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早的 70 後,可能是中國最有錢的一代

11-15

轉自:融 360 說房(ID:fangdai123);來源:大貓財經、90 度地產

中國正在急速步入 " 老年人社會 "。

因為《老年日報》宣佈:70 後也屬於老年人瞭。還是一群向往自由的老年人。

70 後,年紀最大的今年 47,最小的 38,理論上來說還屬於年富力強的中年,可怎麼就被冠上 " 老年 " 瞭呢?

但想想也不奇怪,因為 80 後都已是中年心態,養傢糊口,90 後都開始自稱大叔沉迷於 " 王者農藥 " 等遊戲裡不可自拔。70 後成為 " 老年人 " 也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事實上,中國很多 70 後還真把自己當老年人瞭。

01 生得早就是好

想想身邊同事裡頭,還是 70 後最有錢,倒不是收入高,而是一項重要的東西:房子買得早。

70 後同事說:" 我們當年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兩平米房子,但當時大傢都還年輕,都想著怎麼吃喝玩樂,買的人不多。等到一個月工資才買得起一平米時,大傢就都趕緊買瞭。"

你看看,這就是生得早的好處。

咱就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來說,70 後參加工作時,正值 90 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初,運氣好的可以趕上某些單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車,運氣再不好的,當時的房價其實也不高。

2000 年時北京通州的房價是 1800 元 / 平方米,北京朝陽的房價是 3800 元 / 平方米,北京豐臺的房價是 3500 元 / 平方米,北京海淀的房價是 4000 元 / 平方米,北京內城四區的房價是 4300 元 / 平方米。並且連續 3 年保持穩定。

那時候,北京市的平均月工資多少呢?

月平均工資是 1300 元 / 每月。一些行情好的行業收入是超過這個數的。所以說,當年收入不錯的 70 後如果早早買房,現在就已經毫無壓力瞭。

如今的北上廣深,你會發現有多套房子的房東,很多都是 70 後,倒不是他們發財早,不過是買得早。

當然,如果當年的 70 後聽瞭謝國忠、牛刀的話,堅決看空中國房價,死也不買,那麼,現在就不要想瞭。因為 2017 年北京平均房價 67951 元 /㎡,而北京市的平均工資:9942 元 / 月,所以房價工資比為 1:6.83。這一數字隨著二手房的均價有所變動,但還是維持在 6 以上。

也就是 6 個月工資才能買得起一平米,至於東西兩城的,那就更別想瞭。

同樣是 70 後,工資收入化為資產的,和觀望的、普通人的財富差別也已經天上地下。

02 歷史潮流讓 70 後富起來

有錢瞭的 70 後,現在都很雲淡風輕,看著上躥下跳 " 中年危機 " 的 80 後、90 後,顯得氣定神閑多瞭。

為啥?因為 10 年已過去,很多首批房貸族也進入瞭無債一身輕的狀態,有很多 70 後搖身一變,成為瞭現在 80 後、90 後身邊的 " 房東 " 和 " 賣傢 "。況且,人傢當年買入成本低,現在就算打折賣也是暴賺,就問你服不服?

人這一輩子啊,成功固然靠個人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70 後剛好趕上瞭三波歷史潮流:

1、中國經濟發展

這就不用說瞭,謝國忠們鼓吹中國經濟拐點已經很多年瞭,可中國 GDP 卻狠狠打人臉。

經濟發展瞭,企業做大瞭,當年中國企業還力爭進入世界五百強,現在已經宣稱要進入 10 強瞭。70 後們進入職場得早,好些現在都混上中高層瞭,收入高,職位高。

2、中國城市化進程

很多 70 後啊,是在農村出生的,當時中國的城市化率還不過百分之三十幾。十幾年後的今天,已經到瞭 57%。

按國傢統計局的統計口徑,在城鎮裡工作生活 6 個月以上的人算作城鎮人口,目前中國現在已經有 7.9 億人,即近 8 億人都已成為城鎮人口。也就是說,十幾年間,有數億人進城瞭。

從 2000 年開始看,前十年的人口集中贏傢是北上深以及蘇州東莞等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北京上海就不用說瞭,人口都超過 2000 萬瞭。

這其中,大部分是從農村地區 " 轉移 " 過來的年輕人口,人口的迅猛增長,到瞭結婚生子年紀都需要買房,所以中國城市的房價被挨個點燃。從北上廣深杭,到蘇州、鄭州、武漢等城市,年輕人流向哪裡,哪裡的房價就漲。

最早買房的 70 後們就有福瞭,哪怕當年入手多一套,現在都有除自住房外的價值數百萬的可支配資產瞭。北京、上海、深圳的 80 後、90 後最有感觸,他們發現,買二手房時,很多賣傢都是 70 後,就那麼幾歲之差,人傢是手握多套房的人生贏傢,自己卻是高價買入的屌絲。

3、貨幣貶值厲害

你也別不服,因為 70 後又沒犯法。誰叫貨幣購買力貶值得厲害呢?

看瞭這張圖,你就知道,為什麼當年 70 後剛畢業月薪 1 千還能買房,你現在月薪過萬還是緊巴巴。

價是上漲,物價是上漲,背後還是 " 票子毛瞭唄 "。

所以越早擁有票子並且早早買入資產的人就成瞭人生贏傢,尤其是土地供給偏緊的北京上海深圳。

0370 後有 70 後的煩惱

除瞭年紀,身體不再強健,需要保溫杯泡枸杞茶養生瞭,這不就 " 老年 " 瞭嘛。很多 70 後遇到瞭職場瓶頸,面臨高學歷年輕人的競爭,現在都時興互聯網思維,不懂互聯網感覺要被淘汰瞭。

所以,很多 70 後都感覺到瞭職場危機,這叫 " 職場半坡 ",上不上下不下的,吊在中間最難受。可都這把年紀瞭,又向誰支招呢?

現在有一半 70 後忙著充電忙著照看二娃,還有另一半 70 後忙著離婚。

人到 " 老年 ",十幾年的婚齡普遍處於倦怠期。大傢都覺得對方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以為親情已經取代瞭愛情,小爭吵多瞭,非常傷人,任何一個問題都足以讓婚姻癱瘓。

第一波進城的 70 後,很多都接農村父母來一起住,這就更難免發生兩代人的沖突,生活習慣的不同,婆媳關系,都是 70 後 " 老年人 " 為之頭疼的事情。

70 後的父母,現在也已經是退休年齡。他們那一代父母,才是真正的 " 老年人 ",很多是農村戶口,在老傢操勞瞭一輩子,沒有多少養老金、醫保也不是很完善,所以 70 後們就辛苦瞭,要養育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傢裡的 4 個老人,但凡其中有一個身患重病,70 後夫婦就無暇自顧瞭。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離,酸甜苦辣咸,一樣都不可能少。

04" 更喜歡負債 " 的 90 後

說完 70 後,我們順帶提一提 90 後。

90 後就沒有 70 後那麼幸運瞭,高房價是 90 後不得不面對的最大現實問題。

現在的 90 後們,很少有人有大額存款。有的甚至已經工作瞭 3~4 年,但存款從來沒有到過 6 位數。

90 後被貼瞭很多標簽。有人說:90 後生活在蜜罐裡。有人說:90 後自我。有人說:90 後貪圖享受。有人說:90 後不買房。還有人說:90 後撐起瞭現金貸千億級市場。

雖然多數 90 後並不存錢,也不會為瞭買房而省吃儉用,但 90 後其實也買房。隻不過對於買房這件事,90 後有著更為 " 歐美化 " 的消費觀和理財觀:負債!沒錢那就貸款買房!

舉個栗子:

重重,IT 女

重重剛來北京的時候,300 萬元不到可以買一套五環內的一居室。但之後的兩年裡,同樣的價錢所能買的房子隻能不斷向五環外延伸。2017 年以後,300 萬就隻夠交首付和稅費瞭。

2017 年,重重終於說服父母賣掉二線省會的房子,給自己盡可能多地湊一些首付買北京。她一步步把買房預算加到瞭 600 萬元,打算一步到位,在五環內買一個改善型的兩居室。

重重計劃首付四成,600 萬的房價就意味著,她即將負擔高達 360 萬的貸款。" 比起存錢,我更喜歡負債 "。

雖然在收入較高的互聯網公司工作,但重重的工資還是不夠還房貸,需要父母補貼一些月供。不過重重的父母是生意人,有足夠的財力。

重重說," 未來即使回去,我還是要在這裡買一套房子,畢竟北京比傢鄉的機會多得多。" 她最近正在備考 CFA,為將來有更多的職業選擇做準備。

對比身上依舊留有上一代人 " 謹慎 " 習慣的 70 後、80 後,90 後更放得開。他們在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高速發展期長大,對未來的預期比較樂觀,這也是他們身上 " 迷之自信 " 的來源。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負債的本質是把未來的收入在現在變現,盡管它將會產生利息成本,但是首先它能夠讓你有更多的錢去做事,增加現在的可支配收入,去投資自己,而不是把計劃留到未來為實現;其次,它能夠消除時間帶來的不確定性成本。

財經作傢吳曉波就曾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子承父業的出租車司機,靠著兩代人 30 年 " 踩油門 " 掙錢,全款買瞭兩套房,父母住一套,他自己住一套。守著兩套固定資產,但是如果不出車,傢裡的現金流就斷瞭。

出租車司機的思維代表瞭 70 後的工作生活模式:主要收入來自一份工作,在最沒錢的年齡省吃儉用,在最有錢的年齡把一生掙到最多的一筆錢沉淀到房子上,或者沉淀在銀行賬戶。這種方式的最大弊端是:錢一直是死的。

在經濟學中,錢隻有流動起來才能發揮作用,才有更大的價值。從這一點來看,似乎 90 後比 70、80 後更為明智。

*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樓市參考立場,僅供讀者參考

財經觀潮

告訴你關於財富的真相!

微信號:guide0929

↑↑↑長摁二維碼看看

TT 財經

關於錢有 99 個秘密,讓我來告訴你

微信號:ttcj99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