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
關於投資理財,有一個模擬現實的遊戲叫 " 現金流 ",以前小巴曾為大傢推薦過這種投資理財的入門遊戲。
這個擲骰子的棋盤類遊戲,模擬瞭人生財務和投資情況,每扔一輪篩子,走到對應的格子上,就可能會面對發工資、投資機會、市場波動、意外支出等情況。
小巴接觸這個遊戲好幾年,一開始當玩傢,後來當裁判比較多。時間一長,小巴發現,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模擬遊戲。遊戲照進現實,現實中幾乎所有投資理財會犯的錯誤,在遊戲中都會一一對應。
對錢不敏感," 等 " 錢而非 " 找 " 錢
既然是關於錢的遊戲,最基礎的一環,就是從工資開始的。
遊戲中有一個格子是現金流日,隻要路過這一格就可以領工資,隻是有一條規定是必須自己主動去領,過期不候。
在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基礎環節上,初學者大概率要栽個跟頭。
按照小巴不完全的經驗統計,第一次玩這個遊戲的人,有 2/3 至會錯過一輪工資的申領。比如前幾天最近的一局遊戲裡,有 8 個玩傢,其中 4 個人是首次參與,其中就有 3 人 5 次忘記領工資,有兩個人第一次忘瞭之後經裁判提醒,結果後來又忘瞭。
現在,我們的工資都直接打到卡裡,肯定不會忘,但遊戲體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心態,初學者是在 " 等 " 錢和機會,而資深的玩傢,是 " 找 " 錢和機會。
不管是買房子、買股票還是買基金,小巴一直以來的觀點是,看一看這些資產最近 10 年的周期,做點研究。比如說買房,在樓市遇冷的時候早點開始準備,你不要等到熱浪都撲到臉上瞭,才急急忙忙考慮,黃花菜都涼瞭。
不清楚自己有多少錢
你有多少錢?問題看上去很傻,誰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
遊戲和現實中一樣,大傢對手頭有多少現金是很清楚的,而對於整個傢庭的資產,大傢卻常常一知半解。
遊戲當中,每走一輪,玩傢就要根據投資和資產的變動,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做出調整,這是出錯最多的一個環節。不僅初學者做得不好,很多老玩傢的表現也不怎麼樣。
自己到底有多少錢,對所有人都是一個問題。
如果你不信,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看看你對自己財務狀況的瞭解程度:
第一步:現在(或者看完文章後),找一張紙,先在心裡估摸自己的凈資產數,寫下來,精確到前兩位吧(比如 12.3456 萬,你就當做 12 萬);
第二步:按照房產、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等等資產,一樣一樣盤過去,把自己所有的錢算出來,比一比相差多少。
註:凈資產,總資產扣掉負債,比如房子現在市場價 100 萬,房貸 50 萬,房子凈值 50 萬。
要求不高,如果你的誤差不超過 10%,就算你達標,小巴估計,能夠做到估計和實際誤差不超過 10% 的人,不會太多,很有可能不超過一半。
不會加杠桿
不瞭解資產狀況還有更深一層的狀態,大傢對於能夠調動的資產,基本完全模糊,這裡小巴把這種狀況統統稱為不會加杠桿。
個人資產加杠桿這一點,其實已經是老生常談瞭,問題在於,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哪裡、怎麼樣加杠桿。
在中國,傻瓜都會用杠桿的市場隻有一個,就是樓市,貸款買房人人都會,然而還有很多人在利率這麼低的情況下選擇全款買進。另外一個大眾可以加杠桿的,是股票的融資融券,懂的人少很多。
遊戲一開始,裁判就告訴每個人可以從銀行借信用貸款,額度相當於自己 10 倍月現金流(每個月收入減去必要支出後的凈收入),年利率是 10%。
註:10% 現在看來很高,不過考慮遊戲背景 70-80 年代美國高通脹,10% 其實不高,你看當時不動產租售比都有 10%-50% 那麼高。
新手面對一個投資機會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選擇從銀行借錢,有一個解釋是 " 不到非不得已,不喜歡欠錢,感覺很麻煩 "。
這還是好的,畢竟是屬於有能力借到,隻是主觀上不願意。
另外一種情況是,很多玩傢不知道自己能夠調動多少資金——比如他們不會想到,在遊戲當中,可以找別的玩傢借錢甚至合力投資,隻要利率得當。
小巴在現實當中遇到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一位關系很好的朋友要買房,首付 150 萬,傢裡現金、各種信用貸款用足湊瞭 50 萬,還缺 100 萬。他們傢有一筆銀行理財還有一年才到期,但是他覺得房價要漲,等不瞭瞭,房東又在催成交。於是他果斷找 10 個朋友分別借瞭 10 萬, 3 天之後,錢都到賬瞭。
這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這一年他買的房子,漲瞭至少 50%。
有人會說,能借到 100 萬,也是因為他傢裡本來就有錢。話是沒錯,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 3 天之內從朋友那裡借到這一筆錢的。
借錢買房,即便不是主流,也絕非個例,前兩年有的人還有在一線城市借瞭 300 萬買房的,都是真實的案例。
為什麼我們要維護好自己的信譽,因為隻有當涉及到借錢時,才真正體現信譽的價值。大部分時候,我們能從公開的市面上拿到利率比較低的信用貸款,是有限的,你的人生總有那麼一兩次,需要朋友搭把手。
加杠桿的道理,本身其實沒什麼難度,關鍵是能借到錢,並且對此有清晰的估計,這也是一種能力。
投資盲目,無法判斷機會好壞
在杠桿的基礎上,如果往下談,很多人不敢欠錢的問題在於,無法識別機會。我們常聽到新手投資虧錢的原因是不顧風險,小巴覺得其實不是不在乎風險,而是沒有風險的概念。
一局遊戲如果有好幾位新玩傢,那麼大傢都在跟著別人行動,節奏被帶著走,別人買我也買,別人不買我也不買,結果前幾輪整體上要麼非常激進、要麼非常單調,給自己挖瞭一個大坑。
投資理財的初學者,不吃虧是不會長記性的,甚至吃瞭虧,也未見得一定長記性。
市場教育的最差選擇就是一再告誡大傢投資有風險,輕易不要炒股、買基金、買房產,很對,基本上沒用。
其次的選擇是,展示市場的周期演變,請他們稍許留一些耐心。
相對好一些的,是讓他們去試水。在金融資產上,不如先準備一筆打算完全虧掉的錢,第一年少輸當贏,使勁折騰。至於買房,就不要這麼試瞭,而換一種方法,自己不買房,身邊總有人買房吧,就跟著把坑全部踩一遍,也就瞭解個七七八八瞭。
如果一個初學者實在要在不懂的情況下堅持投入,那就隻能靠運氣瞭,畢竟三歲孩童耍大錘,大概率是要砸到自己的。
一局遊戲是一輩子,資深玩傢就是用幾輩子的經驗玩一輩子,因為他們玩遊戲的過程,就是不斷玩 + 總結 + 交流的過程,。
現實中的投資理財也是一樣的,你會發現,初學者在投資理財上的大部分問題,都不是單純的財務和投資知識與技能問題,更大程度上是經驗、見識、處事的方式問題。
悲劇的是,現實我們隻有一輩子,沒有重啟一局的機會,要積累幾輩子的經驗和見識,隻有靠學習學習再學習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