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錢人隨隨便便就能把錢掙瞭?

11-17

馬雲:我最後悔的事,就是創立瞭阿裡巴巴。

王健林: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說我掙它 1 億元。

丁磊:掙錢隻是順便的事。

這些大佬們的語錄,在朋友圈火著實是瞭一把。

不過,如果你真的隻把這些當做笑話,反而可能是件可笑的事。

最近在不同場合,恰巧與背景不同的朋友都聊到瞭類似的話題。這些對話,都讓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大部分人談投資、談賺錢都漏瞭一個基本前提——賺大錢的核心是什麼?

01

幾周前一場聊天中,大傢提到一句很經典的話:" 投資應該是人生最後一份職業 "

不知道你怎麼理解這句話?在座的幾位各抒己見。

A 脫口而出:這大概是很多人理想的狀態吧,不用上班,不用為別人打工,可以躺著把錢賺瞭,多爽?

B 調侃道:恩 …… 也可以換個角度理解,要真的找不到工作,不知道去哪兒上班,最後還能試試投資。

這時,C 緩緩回答: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三體》?我覺得,投資就有點像是裡面經典的 " 二向箔 " 那一段,高度抽象和降維攻擊。

我試著為你翻譯一下 C 的意思。

摧毀人類、地球和太陽系,在我們眼中都是難以想象的復雜,但是歌者文明可以通過二向箔,就將三維空間瞬間變成二維的如紙張般的存在,一切都 " 不攻自破 "。

復雜的商業世界,想要抓住多個行業的大機遇,本身是件很難的事,但是通過投資,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參與到各行各業中,而且突破瞭地域、體力等常見工作的限制。

如此看來,是不是完全不同的視角和財富邏輯?

但是,我認為 C 的高度抽象和降維邏輯,最精華的點還不是以上描述。本質上來說,投資其實是我們整體認知的財務變現。

換句話說,投資就像是 " 二向箔 ",能夠把我們對於政治、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微觀商業、人性 …… 甚至是對於自己的認識投射於損益這一維上。

所以,當我們沉淀瞭越來越多的智慧和愈加成熟的三觀後,投資成為我們最後一份職業的好選擇。

02

且慢的孟巖老師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觀點。一次在準備 LaoK 先生的內容時,他向我推薦瞭孟老師的隨筆:

《投資是你對世界的認知在二級市場的變現》

最近有一些新的思考,我愈發認為:" 我們每個投資人的投資業績,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二級市場的變現 "。這兩天朋友圈中傅盛關於認知升級的文章很火,我很認同,大路相通,做企業亦如此,認知決定成敗。

深表認同。

和另一位老朋友、也是我們成長股課程的導師——民工君閑聊,問及他會如何繼續探索他的投資之路。

他的答案很有意思。他說,現在他花在看盤本身的時間越來越少,反而是用瞭越來越多時間深入研究所投資的行業以及管理學方面的內容。

" 真正的好公司,還是不能隔岸觀火地研究。"

再把他的這個轉變,和他的投資之路串聯起來,就再一次證明瞭,認知才是決定瞭投資最核心的。

最初他孜孜不倦學習的,是專業的知識點,民工君總能用他俏皮而通俗的故事,把他的所學分享給大傢。

再後來,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在簡七嘉年華時分享的穿越牛熊投資體系。這一次,我明顯感覺到瞭他的升級,有種從 " 遊擊隊 " 變成 " 正規軍 " 的感受。

再到今年和他一起打磨成長股的過程,我又感受到瞭他的變化。這一次,也許用升級不夠精準,而是 " 跳出來 ",回歸到更本質的對於價值的挖掘之中。

03

讓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場景:

時光倒流,在騰訊和阿裡成立之初,兩位馬先生分別找你來投資。

要求的不多,讓你拿出 1 年的工資投資到他們的公司。你覺得你會投資嗎?

現在,我們都會擠破腦袋去投;

但真的回到當時的時點,估計 99% 的人都覺得,這兩位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這就是認知的差距,因為當時你對於這些商業模式的理解,是完全無法想象、更無法相信的。

仔細想一想,所謂的魄力、決斷力,亦或者是獨到的眼光,其實都來自於比別人更深刻的認知。

那如何不斷打造一個更可能 " 賺大錢 " 的認知體系呢?先拋開具體的投資方法,以下三個方面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實踐。

1. 擁有好奇心

無法想象,一個沒有好奇心,無法持續不斷學習的人能夠把握住機遇這件事。

2. 比起不斷汲取新知識,更要不斷構建認知體系

我們正處在一列高速飛馳的時代列車上,信息的生產速度和爆發速度,隻會越來越快。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跟得上,卻變得越來越 " 怕掉隊 "。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兩年越來越火的知識付費。一方面,大量新內容被創造出來,讓人欣喜;另一方面,屯瞭課和專欄的人發現自己怎麼也讀不完,越來越焦慮,儼然被它們淹沒。

這讓我想起不少武俠小說裡,都會有這樣的情節:某高手拿到一本武功秘籍,如獲至寶,馬上苦練起來,完全不顧這套武功還有一套對應的內功心法,必須互相配合才能練成。最終結果就是——走火入魔。

其實,我們處理越來越多的信息和知識,也是如此。一方面我們要有敏銳的觸角,另一方面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後者,就像是內功心法,幫助我們用相對不變的邏輯、規律,去駕馭千變萬化的信息。

在理財這件事上,我們一直強調體系,也是這個原因。

孟老師提到," 從認知到行為,是一個漫長的回路。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認知固化下來,做成一個籠子,把行為關到這個籠子裡面去。"

這個 " 籠子 ",也是這個意思。

3. 與時間為友

回歸投資本質,復利可以說是 " 第一性 " 的原理瞭:

復利 = 本金 ×(1+ 利率)^ 計息期

從這個計算你就能直觀地看出,如果你想要享受復利的威力,可以從三個要素上下功夫:本金、利率和計息期。

思考一下這 3 個要素:

1. 本金——本金積累

2. 利率——專業能力和機遇

3. 計息期——盡早開始,耐心堅持

事實上,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後一點——時間是最公平的,但卻被大多數人放棄瞭。

經濟周期一直存在,如果你看到這張圖,選擇可能就不會這麼難。(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但陷入一日日微觀的漲跌中,我們是否還能記得這條大波浪呢?

最後,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賺大錢的核心是什麼?你找到答案瞭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