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網絡
來源 | 網絡
從資不抵債的內陸小城肉聯廠,到收購全球規模最大的豬肉生產商,短短 30 年,雙匯,變身為肉類工業帝國。
人們熟悉雙匯的味道,對萬隆卻知之甚少。
作為雙匯集團的掌門人,萬隆素有 " 頭發很少,頭皮很硬 " 之稱,年過七旬的他倔強一生,與體制博弈,與資本過招,與行業陋習較量,甚至與自己的年齡賽跑。
所幸,他總是最後的贏傢。
2016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中,位列第 495 位的是一傢來自中國的食品企業,它的名字叫萬洲國際。當年,該企業營業收入超過 212 億美元。
但即使強大到成為世界 500 強,大多數中國人對萬洲仍然是陌生的,可能提起雙匯,大傢才會恍然大悟。
今天,小編給大傢分享的,就是這位世界 500 強企業萬州國際主席、雙匯創始人萬隆的故事。
傢境貧寒,年少從軍
1940 年 4 月,萬隆出生於河南漯河,正值戰火紛飛,傢境貧寒。
萬隆少年時吃瞭上頓沒下頓,經常去地裡挖野菜。5 歲就幫著媽媽撿罐頭瓶子,糊火柴盒。那段時間,能夠吃頓飽飯就是萬隆最大的奢望。當 1960 年 9 月村裡征兵," 既能吃飽飯又能賺錢補貼傢用 ",萬隆毫不猶豫報瞭名。
在部隊,他是鐵道兵,擔負著鐵路、橋梁、建築等保障任務。6 年來,萬隆鉆山洞、打隧道,工作勤勤懇懇。可惜,就在 1966 年,他即將提幹之時,社會動蕩,28 歲的萬隆不願趟那渾水,隻好選擇轉業。
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最後他隻能去瞭誰都不願意去的漯河肉聯廠。當時的漯河肉聯廠雖然成立瞭 10 多年,不過,自建廠以來就沒有盈過利," 資產不過 468 萬,虧損卻有 580 萬 ",廠裡經常是靠銀行貸款才發得出工資。
一戰成名,升任廠長
1983 年 11 月,物價上漲,豬肉一斤漲瞭 5 毛。老廠長覺得是個翻身機會,儲備 1500 噸豬肉,準備春節再出手," 賣個高價,好給大夥發點錢過年 "。
萬隆卻想到," 你會囤,別人也會囤。如果不及時外銷,春節後豬肉價格將大跌。" 沒有人聽他的,他就直接沖進廠長辦公室。要知道,當時他的職位就是辦公室一個小小的職員,與廠長還差四五個等級。
好在廠長開明,一聽言之有理,立馬將豬肉拋售,結果 4 天就賺瞭 50 萬。要知道,那年春節,市場上的豬肉集中拋售,半個月價格就跌瞭 20%。
萬隆就此一戰成名。
此後,他就從一個辦事員開始節節高升,副經理、經理、副廠長。1985 年春天,老廠長退休,萬隆順理成章成瞭廠長。
鐵腕政策,重組工廠
萬隆擔任廠長後,隨即展開鐵腕政策。
俗話說 " 新官上任三把火 ",萬隆還真放瞭 " 三把火 ":
1. 打破工資結構,獎金向一線工人傾斜,多勞多得。
2. 打破鐵飯碗,違反規章制度的直接開除。
3. 打破鐵交椅,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
上頭要派幹部,萬隆有言在先," 無論哪一級幹部來瞭都要先下車間。" 結果,派來的 3 個幹部在車間幹瞭不到 1 個月,就自動走人。
三把火燒過,肉聯廠當年就實現瞭 10 萬塊的盈利。
這一系列行為觸動瞭不少人的利益,那段時間,有人給萬隆打電話恐 嚇,有人往他傢裡扔磚頭,甚至還有員工直接拿著殺豬刀,當面恐嚇。
回憶往事,已經波瀾不驚,可當時萬隆行走在剃刀邊緣," 說實話,我是把這個企業搞上去瞭,如果我沒有把它搞好,我的下場比誰都慘,你想想我得罪瞭多少人。"
但也正是萬隆的鐵腕政策拯救瞭肉聯廠,才有瞭現在的雙匯集團。
冒險突圍,適時開辟新市場
內部管理改革不見效益,但肉聯廠還面臨一個外部難題——收不到生豬。
當時,生豬價格還沒有放開,企業沒有定價權,農戶們都把豬交給當地屠宰場。這導致很多稍有規模的企業,可能長時間沒有豬源,隻能停工待料。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企業很難出效益,甚至維持生存都困難。
其實辦法很簡單,提高收購價,讓更多的農戶把豬送過來。萬隆思前想後,決定冒險一把。上任第二年,他宣佈搞議價豬收購,每斤豬肉的收購價格上調 2 分錢。
對於養豬的農民來說,2 分錢就是真金白銀!當天下午,500 多頭生豬就湧進瞭肉聯廠,第二天又過來 2000 頭,而且無人敢阻擋!當月肉聯廠就賺瞭 2 萬。到瞭年底,廠裡出現瞭罕見的 20 萬元的利潤。
1986 年,屠宰行業放開,賣肉的越來越多,生豬價格不斷上漲,而豬肉價格卻持續下跌," 再收購,就是死路一條 "。
這時,萬隆把眼光瞄向瞭前蘇聯。當時,戈爾巴喬夫上臺,中蘇關系恢復正常化,蘇聯雖然軍事實力強,輕工業卻明顯落後,尤其急缺豬肉、牛肉。
1987 年元月,漯河肉聯廠向前蘇聯出口瞭 1000 噸豬肉,全年達到 5 萬噸。此後 5 年,通過出口蘇聯,萬隆攢下瞭 1600 萬的傢底。
未雨綢繆,開發新產品
1988 年的五一,萬隆在莫斯科轉機時,無意中發現很多人在排隊買火腿腸,詳細一瞭解,發達國傢肉制品占肉類總量 30% — 50%,而中國不足 1%。於是,萬隆決定把肉加工作為繼出口之後的另一個重點項目。
這也是一步艱難的棋。一方面,項目投資高達 1600 萬,等於押上幾年來的身傢;另一方面,當時河南做火腿腸非常出名的是春都,雙匯並沒有多少先發優勢。
怎麼打造差異化的品牌?萬隆決定主打以火腿腸為代表的高溫肉制品。他從日本、德國、瑞士、丹麥、奧地利買來世界一流的自動化設備,嚴把產品質量關,而且在當時獨樹一幟,立下鐵規:經銷商必須先打款,後發貨,堅持不動搖。
1995 年國慶,萬隆推出 " 雙匯王中王 " 高檔產品,以土豬冷鮮肉為原料,通過中溫殺菌保留豬肉本身的香味,最為關鍵的是 90% 以上都是豬肉," 咬一口就能看到大塊瘦肉。" 萬隆不失時機請來葛優、馮鞏做代言,此後雙匯火腿知名度迅速攀升。最終徹底跑贏瞭春都,成為龍頭老大。
值得一說的是,雖然引進瞭外資,但是萬隆卻始終牢牢把握住瞭自己的品牌。
他有自己的策略—— 1996 年雙匯食品城奠基,當時有六個國傢 16 個公司參與投資,外方投資占 69%,看似雙匯失去瞭控股權。可萬隆每一個合資項目都讓多傢外資參與,每傢外資都不是大股東,在組建的七傢合資公司中,六傢都由雙匯控股,萬隆本人擔任董事長。
1998 年 12 月,雙匯實業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市值 20 億,中國肉類加工第一股就此誕生。
吃下第一個螃蟹,卻遭遇滑鐵盧
在占據火腿腸市場絕對領先位置後,萬隆又看上瞭冷鮮肉市場。
1999 年,萬隆引入瞭中國第一條冷鮮肉生產線,大力推廣冷鮮肉的品牌化經營。
為開辟這一市場,萬隆采用瞭與國內完全不一樣的模式,通過全流程冷鏈,包括生產、運輸、銷售、經營,徹底顛覆整個冷鮮肉行業。
第一是冷鏈生產。引進冷藏加工間,保證豬肉在儲存和加工過程中的低溫保鮮環境。
第二是冷鏈運輸。包括冷藏汽車、冷藏集裝箱,保證在運輸過程中豬肉的品質。
第三是冷鏈銷售。使用冷凍陳列櫃和儲藏庫進行銷售。
第四是連鎖經營。2000 年春節過後,萬隆決定以鄭州為中心,每 300 公裡,建一個屠宰加工廠,就地生產,就地配送,就地銷售。此後,他一口氣在華中三省開出 200 多冷鮮肉連鎖店。
全流程冷鏈,連鎖經營,既解決瞭行業痛點,又改變瞭傳統 " 走街串巷、設攤賣肉 " 的模式。
2003 年,雙匯年屠宰量 5000 萬頭豬,銷售收入首次突破 100 億。
2006 年,萬隆決定從丹麥引進優質種豬 300 頭,大幹一番。不過,這一切都在當年的 3 月 15 日戛然而止。
那天,央視 3 · 15 特別節目《" 健美豬 " 真相》,稱河南孟州等地采用違禁動物用藥 " 瘦肉精 " 飼養的有毒豬,流入瞭雙匯集團下屬的濟源雙匯公司。
從此,雙匯就成瞭廋肉精的代名詞。那段時間,政府進駐,經銷商倒戈,消費者退貨,雙匯聲譽徹底崩盤,一天賠掉 5000 萬,直接損失超過 121 個億。
21 年來,國有股退出、高盛減持、股東逼宮等等各種問題,無不給雙匯造成麻煩,萬隆與體制較量,與資本博弈,他從未低頭。不過,這一次消費者用腳投票,觸動瞭他最敏感的神經。" 錯就是錯,不要找任何理由," 萬隆決定在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佈會,向消費者致歉,他公開承諾三點:
第一,食品安全制度化。他拿出 50 萬元,成立食品安全獎勵基金," 一經作假,立馬一擼到底 "。
第二,強化源頭控制。每個屠宰廠後面配套建設一個規模為 50 萬頭養豬場,缺口就從養豬合作社購進," 不再從散戶買豬 "。
第三,生豬頭頭檢。萬隆一舉砸下 3 個億,將 " 瘦肉精 " 的檢驗提高到國傢標準,不再抽檢,而是頭頭檢驗," 寧可檢死,也不要讓人罵死 "。
就這樣,萬隆硬是失掉的口碑一點點贏瞭回來,7 年後的 2013 年,雙匯營收恢復到 450 億,也標志瞭雙匯徹底走出瞭低谷。
走出國門,佈局全球
2013 年 9 月,在國內市場初具規模後,萬隆舉債數十億美元,收購瞭美國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整合到萬洲國際的體系裡,一舉打通中、美兩大豬肉市場。
這是迄今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赴美投資案之一,而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萬洲國際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的一些主要市場均排名第一。
更大的意義在於,在萬隆一系列的國際化運作下," 一口鍋湯毛,一把刀殺豬,一桿秤賣肉 " 的傳統屠宰業升級為工業現代化。從生豬進廠,到屠宰過程,再到分割車間,萬隆都對生產流程進行瞭標準化。他曾自豪地說:" 殺豬殺出信息化,殺豬殺出高科技。"
2016 年,雙匯營收突破 518 億。萬洲國際躋身《財富》世界 500 強,排名第 495 位,是所有中國上榜公司中唯一一傢食品類企業。
對於雙匯的未來佈局,萬隆說:" 要把全球的資源和全球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出來,比如中國的市場大,需要進口,我們就擴大美國、歐洲的進口,比如美國的安全控制系統好,我們就把他的控制系統引進來,這樣有利於我們調整結構,有利於強化我們的食品安全,有利於我們優化資源,有利於我們打造品牌。"
我就是一個殺豬的
殺豬賣肉這個行當,古已有之。雖然說七十二行裡行行出狀元,屠夫的社會地位也高不到哪去;在經濟圈裡,肉類行業不顯山露水很多年,萬隆創立雙匯改寫瞭歷史。
年屠宰量 5000 萬頭豬,是全美的一半,美國人叫他 " 超級殺手 ";從雙匯開始,中國人吃肉有瞭品牌,業內稱他 " 中國肉類品牌創始人 ";由於對資本力量的嫻熟運用,有人賜號 " 資本玩傢 ";雙匯內部員工敬酒時口稱 " 尊敬的崇拜的萬總 "。
上世紀 80 年代,雙匯年銷售值不足 1000 萬元,90 年代初躍升至 1 億元,90 年代末達到 60 億元,現在這個數字是 500 億元,雙匯食品源源不斷流向千傢萬戶的餐桌。
起初,他的夢想是讓員工有飯吃,肉聯廠很快扭虧正盈;後來,他的夢想是把肉類工業做大,雙匯如願成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再後來,實現跨國經營是他的新目標,而成績世人有目共睹。
萬隆說:" 我經歷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都體會到瞭。" 如今,他要繼續利用改革帶來的機遇,把國際化的產業做好,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為社會提供更多放心安全的食品。
如今,77 歲的萬隆,日程中還沒出現 " 退休 " 兩字。據身邊人介紹,萬隆沒有什麼多餘的愛好,吸煙、喝酒、打牌、跳舞等統統不沾,一日三餐均在公司。偶爾陪客人時也隻喝一點紅酒、黃酒之類。
曾經有人問萬隆,你最喜歡做什麼事?他說:殺豬,把豬殺好。對普通人來說,知道雙匯卻不知它的創辦者萬隆並不意外,即使在企業傢圈子裡,也沒多少人與這位老人有過交集。人們隻知雙匯不知萬隆,也許正是這位老人最想要的結果。
(版權聲明: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