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值錢的飲料 卻是兩位泰國富豪間的戰爭

08-26

在全球消費市場,紅牛可謂獨樹一幟,這個小小的罐裝飲料,一舉締造瞭三位全球級別的超級富豪,而三方之間的爭鬥、摩擦與利益糾葛,更是 " 超乎你的想象 "。

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陳光 美編丨劉彥潮

北京國貿 CBD 的東南角,有一座通體由玫瑰金玻璃包裹、外形酷似凱旋門的雄偉建築。晴天的時候,它會折射出瑰麗的色彩,與樓腳下的一眾豪車交相輝映。這是北京知名地標之一,它的名字叫華彬中心。

華彬中心的主人是泰籍華人嚴彬,在其財富版圖裡,這片 11 萬平米的建築群隻是小小的一塊,剩餘的絕大部分,來自大名鼎鼎的紅牛。

過去 20 年間,嚴彬是中國紅牛的實際掌控者,這款風靡全國的功能飲料,為之貢獻著源源不斷的財富。

2015 年,紅牛中國地區的銷售額高達 230.7 億,不僅穩坐功能飲料的頭把交椅,還創造瞭國內飲料行業單品的銷售紀錄。2016 年,盡管深陷各類糾紛傳聞,紅牛的銷售額依舊穩定於 221.8 億。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7 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嚴彬憑借 110 億美元的身傢,與蘇寧張近東、美的何享健並列第 107 位。

張近東創造瞭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何享健打造瞭全球最大的白電集團,嚴彬的輝煌戰績,則幾乎根植於紅牛這一單品。

但這樣的輝煌,或將一去不返。

8 月 18 日,泰國紅牛商標所有者——泰國天絲集團發表聲明,稱已對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及其控制的數傢公司提起法律訴訟,理由包括涉及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以及未經許可生產、銷售紅牛產品等。

天絲還著重強調稱:持續盈利的合資公司,從未向作為合資公司大股東的泰國許氏傢族分配過任何利潤。

在許氏傢族看來,此前,嚴彬便借著紅牛的招牌發大財,卻沒有履行相關義務;2016 年 10 月,中國紅牛商標許可協議到期後,嚴彬繼續 " 占用 " 該商標,將紅牛在中國的業務據為己有。

華彬集團則認為,中國紅牛由嚴彬和許書標合作創立,集團的一切行為均合規合法,泰國紅牛完全是過河拆橋。對此,8 月 21 日,中國紅牛和華彬集團發表聯合聲明,首度就 " 紅牛商標使用權 " 糾紛做出回應。

六條聲明中,有兩點值得註意,一是華彬集團稱泰國紅牛無視嚴彬的勞動成果,嚴重背離歷史與事實;二是集團從未關閉合作的大門,希望最終有一個雙方認可的結果,盡快妥善解決。

兩份公開聲明,將中泰紅牛的矛盾徹底放置臺面。而在此前的兩年時間裡,關於中國紅牛歸屬權的糾紛,早已是波詭雲譎。

2015 年時,國內便有不少媒體報道紅牛的商標許可權即將到期;進入 2016 年,中國紅牛多次被傳裁員、停產等負面新聞。

期間,各類傳聞沸沸揚揚,但泰國許氏和華彬集團始終遮掩,從未對外正式發聲。

可以想見,雙方期間多有接觸和談判,但從結果看來,談判最終走向瞭破裂。

進入 2017 年,天絲集團開始頻繁舉起訴訟大旗,其矛頭不僅直指嚴彬,還波及中國紅牛的生產方、銷售方,比如先後起訴廣東紅牛、廣州紅牛、珠海紅牛及永旺超市等。

今年 7 月,天絲集團將中國紅牛的飲料罐生產商奧瑞金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生產或銷售帶有 " 紅牛 "、"Red Bull" 及圖形的產品,並做出賠償。後者因此被迫停牌。

天絲集團大規模行動的同時,華彬集團也積極 " 應對 ",不僅起訴許氏傢族掌門人許馨雄,還提出瞭商標仲裁。

可以預見的是,關乎中國紅牛的爭鬥,才剛剛開始。其未來的每一步變化,都有可能給國內正絞殺不斷的功能飲料市場,帶來劇烈震動。

紅牛的創始人是許書標。這位泰籍華人白手起傢,在 40 歲那年創立瞭一傢制藥廠。藥廠並沒有給許書標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次無心插柳的舉動卻令其成瞭首富級的人物。

管理藥廠期間,許書標發現倒班工人、卡車司機等藍領經常出現疲憊狀況,於是,他命令藥廠盡快研制一款 " 保健品 ",幫助他們恢復體力。

1966 年,一款內含水、糖、咖啡因、纖維醇和維生素 B 等成分的新品被研制出來,許書標其定位為 " 滋補性飲料 ",取名 Krating Daeng,這便是紅牛的前身。

許書標是個經營奇才,他通過 " 農村包圍城市 "、免費派發等方式,僅用時兩年,便將紅牛打造成瞭泰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此後的十幾年裡,紅牛經過瞭一段平穩的發展期,直到迎來其全球化最關鍵的人物——奧地利人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

馬特希茨原本是一位銷售,1982 年,他在曼谷喝瞭一罐 Krating Daeng," 頓感所有疲憊一掃而空 "。

幾經思考,馬特希茨決定放棄工作,投入全部身傢做大這款飲料。他想方設法聯系上瞭許書標,提出瞭全球推廣的計劃,兩人一拍即合。

雙方各投資 50 萬美元,在奧地利新創立公司,其中馬特希茨和許書標各持股 49%,剩下 2% 由許書標的兒子許馨雄持有。

那個時候,許書標便設立瞭一個極其重要的基本點:許氏傢族是全球紅牛配方的獨傢持有人,是全球紅牛商標權的擁有者。僅憑這一點,許氏便扼住瞭全球紅牛的命門。

實際上,紅牛全球化的過程中,馬特希茨的貢獻更大。" 紅牛(Red Bull)" 這個名字,就是他根據古希臘巫術裡的傳說所取。

馬特希茨將紅牛打造瞭成瞭一個前所未有的產品類別,他將之定位於時尚高檔、功能性的飲品,並將 " 運動 " 作為關鍵詞,長期大規模贊助各種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而在此之前,泰國 Krating Daeng 賣得比水都便宜。

合資的幾十年裡,許書標和馬特希茨始終 " 分區而治 ",前者執掌東南亞市場,後者大舉進攻全球市場,雙方均依靠紅牛賺得盆滿缽滿。

發展至今,紅牛已在全球 168 個國傢和地區銷售,奧地利紅牛累積銷售的數量超過 60 億罐,2015 年,這傢公司的年營收高達 59.03 億歐元。

早年間,許書標便在自傳中寫道:紅牛每天給我帶來超過 1100 萬泰銖的收入(約合 220 萬人民幣)。2009 年,他更是以 50 億美元的身傢,被《福佈斯》認定為泰國首富。

另一邊,馬特希茨則常年霸占著奧地利首富的寶座。2016 年的《福佈斯》榜單上,其身傢高達 132 億美元,位列全球第 64 位。"Red Bull",也被視為奧地利國傢品牌的代表之一。

不過,在全球呼風喚雨的馬特希茨,仍有一塊揮之不去的 " 傷心地 " ——他從未能有效染指龐大的中國市場,這片市場屬於另一位百億美元富豪,嚴彬。

嚴彬 1954 年出生於山東一個貧苦傢庭,17 歲那年,因為實在 " 餓怕瞭 ",他遠赴泰國尋找出路。

在異國他鄉,他從語言不通、賣血度日,到依靠勤奮肯幹脫穎而出,再到有所積累,1984 年,嚴彬創辦瞭華彬國際集團,主營地產項目。

嚴彬有著天生的敏感,在起伏不斷的泰國地產市場,他是少有的長期獲利者之一,即便身處席卷一切的亞洲金融危機,他都依靠高賣低買賺瞭一大筆錢。

在泰國,嚴彬實現瞭原始積累,而其華人身份和長期關註祖國的目光,則給他帶來瞭更大的機遇。

1991 年 11 月,許書標偕全傢回故土海南,做出瞭投資瞭決定,2 年後,海南紅牛飲料有限公司正式創立。

許書標希望開發中國市場,但他年事已高,無法親力親為,於是,他便效仿與馬特希茨的合作,在中國另覓合夥人。

眾多的毛遂自薦者中,實力雄厚的嚴彬最終脫穎而出。但雙方微妙的關系,在彼時便已埋下伏筆。

1995 年 12 月,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在北京懷柔正式成立,這傢公司被普遍認為是 " 中國紅牛 " 的主體。

紅牛維他命的董事長是嚴彬,大股東則是許氏傢族,國傢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的信息顯示,直到今天,許氏依舊占據著紅牛維他命 88% 的股權。

從股權結構上看,紅牛維他命是一傢合資企業,許氏傢族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嚴彬則擁有管理權,控股方與管理層,分別代表著兩方的利益。

天絲集團認為,嚴彬隻是一個管理者,而按照華彬集團的說法,嚴彬是在獲得授權後,將紅牛引入瞭中國。在這點上,雙方存在根本性分歧。

不過,如果是授權制度,授權費用如何計算,如果是按股分配,詳細分配情況又如何,外界始終不得而知,雙方均對之守口如瓶。

撇開這一分歧不談,最開始,許氏傢族的方式是做甩手掌櫃,由嚴彬全權負責。換言之,中國紅牛如今的成績,始終和嚴彬息息相關。

紅牛剛到中國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功能飲料的概念,初期走得異常艱難。嚴彬拿出瞭破釜沉舟的決心,據說當年光是為瞭推廣普及概念,就花瞭 2 億人民幣。

伴隨著央視輪番轟炸式的廣告,紅牛的境況逐漸好轉。這期間,嚴彬學習瞭馬特希茨的很多路數,比如高價策略(1996 年售價便高達 6 元),比如長年贊助各大體育賽事、時尚活動,以維持品牌形象等等。

為瞭迎合中國本土消費者的口味,嚴彬還進行瞭多次改良,大大減少瞭牛磺酸的含量。

憑借一以貫之、高舉高打的廣告戰略,紅牛 " 補充體力、精力十足 "、"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 等廣告語可謂傢喻戶曉。

伴隨著強烈的品牌暗示,嚴彬又配置瞭強大的銷售網絡,在全國建立瞭 40 傢分支機構,以及覆蓋全國各地的 300 萬個銷售網點,不斷穩固其領先地位。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中國,紅牛成瞭綜合性的代名詞:它是運動飲料、是高檔飲料、也是多功能性的飲料。從賽場、宴席,到網吧、駕駛室,紅牛俘獲眾多群體,一度占據功能飲料超過 80% 的市場份額。

2014 年,紅牛單品的銷售額便突破 200 億人民幣大關,以同行類比,覆蓋各飲料線的農夫山泉,2016 年的營收也才 150 億人民幣。

在內有宗慶後、鐘睒睒,外有可口可樂、百事的中國飲料市場,如果沒有嚴彬,而是王彬、李彬操盤,紅牛能做到怎樣的程度,完全是未知數。

但有利益,便有瞭紛爭,何況是這麼大的利益。嚴彬和許氏傢族的糾葛,在十幾年前便已初現端倪。

許氏對於中國紅牛的態度是,不管經營,但要求絕對的控股權和商標所有權,其根本目的在於將利潤和未來發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嚴彬不是易於之輩,怎麼甘心白白為他人打江山?於是,在紅牛的發展過程中,他特意留瞭一手。

紅牛維他命官方的數據顯示,進入 21 世紀,為瞭擴大產能,紅牛先後成立瞭湖北公司、廣東公司和江蘇公司。這 3 傢公司,兼具生產與銷售業務,但卻獨立於原先的紅牛主體(海南、北京公司),均歸屬華彬集團,由後者 100% 控股。

從那時候起,中國紅牛的利益關系,就相當錯綜復雜瞭。

紅牛在中國擁有五大生產基地,最早的海南基地一直是許氏傢族的資產,由許書標的兒子許馨雄擔任董事長。第二個建立的北京基地,從股權結構上看也是許傢的資產,但實際控制人是嚴彬,而後創立的三個規模更大的基地,均姓 " 嚴 " 而非 " 許 "。

在業內,紅牛海南公司甚至不歸屬於 " 中國紅牛 " 的范疇。中國紅牛飲料罐制造商奧瑞金的招股說明書顯示," 中國紅牛 " 特指江蘇、廣東、湖北以及北京的紅牛維他命,海南公司與中國紅牛不存在股權關系、控制關系。

對於如此巨大的變動,許氏傢族即便極為不爽,也很難有所作為,因為嚴彬不僅掌控瞭生產,也牢牢把握住瞭整個品牌與銷售體系。

嚴彬在全國設立瞭 10 傢專營銷售的機構,下轄一眾分公司,遍及全國各地。同時,華彬也與紅牛的各級供應商進行瞭深度捆綁,以飲料罐供應商奧瑞金為例,華彬是其股東之一,持股約 8%。

同時掌握生產和渠道,幾乎等同於掌控話語權。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華彬集團已經掌握瞭中國紅牛的命脈,泰國紅牛如果自建體系,無疑是一項浩瀚的工程,這期間,華彬完全有可能培養出一個新的運動品牌,以取代紅牛。

不過,即便是 " 算無遺策 " 的嚴彬,也吃瞭一個天然的大虧,那就是品牌歸屬權。在品牌註冊上,泰國天絲集團從未有半分松懈。在中國,天絲共註冊瞭 6 種圖樣的紅牛標識,幾乎涵蓋瞭所有品類。

嚴彬雖然從 1998 年起就積極搶註商標,但他終究爭不過 " 本傢 "。除瞭 32 類核心商標,嚴彬幾乎包攬瞭其他類別的紅牛商標和外觀專利,但這些加起來,也沒有核心商標有價值。

這些長年累月的糾紛與摩擦,造就瞭紅牛如今鹿死誰手的難題。

許書標在世時,中國紅牛和泰國紅牛至少表面上看來相安無事,但 2012 年,伴隨著許書標去世,許馨雄等子女繼承遺產,中國功能飲料的市場,出現瞭前所未有的變數。

早在 2014 年,奧地利和泰國紅牛便蠢蠢欲動。

是年,紅牛的國際版產品被引入中國,奧地利紅牛也在中國創立瞭首傢貿易公司。但是那之後,紅牛國際版始終缺乏推廣,銷量也一直原地踏步。

2015 年,紅牛海南公司的經營范圍從 " 紅牛飲料的生產與銷售 ",變更為 " 食品和飲料的生產、儲存、進出口、批發和傭金代理及相關活動,以及技術服務與咨詢服務 "。當時便有分析認為,此舉是泰國紅牛攜手奧地利紅牛,為進軍中國市場鋪路。

中國的功能飲料是一個體量巨大且仍有相當潛力的市場,三方均無意放手。《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的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人均消費功能飲料不足 1 升,到 2019 年預計可提升近 1 倍,但距離世界人均 7 升的消費量仍有較大空間。

歐睿信息(Euromonitor)則預測,中國功能飲料市場將保持 9.8% 的年增速,2021 年市場規模將達 110 億美元。

與這些數據相對照的是,2016 年,奧地利紅牛增長乏力,全球增速僅為 1.8%。在全球市場日趨飽和的狀況下,中國成瞭諸多功能性飲料品牌的主戰場。

過去兩年時間裡,各種運動飲料如雨後春筍,且均耗費大筆資金砸向廣告和渠道——樂虎、東鵬特飲、啟力、Monster Energy、維他命水等輪番上臺,令人應接不暇,佳得樂、寶礦力等國際 " 老牌 " 亦頻頻發力。

就連嚴彬,也為之做瞭兩手準備。奧地利紅牛剛有所動作,他便推出瞭新的功能飲料 " 戰馬 ",還一口氣收購美國最大椰子水銷售商 Vita Coco 25% 股份、引進兒童飲料果倍爽、控股高端水 VOSS…… 但這些新產品的市場規模均不大,營收更是無法和紅牛相提並論。

2016 年 10 月,中國紅牛的品牌許可權正式到期,這個時間點相當微妙——功能飲料的競爭空前激烈,市場稍有空隙,便被一幫虎狼之師分而食之。

無論是許氏傢族,還是嚴彬,都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但在利益面前,誰都不願讓步。

在事件發展至對簿公堂後,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中國紅牛的未來。以華彬集團 " 從未關閉合作的大門,希望最終有一個雙方認可的結果 " 這一聲明看來,嚴彬依舊希望能以穩妥的方式解決糾紛,而非徹底撕破臉皮。畢竟即便手握整個體系,他也無法承擔失去紅牛的惡果。

而對於許氏傢族而言,無論是自己接管中國生意,還是尋找新的合作夥伴,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之事,稍有不慎,便是兩敗俱傷甚至滿盤皆輸。

因此有觀念認為,對於中國、泰國、奧地利三方而言,最好的方式是找到新的利益均衡點,以避免紅牛的市場份額被不斷纏食。

其中最關鍵之處自然在於,這幾百億的營收怎麼分,誰占大頭。這個問題,恐怕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得不到答案。

對於這樣的局面,新入局的功能飲料們可謂相當欣喜。他們面對的,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中國功能飲料的市場,也有可能迎來一次大洗牌。

中國紅牛雖是兩位泰籍華人之爭,但事件的經過對於國內的品牌代理商們依舊具有借鑒意義。

在過往十幾年的訪談中,華商君曾多次聽到國內企業傢抱怨為國際品牌 " 養孩子 ",他們中,有的代理奢侈品牌,有的代理音響品牌,有的代理醫療器械 ……

不論身處什麼行業,該群體的核心問題都一樣:含辛茹苦開拓市場,把沒有任何本土根基的國際品牌一手做大後,卻被品牌商收回代理權,一腳踢出局。

這類 " 收權 " 品牌的結局往往天差地別,有的越做越大,有的則因為不諳規則、水土不服而銷聲匿跡。

在國際品牌爭相湧入的當下,如何實現穩定雙贏、保護代理商的權益,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未來的時間裡,華商君也會為讀者們帶來更多相關案例與分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圖片來自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