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3 年後,我選擇離開騰訊!

08-29

文 | LJ

編輯 | 陳卓 美編 | 李秋傑

今年剛滿 18 周歲的騰訊,市值就已經達到 4000 億美元,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大都想成為騰訊的員工。然而,作為一名在騰訊工作 3 年的人,本文作者卻在它發展得如日中天的時候離開,讓人疑惑和不解。

" 你居然要從騰訊離職瞭?"

這是身邊朋友得知我要離開後的反應,似乎大傢都難以理解這樣的決定。

從行業環境來看,中國互聯網正處於一派繁榮之境;從公司形勢來看,也正要準備大刀闊斧地幹一番大事業;從個人發展來看,自己在公司也會擔任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環境都是好的,更加顯得離職的決策不理智。

HR 系統彈窗給出最後的挽留:你確定要提交離職申請嗎?

經過各種綜合考慮後,我還是點瞭 " 確定 " 按鈕,正式從工作瞭三年的騰訊離職。

一直有朋友問,在騰訊的工作感覺怎麼樣?

關於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覺得當局者迷,盡量做好手上工作就是瞭。

現在終於有時間梳理一番。

回想起這幾年的經歷,既有取得成就的喜悅,也有遭受挫折的失落,個中唏噓,在離開之際,希望與你分享一二。

一、大公司之病

3 年前,我面試完,從騰訊出來,融入瞭深南大道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群中。

在過天橋的時候,我特意拍瞭一張騰大的夜景,留作紀念,表示我終於要到騰訊上班瞭。

雖然還沒正式通知,不過憑著面試反饋,我知道自己終究還是要進入這傢夢寐已久的公司瞭。

3 年後,同樣是騰訊大廈,我站的位置已經發生改變。

從外面的仰望變成瞭裡面的遠眺,心情體會也隨之改變。

隻要在大型企業工作過的人,都會被大公司病深深困擾著。

(1)你厲害還是平臺厲害

BAT 的光環是非常牛逼的,它意味著你進入國內任何一傢互聯網公司都暢通無阻,它意味著你可以對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享受著他人崇拜的目光。

然而,在一傢幾萬人的巨頭企業,幾乎每個人都是一個普通員工,毫無存在感可言,其中滋味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看《權利的遊戲》,我在想,龍媽擁有三條噴火巨龍,為什麼還要四處斡旋、拉幫結派,直接騎著三條龍到處噴火,不早就征服七大王國瞭嗎?

直到有一幕場景,大龍 "Drogo" 在鬥獸場,被很多小兵拿著矛亂刺,身受重傷,我才反應過來,不管龍媽和她的三條龍再厲害,始終贏不瞭訓練有素的軍隊。

這就是大企業的一個縮影。公司征戰,並不需要一個能鬥天鬥地的英雄,而是需要一支能打仗的隊伍。

盡管在招聘的時候,大公司往往會篩選出最厲害的一批人,但這並不代表著每個人都舉足輕重。

事實上,不管你是清北名校畢業光環加持,還是二三本拼搏多年進入大平臺,公司想要的結果其實都一樣。

公司希望每個一線的員工堅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不需要你把控全局,不需要你戰略思考,隻要努力地當好螺絲釘。

每個人手上分到一小塊工作,然後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地重復著這個工作,成為這個小模塊的 " 專傢 "。

負責個性化皮膚的,可能幾年內都在鉆研怎麼把更多皮膚賣出去;寫文案的,長年累月地追著微博熱點寫文章;做渠道運營的,風雨無阻地盯著各個渠道把自己的廣告上線 ……

並不是說公司不重視個人創造力,恰恰相反,公司希望的是大傢發揮創造力,把自己變成更可靠的螺絲釘,成為一個更靠譜的零部件。

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合力,用軍隊的方式贏得戰爭。

贏的方式,不是靠武藝高超的英雄,而是讓所有人在統一指揮下,移動、格擋、舉矛、刺殺,每個動作都如此簡單,但千軍萬馬在一起,就能擊破對手。

這也就意味著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大平臺工作,一件事情成功之後,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因為自己牛逼,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平臺的力量。

同一件事情,放張三能做成,放李四也 OK。

在這裡,你不是英雄,你是一個日夜訓練著重復動作的小兵。更可悲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公司壓根沒計劃讓你成為一個英雄或將軍。

你隻是千軍萬馬中的一員,平臺缺少瞭你,馬上能找到一個人填補上去,而你一旦離開瞭平臺,就會發現很難再復制以往的成功。

(2)無盡的流程和制度

把大象放進冰箱一共要三步:打開冰箱門、放進大象、關上冰箱門。

但是在大公司,這個流程就遠不止三步瞭。

你要給個報告寫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義和重要性,搞清楚哪種冰箱放哪種大象,把開門動作、放大象的路線描繪清楚,把關門的力度寫出來,拿著完整的方案找項目經理去排期,直到有人力來把大象放進冰箱。

一個產品或功能,從無到有需要經歷漫長的流程。一個大企業的員工,每天為制度所困。

某些產品一兩年內都沒有可感知的外觀變化,例如微信,有人就會問這麼多工作人員都在忙些什麼呢。

其實工作人員都很忙,忙在瞭 " 流程 " 和 " 制度 " 上。

當你們是一個三五人的創業團隊,大傢就坐在一起,有事情吼一聲就可以。比如說想要做一個功能改變,可能就是抬起頭跟對面的開發說要怎麼怎麼改,半天之後就能在產品上看到瞭。線上反饋好,就保留,反饋不好就改回來,不過是幾個小時的事情。

然而,對於一個巨型產品來說,所有人的 80% 精力並不是在做 " 正經的工作 "。

每個產品經理電腦上都躺著十幾份寫好的需求文檔,在等候著漫長的項目排期。等排期終於到瞭的時候,有的需求已經不再適用瞭,或者寫它的產品經理已經走瞭,要是需求和人都還在的話,那就要謝天謝地,守得雲開見明月,終於要上線瞭。

每個開發腦子裡都存放著許多改進方案,很多可能就是改一行代碼的事情,但是不能擅自改動,所有的改動都應該以產品需求為主,否則出瞭問題那就闖大禍瞭。

遇到跨團隊、跨部門溝通,更加是考驗人的忍耐力,找一個接口人要花上大半天。對方要麼不回復,要麼回一句 " 這不是我負責的 "。好不容易對接上瞭,好傢夥,群裡面出現四五個接口人,每個人都得交待一遍來龍去脈。

除此之外,每個人身上還背負著各種會議、分享、周報月報,PPT 模板成瞭最受歡迎的文件。

能夠安心寫代碼、寫需求的時間,算下來也許還真的沒有 20%。但工作還是要完成的,於是就隻好加班加班,成為瞭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特色。

流程制度是一個好東西,也是一個壞東西。

好的地方在於保證企業這條大船高效率地運轉,壞的地方在於犧牲瞭個人效率來滿足集體的效率。

(3)逃不過的修羅場

對於大企業工作的朋友,是萬萬不能問什麼時候升職的。就像不能問魏忠賢魏公公什麼時候生個小孩,這是要殺頭的大罪。

越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是想著要改變世界。當初懷著遠大的志向進入大公司,想要施展拳腳做一件不凡的事情。

但幾年後,大多數人的志氣早已被磨消。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他們連修身都做不好。

眼看著身邊的朋友在中小公司鶴立雞群,一路扶搖直上,成為有決策權的管理者,而自己隻是數年如一日地坐在小隔間,每周想著如何跟老板匯報工作。

也許離 CEO 的辦公室隻有十米不到的距離,也許每天還能跟幾個高管寒暄一下,似乎離他們好近,但是心裡明白這種階層的差距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HR 在設計個人發展體系的時候,給每個人都提供瞭兩種路徑,一個是專業能力晉級,一個是管理職能晉升。

所有人都能在專業能力通道上一步步地打怪升級,最終成為高級產品經理、高級工程師,甚至專傢 xx。

但是在管理通道上,坑位就那麼幾個,而且大企業內具有管理頭銜的人流動性遠遠低於普通員工,於是國企中 " 一個蘿卜一個坑 " 的現象在創新的互聯網企業同樣存在。

不少人已經工作十多年,但仍然是一線普通員工。

至於誰能晉升,這個話題,不說也罷。

要是運氣不好,趕上瞭 " 宮廷大戲 ",輕則工作上舉步維艱,重則隨著失敗一方的領導一起離開。

這裡就是一個幾萬人的修羅場,陷於其中的人,個個都身不由己。

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前面說瞭那麼多,你可能會以為我在痛陳大公司的弊端,但這並非我本意。

我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團隊工作過,但也有過小團隊的經歷,加上平時和不少創業團隊的朋友交流,對小公司的辛酸也是略知一二。總結起來,不過是幾個字:人少事雜、管理混亂、野蠻生長。

(1)人少事雜

在小團隊,可能出現最多的頭銜是 " 全棧 xx",這並不是說明他有多厲害,而是在一個人手不足的團隊中,每個人可能都身兼數職。

寫前端頁面的,可能沒人把寫好的接口交給你,而是需要自己寫服務器腳本、自己調優數據庫,還得自己盯著運維數據,宕機瞭得馬上修復。

做產品的,不是隻打開 word 來寫需求文檔,用戶調研、交互圖得自己做,上線後的運營還得自己跟。

做運營的,更加是無所不包,大到策劃一個線上活動,小到做客服回答用戶的咨詢。

每個人也很忙,似乎什麼都能做。

這也是小團隊吸引人的噱頭,能對付過來的人,就成為一個真正的 " 全棧 ",疲於奔命的人,就什麼都做,什麼都學不精。

(2)管理混亂

小團隊是否意味著效率高呢?其實也可能存在更加胡亂的管理。

曾聽朋友講過他的經歷。一個普通員工,需要同時向兩個領導匯報,而兩個領導還經常互掐,於是該朋友就一臉懵逼瞭,經常接收到兩個完全相反的指令。

還有可能,前一周剛剛跟另外一個團隊開完會,達成決定做個方案,下周再找他們就發現整個團隊被老板裁撤瞭。

又或者,團隊在短時間內爆發性增長,為瞭融資,為瞭數字,找來瞭一批新人,大傢都面面相覷,不知道誰該做什麼,本來公司也並不是因為業務需要而招新人,所以幹脆大傢都逛淘寶、刷微博。

如果說大公司內部的身不由己還有章可循,小公司的變化就是充滿著驚喜。

(3)野蠻生長

大公司令人艷羨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現成的基礎服務,而在小團隊幹活的人都會非常痛苦,大多時候都需要自己造輪子。

CDN 網絡需要自己搭建,大數據平臺需要自己開發,賬號體系需要自己建設,支付系統需要從零開始 ……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公司有成熟的數據體系,每個可以看各種各樣的報表,以便調整運營策略,但是小團隊可能看個數據就需要提導數據的需求,等到一兩周之後才能看到。

從一片荒蕪中把業務從零開始做起來,是一件很鍛煉人的事情,但其實背後更多的是資源浪費。

三、都是圍城

萬物皆有裂痕,要看到裂痕中照進來的光,而不是裂痕本身。

一位長者曾說過,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歷史的進程和外部的環境,都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但是說到自我奮鬥的話,大公司卻提供瞭溫暖的襁褓。

(1)在正規化中成長

流程制度的反面就是 " 正規化 "。

當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大公司的時候,我都會回答,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去吧。不為別的,就為瞭體驗這種正規化的流程制度。

管理兩三個人的時候可以靠命令,管理二三十個人的時候可以憑個人魅力,管理幾百人、上萬人就隻能依賴於流程制度瞭。

前面說過流程是犧牲個人效率滿足集體效率,從個人成長而言,依然能從中學習到受益終身的東西。

你可以知道一個業務從零到一是怎麼搭建團隊的,各個團隊通過什麼樣的流程進行配合,各司其職代表著每個環節都能產出精品,於是你就知道一個優秀的作品應該是怎麼樣的,以後碰到類似的場景就有經驗瞭。

總而言之,身處在 " 正規軍 " 當中,雖然自己隻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也可以耳濡目染地學習到最頂尖的產品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當然,前提是你有心去瞭解和學習。

(2)站在巨人肩膀上

大公司匯聚瞭最優秀的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經驗等。

在平時,如果你想瞭解或鉆研某一事物,往往能在內網上找到獨傢優質的經驗分享。

更進一步,可以直接聯系這個領域的高手咨詢請教。內部使用的軟件,上至 CEO 下至電腦維修小哥,都靜靜地躺在好友列表裡,等著你聯系。

在大公司工作的人,是真正的能做到聚焦於業務邏輯本身,而不用被瑣碎的雜事打擾。

行政上,公司配備瞭飯堂、班車、體檢、節假日福利、傢人福利等等,讓你能安心地工作。

業務上,有專門的基礎服務部門,IT 設備、開發組件、大數據平臺、安全防禦、用戶數據等等,都可以拿來馬上用。

個人成長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平步青雲,但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相對合理的回報,各種培訓讓大傢都能適當跳出舒適區獲得成長。

這些基礎服務都是十多年無數人的心血積累,可想而知,站在這樣一個巨人的肩膀上,新人可以獲得更高速的成長。

(3)圍城裡外的人

前段時間見到一位大學好友,在外闖蕩多年,輾轉瞭幾個公司,現在已經是帶著小團隊的 " 總監 "。

我說,這幾年間你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讓人好生羨慕啊。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據自己想法去實施一些方案,而不會被束手束腳,跟隨著高速成長的公司也能讓自己的思維和能力快速成長。

而他談到小公司的經歷,眼中難掩失落,反而羨慕大公司內提供的堅實後盾。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其實已經在找 BAT 的機會,準備年後就進入巨頭企業瞭,即使放棄管理者的頭銜做一個普通員工。

所以你看啊,大公司就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而他們想進去或想出來的原因,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