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uan 編輯 / 西西
工作三四年是個奇妙的時間段。
不同於畢業時所有人都是一張白紙,無差異可言,這時候的畢業生已經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瞭一段時間,有人已經小有成績,有人默默無聞。對於習慣於將同學與自己對照的年輕人來說,很自然會思索這一差距是如何產生的。
本文作者:Juan
廣義而言,工作能力分為兩個大類:執行力和創造力。能在工作的前 3~7 年就嶄露頭角的,往往是執行力超強的人,但這些人能否在後續的職業長跑中始終保持優勢,要看他們有沒有後續的創造力。
之所以想到用執行力和創造力來區分工作能力,起源於一次和前同事的聚會。老同事聚會的話題中心無非是各人別後發展如何。
於是我們驚訝地發現,在我們當時共事的那傢大公司裡如魚得水的人,換瞭環境大多泯然眾人;相反,當時抑鬱不得志的人,不少在後來做得風生水起。
細究其原因,我想到那傢公司的核心文化是 " 高執行力 "。它的架構和工作內容都已完善,評判優秀員工的標準是你能在單位時間內多快好省地幹完。比如網頁策劃,會出現一個下午搞定三個頁面(每個頁面至少包含 3~5 個子頁面)的神奇快刀手。這讓我想起揮舞鐮刀割麥子刷刷刷的勞動模范,在砧板上極速切出一盤土豆絲的大廚。
領導們會口頭表揚這些高執行力的員工,甚至會提拔其中一部分人。在公司發展得好的那些年,這些都沒問題。員工年復一年辛勤執行,公司年復一年賺錢。雖然時不時有新項目立項,但基本所有的新項目都是在老項目上修修改改換層皮而已。
既然內裡差不多,就能以原先的方式來執行。天長日久,竟生歲月靜好之感,身處其中之人,如在桃花源裡,不知世上已千年。
這樣的人真的混得好嗎?不,他隻是很幸運地在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瞭自己的執行力專長。
這樣的人大量棲身於大企業,如果跟他們稍微深入接觸,你就會發現他們的知識面與視野狹窄得不可置信,思維能力也是庸庸碌碌,講話枯燥、乏味、無亮點,你會很奇怪他們是怎麼到瞭現在這個位置還拿著幾十萬元的年薪。
這些幸運兒的幸運,往往會終結於其棲身的巨無霸型企業的崩塌,或跳槽去另外一傢企業,或腦子一激動離職創業。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 30 歲以前光芒萬丈的人,僅僅換瞭一個環境就從此 " 泯然眾人矣 "。新的環境未必需要多麼強的執行力,但對創造力卻提出瞭更高的要求,這一點是大部分執行力小超人搞不定的。
但是執行力小超人並非全軍覆沒,此時就能見真章,極少數人會爆發出旺盛的創造力。這些人是真正的牛人,他們既具有魔鬼一般的執行力,又有著天才、藝術傢一般的創造力。他們會有大成。
另外一部分人則執行力一般,在大公司時非常普通,可能經常因為幻燈片做得不夠美、多瞭一個空格而遭到領導的敲打。他們天馬行空,提出的點子也會遭到駁回。這些人的黃金期會在加入一個迅速成長的企業或創業時到來。
創造力,不是天上掉下來,不是天賦自帶,而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大量吸收不同領域的養分,並加之以自己的思考才能獲得。少數精力極其旺盛的 " 大牛 ",能在保持高執行力的情況下兼顧對自己的提升訓練;但大多數普通人,能做到執行力強就已經費盡瞭所有心力。
一些優秀的程序員跟我說,絕對不能選那些給高薪但是需要過度加班的公司。倒不全是為瞭可以正常下班陪伴傢人,而是一定要留出下班後的時間自學最新的技術,如此才能在技術迅速迭代的行業內始終不倒。
除瞭雙料大牛以外,普通人能在執行力與創造力上居其一已是優秀。認識自己很重要,若自己嚴謹而乏味,那麼盡量去成熟的大公司琢磨細節;如果自己天馬行空,就不要去大公司浪費時間瞭。
回想下當年與自己同入職場的夥伴,當日的小專員,如今已是盈利不錯的小公司創始人;當時的小經理,如今在一傢快速成長的企業擔任中高層;當日有光環的、不到 30 歲的副總裁,如今悄無聲息;當然也有穩步上升的同學,已是公司總監。
一時得意,一時失意,如今看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找到適合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你就會做得好、有自信。不去笑一時混得不好的人,不去羨慕一時混得好的人。三四年的時間,還不夠資格來給我們判斷。
人生總是海潮起伏,下一波不知何時到來,身下暗流不知何時湧起,但,心理準備做好,不怕任何突發事件。如果你把大部分噩夢模式都演練過,就不怕黑夜多黑,不怕路上有多少妖怪精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