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前段時間,《社會正能量》播出的一期節目《離開瞭手機還活的瞭嗎?》吸引瞭我的註意,主要討論當下愈演愈烈的手機依賴癥。詭異的是,每個人都意識到玩手機成癮的弊端,呼籲放下手機的聲音也從未斷過,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反而開機次數不斷增加,甚至到瞭不用手機心癢難耐的地步。
一種常見的觀點是,手機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帶來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不是不想減輕依賴,而是臣妾做不到。我基本認同這種說法,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應用生態的繁榮,極大改變瞭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逐漸向手機端遷移。換言之,手機承載瞭當下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每個人都經歷從適應到享受的過程,需求多種多樣,總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去使用手機。
但需要指出的是,手機再強大也無法承載工作、生活的全部,很多事情的處理並不依賴手機完成,但人們使用手機的頻率、時長並未相應減少。同時,我認為手機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工具,工具的特點是需求驅動、用完就走。按理來說,用戶粘性應保持在正常水平甚至較低,但為何人們日均使用手機次數、時長一直居高不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表面上看,這代表無聊經濟的快速崛起,辦完正事後,每個人都有空虛、寂寞的時候,移動互聯網是個很好的宣泄出口,和菜頭曾說無聊是網絡第二生產力,吸引眾多互聯網玩傢想方設法幫助用戶打發無聊時光,使無聊變得有趣。深究內在,這是互聯網玩傢對人性的深入洞察,打蛇打七寸,他們通過滿足用戶剛需來增強粘性,使用戶既逃不掉也戒不掉。
那麼問題來瞭,幾十萬移動開發者打造種類繁多的應用,到底哪些應用是為滿足用戶日常剛需而生?這得從連續創業者、新美大掌門人王興提出的 " 四縱三橫 " 理論說起,四縱指互聯網用戶需求的發展方向,包括獲取信息、溝通互動、娛樂和商務,移動時代對應的典型應用分別為百度 + 今日頭條、微信、愛奇藝 + 王者榮耀、淘寶。
再加上人們生存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對應的主流應用分別為淘寶、美團 + 餓瞭麼、安居客 + 鏈傢、滴滴,二者綜合起來,將本身高頻但在互聯網上一錘子買賣的住房排除,用戶大部分需求可以通過百度 + 今日頭條、微信、愛奇藝 + 王者榮耀、淘寶、美團 + 餓瞭麼、滴滴來解決。當然,這隻是大致總結,每個人對特定類型應用的喜好不一樣,但基本跳不出這一框架。
不難看出,無所不包的手機可以有效滿足人們日常剛需,因此被稱為人類長出來的 " 電子器官 ",馬雲也調侃很多人晚上醒來摸的不是老婆,而是手機。或許你會好奇,上述熱門應用是如何讓用戶沉迷其中?移動社交利器微信影響力自不必說,愛奇藝 + 王者榮耀的魅力也勢不可擋,重點說下百度、淘寶。
眾所周知,百度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像個圖書館;淘寶則是讓剁手黨釋放購物欲的重要出口,像個大型商場。二者帶有明顯的工具色彩,非常符合微信掌門人張小龍提出的 " 好的產品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 " 這一產品理念,它們在 PC 時代的確如此。
但別忘瞭,移動時代用戶註意力成為稀缺資源,數以萬計的應用為吸引用戶有限的註意力、搶占手機第一屏打得頭破血流,二者自然不安於做個低頻工具類產品,而是要進化為超級 App,而且作為各自集團的拳頭級產品這一重要使命,也倒逼其在提升用戶粘性上下功夫。
因此,你會看到百度像今日頭條一樣力推個性化推薦,為用戶推送即時、感興趣的資訊、視頻,相當於在圖書館的基礎上開設私人訂制的報刊亭、電視臺,用戶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使用時長自然得以提升。淘寶也在強化內容屬性,孵化出的淘寶頭條扮演商品導購的角色,直播則通過主播與粉絲的即時互動來增強用戶對平臺的認同感。
同時,淘寶在不遺餘力發力社區化,用戶不僅可以分享最潮搭配、購物指南,也能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回答、點贊,形式類似於知乎,形成一個交流氛圍良好的購物類問答社區,其好處是即便用戶沒有購物需求,也會時不時來逛下淘寶,久而久之粘性自然提升。
事實上,上述熱門應用中,除瞭滴滴粘性略低,其他應用均是瘋狂占用用戶時間的主。為瞭打贏用戶註意力爭奪戰,它們要麼已蛻變為超級 App,要麼正在通往超級 App 的路上。一款熱門應用尚且讓用戶慷慨貢獻時間,更何況 N 款熱門應用同時作業?這意味著非主流應用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熱門應用之間競爭激烈,無法做到雨露均沾的用戶面臨艱難選擇。
相信不少人有如下遭遇:想借助手機完成某件事,比如查詢出行路線、打車或處理郵件等,目的明確,原本可以 5 分鐘或 10 分鐘搞定,但最終放下手機是半小時之後甚至更長時間,甚至可能出現忘瞭幹正事的尷尬情況,原因在於用戶註意力被吸引到其他地方,比如視頻、資訊、社交等,熱門應用正是 " 罪魁禍首 "。
通過將問題拆解、層層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們對手機產生巨大依賴的根本原因是熱門應用牢牢抓住並滿足日常剛需,使人們的工作、生活離不開它們。要知道,人們面對的是多個剛需疊加,日常剛需是無論如何也戒不掉的,即便勉強戒掉一個,其他剛需也會成為人們使用手機的理由。
如今,人們已習慣在手機上打理與工作、生活相關的事務,這不是趨勢而是現實,無人能改變。因此,讓人們徹底遠離手機幾無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控制剛需的滿足程度,比如在今日頭條閱讀最新資訊,能 5 分鐘搞定就絕對不用 10 分鐘。隻有人們有意識地將個人欲望限制到最低,才能真正實現手機 " 用完就走 ",而不成為其奴隸。
手機依賴癥是一種病,得治,低頭族是時候適度放下手機,成為手機的主人。多說無益,重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