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融 360 專欄作者 " 規劃君 " 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 360 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熟悉規劃君的朋友都知道,我給出的理財規劃建議一般就是三大塊——攢錢、投資、保障。
但很多小夥伴困惑的是,為什麼我攢瞭錢、投瞭資、買瞭保險,依然沒有感受到理財帶來的紅利?
今天,老中醫規劃君就來拔出你的理財 " 亞健康 " 病根兒。
1、攢小錢,剁大手
能花 10 分鐘和小攤小販磨嘰八塊十塊的折扣,卻管不住自己在 " 購物劫 " 的手,說的就是你。
很多人平日裡堅持記賬,也能根據自己的支出賬目來規范平日消費。但是每個攢錢 " 英雄 " 都有幾個花錢死穴,比如↓↓↓
被安利辦瞭張萬八千的健身卡,等過期瞭才發現去的次數寥寥無幾;
一時沖動買瞭個名牌包,卻因怕刮花怕淋雨怕暴曬,最後就差燒柱香給它貢在傢裡瞭;
又或者,大爺我今兒心情不好就是想買買買,滿足一時之快後,剩下的隻有後悔和痛心……
辛苦攢錢幾度秋,一朝回到解放前,想避免慘劇發生,你必須做到嚴以律己,對支出規劃有一個大局規劃,遇到打折季和購物節,預先留出一筆錢,列好購物清單,才能避免超支。
2、投資多,賺錢少
現在,純理財白戶已經不多見瞭,大傢多少都投資過 " 寶寶類 " 貨基,在銀行辦卡被推薦過基金,甚至在朋友攛掇下買過股票。為什麼花瞭那麼多精力倒騰手裡那些錢,也不見它多起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說說財富增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a)總也不見漲
有個盆友跟我抱怨:" 我餘額寶裡有 5 萬塊,朝朝盈裡有 4 萬塊,還用微信理財通買瞭 7 萬塊的南方基金現金通 E 呢,你看我 " 寶寶 "、銀行理財、基金都配置瞭,怎麼一年下來也沒啥可觀的理財收益呀?"
我:……
看似是多品種的投資組合,其實都同出一門,正是江湖中大名鼎鼎的 " 貨幣基金 ",年化收益不過 4% 左右,一年下來能有明顯增長就怪瞭……
(b)要麼狠賺,要麼血本無歸
這種過山車式的財富增長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之一。這說明你是投資組合整體風險過高,或是投資品種過於集中,比如 80% 的資產投資於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波動較大的投資品,這樣很容易造成賺的時候猛賺,但一旦市場震蕩,虧損也是非常可怕的。
此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分散投資品種,降低組合整體風險,加大固定收益產品的配置比例。
綜上,造成你投入產出比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沒有之一,就是投資配置策略有問題。
3、保險買的多,保障效果卻不佳
如今大夥的保障意識越來越強,早已不復當年 " 談保色變 " 的狀態。除瞭基礎社保外,還會買一些商業保險作為補充。但實際操作中,很容易買到重復的保險、性價比低的保險。咱們分別來說說這兩個誤區↓
(a)重復投保
老話說:多多益善。但保險買得越多,保障效果就越好嗎?
不一定。
比如,商業醫療保險分為費用報銷型和津貼型兩種。
對於報銷型保險而言,就算投保多份,也隻能獲得一份最高賠償額的補償;
對於津貼型保險而言,則不遵循上面的補償原則。當你手術或是住院時,如果在多傢公司投保,就能從多處得到津貼。
因此,在投保時要看清保險類型,避免買瞭一些最後根本用不上的保險。
(b)保險的性價比低
保險功能就是保障,但總有人還是不甘心地想從保險身上薅羊毛。比如兩全險、萬能險、投連險等,看上去似乎既得到瞭保障又獲取瞭理財收益,但仔細算算,不僅保費高出瞭一大截,保障功能還弱瞭不少。
與其妄想通過保險來理財,不如專款專用,購買一些純粹的消費型保險或儲蓄型保險,剩下的閑錢一頭一腦拿去購買理財產品,固定收益產品也好,風險型的權益類產品也罷,肯定比保險理財的收益強。
作者:規劃君 微信號:plan141
這 5 本書能讓你更快學會理財,關註:融 360 財秘,回復 " 理財書 " 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