獨向大股東進行供股的,其方案必須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而在審議的過程中,大股東作為利益當事人,則應回避表決,這樣一來,損害其他投資者利益的供股方案也就很難獲得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