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樓市頭條(ID:lsttcz);作者:漁村村長
當下的我們,正處於一個樓市巨大轉折的開端,正處於一個樓市新時代和舊時代的分水嶺。
而這個分水嶺,既劃分房子,也劃分人,在未來,可能也是傢族的劃分。
01 小 A 的故事
20 年前,他們都是身傢 100 萬,但一個在深圳,一個在汕頭。20 年後,他們一個身傢 200 萬,一個至少 2000 萬,還是因為一個在深圳,一個在汕頭。
這 20 年,似乎一切都沒變,隻有房子在變。
但房子變瞭之後,他們倆一切都變瞭,甚至包括未來。
哪一刻,你覺得人生很操蛋,很不公平?我的同事小 A 說,當她去赴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
事情是這樣:
小 A 跟大學同學是老鄉,在校成績不相上下,傢境相似,一起深圳工作,起薪差不多;
畢業 2 年,她每天吭哧吭哧工作,從一無所有奮鬥到負債累累;
而同學雖然不是富二代,但已經有房有車有遠方,周末泡吧工作還輕松 ……
而造成小 A 跟同學之間的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父輩做出的不同選擇,讓現在的小 A 成瞭深漂,而同學傢裡則是有房一族。
90 年代的深圳吸引瞭大批人到這裡淘金。大學畢業後,同樣作為赴深的打工一族,小 A 的爸爸和同學爸爸雖然倆人性格不一樣,但 20 年前的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大積蓄沒有,還得養傢糊口。
奮鬥幾年後,他們終於掙到瞭自己的第一個 100 萬。最終,同學的爸爸在深圳房價還便宜的時候就按揭買瞭 200 平的房子;而小 A 的爸爸則因為種種原因選擇回老傢發展,在汕頭同樣買瞭一套 200 平的房子。
那一年,汕頭房價不過 2000 上下,200 平的房子隻要 40 萬,小 A 的爸爸還為省下瞭一筆錢而得意。而當年的深圳房價已經 6000 往上,同學的爸爸選擇瞭按揭,還遭到瞭小 A 爸爸的嘲笑。
十數年間,深圳的房價翻瞭 10 倍不止,而小城鎮的房價卻隻是應景兒似的小漲,正好驗證瞭這麼一個觀點:大城市的房子才是資產。
我替小 A 算瞭一下,現在,同學傢的房子值近 2000 萬,而小 A 傢的卻才 200 萬出頭,相差近 10 倍。
小 A 說,她爸爸當初返鄉定居的決定按今天的話講,是趕瞭一把的潮流:逃離北上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逃離北上廣 " 變成瞭一個流行語。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大城市的高房價實在承受不起,而自己太貧窮。
小 A 的故事告訴我們,從房子的角度來說,在大城市買不起房也許還不能稱之為貧窮,而逃離北上廣,才是貧窮真正的開始。
02 黃金十年——差距剛開始
我們曾經歷過房地產的黃金十年(1998-2007),轉折點的標志是解除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這個十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高增長高回報的 " 黃金時代 "。
不論你處於幾線城市,隻要你在黃金十年買瞭房子,大部分人都實現瞭財富的野蠻倍增。
十年裡,深圳和汕頭的房價都翻瞭一倍,但不同的基數帶來的財富增長在那時已經不同瞭。小 A 傢的房子升值瞭 40 多萬,而同學傢的則賺瞭 100 多萬。
那時候,小 A 的父親並沒有意識到財富變革帶來的是社會階級的分化。
回到汕頭小鎮以後,小 A 的爸爸平時上個小班,周末聚個小會,假期旅個小遊,還有父母幫忙帶孩子、補貼傢用,生活悠閑又愜意。
直到前幾年參加同學聚會,才發現自己和當年的同學之間,已經產生瞭無法逾越的鴻溝。
同學們許多已經實現財務自由,身邊的圈子都是成功人士,討論的話題處處顯示出眼界不凡,言談舉止中處處顯露著得體修養。而自己早已頭發稀疏、大肚便便,成為瞭網絡段子裡 " 油膩的中年男人 "。
身處一個夕陽產業,身邊都是庸碌之輩,每天打著各種各樣的雜活,做著毫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受著嚴格的 " 官本位 " 思想壓迫,為瞭一次不起眼的職位升遷使勁渾身解數,如果國企改革,被迫下崗,自己一點傍身技能都沒有,常常焦慮不已。
後來小 A 的父親越來越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不僅是因為討厭虛情假意的回憶和惺惺作態的攀比,更多的是因為發現自己和昔日同窗的差距已經大到超過兩個社會階級的時候,深深的自卑和無力。
他這才明白,當時代劇變的時刻,隻有在一線城市,你才能接觸到最前沿的人和事,才能讓自己的思維不斷拓展,視野不斷擴大,才能勉強跟上時代的大潮。
03 白銀十年——鴻溝在加深
我們正經歷著房地產的白銀十年(2008-2017),轉折點的標志是解除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這個十年,房子逐漸擁有瞭投資價值,貸款買房逐漸成為主流。
在白銀十年,不再是閉著眼睛買房都能賺錢,房產升值開始逐漸產生區域分化,一線比二線漲的多,新區比老區漲的快。
(白銀十年的房價漲幅)
這十年裡,小 A 傢的房子僅僅漲到 8000 多不到 1 萬,而同學傢的房子則漲瞭 5 倍不止到,價值 2000 萬瞭。
這時候,小 A 一傢才意識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淺顯的道理。汕頭一所普通大學畢業後,小 A 留在當地工作。她安慰自己,在小地方可以享受沒有壓力的生活,哪怕物質生活比不上一線城市,至少自己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沒過多久她就受不瞭瞭:
老傢的同事朋友們每天跟我聊的是哪傢超市大白菜便宜,哪傢飯館正在打特價,誰傢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傢的婆婆不講理 …… 生活裡隻有雞毛蒜皮。
真羨慕在深圳的同學啊,有志氣,有理想,有希望,永遠是向上的姿態。於是小 A 毅然辭職,來到深圳打拼。
小 A 發現,物質的貧乏終將帶來精神的貧瘠,傢鄉的那座小城永遠無法安放自己在北上廣茁壯成長起來的靈魂。自己想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04 未來十年——命運不同的下一代
而我們未來要經歷的時代,轉折點的標志是住房屬性的明確變化。
不論會是所謂的青銅時代,還是孫宏斌口中的鉆石時代,有一點毋庸置疑,在 " 房住不炒 " 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的房價即使不再一騎絕塵卻仍有增長空間,跑贏通脹肯定沒問題,而小城市的房子註定將成為雞肋或者是垃圾。
小 A 老傢的商品房仍然是不到 1 萬一平米,財富加速逃離,經濟增速如蝸牛般緩慢,市民觀念陳舊而狹隘,這也是許多人老傢的現狀。
而同學傢地處華僑城,房產升值空間依舊想象巨大。不隻是大量早年來到深圳的人們因為購置房產而獲得的百萬千萬的財富增值,伴隨著財富大量湧入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會因為種種機遇而分到一杯羹。企業上市、互聯網紅利等等,躍升為財富階層的通道每時每刻都在為普通人打開。
小 A 悲哀的發現,不隻是自己,還有自己的下一代乃至下 N 代,都將被父親的選擇影響一生。
小 A 在深圳打拼幾年、結婚生子,也算事業小成,卻依舊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把孩子接到深圳讀書。即使自己找盡關系把孩子送進瞭當地最好的學校,還給孩子報瞭好幾個培訓班,他們依然發現,不要說學習成績如何,文體特長如何,自己的孩子甚至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在各方面都比在深圳上學的同學的孩子差一些。
小 A 的父親也許會後悔,因為自己放棄瞭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也讓孩子失去瞭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機會。
這時候他們才明白,中國的大趨勢就是轟轟烈烈的城市化,大部分農村人命中註定要向城市進發。大城市能夠提供的職業機會和生活質量,要遠遠高於別的地方。互聯網的發達並不能完全減少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在加深這個差距。
有句話叫 " 十代人才能培養出一個貴族 "。小 A 的祖父母面朝黃土,從土裡刨食將小 A 的父親送進大學,成為瞭飛出山村的鳳凰。而小 A 和孩子卻再次輸在瞭起跑線,從教育、工作到婚姻,都要再一次重復祖輩當初艱難的階級躍遷過程,而這個過程將會艱辛數倍,也將花費許多年。
05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小 A 的故事說完瞭。你可能說純屬虛構,但中國有多少個小 A,有多少這樣的故事正在上演呢?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願意到北上廣深打拼,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
因為在小地方,你看不到未來的可能性,而這是最讓人絕望的。未來的一切似乎已註定,基本上你隻能按照設定的道路,毫無波瀾的走向人生終點。所以那麼多人寧可忍受艱苦也要留在北上廣,僅僅因為兩個字:希望。
在這裡不用太介意自己的出身,不論你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還是一無所有,隻要肯努力、多動腦、能腳踏實地去實踐,不怕失敗,就有出人頭地的可能。
不用擔心沒有關系網就無路可走,真正有能力的人,自然會發光發熱,會吸引其他人來到你身邊,圍繞著你形成一張關系網,而你,就是這張網的中心。
人生最糟糕的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不知道想要什麼,不知道如何選擇,隻有那些有明確目標、懂得選擇的人,也會成為命運的強者。在富有或貧窮這個問題上,選擇你定居的城市很多時候比個人努力更重要。
究竟該如何選擇,沒有人可以給你答案,隻有你自己能給自己答案,很多人陸續離開瞭北上廣,更多人卻選擇留瞭下來。
*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樓市參考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