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 "930" 到今年 "317",再到今年 10 月份在那個莊嚴的時刻莊嚴的場所說出 "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當下的樓市,應該沒有人不認為它已經真正降溫瞭。
今年上半年,當調控剛剛發力的時候,有房企人士喊出 "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降價 "。而現在,北京兩個限價商品房項目即將入市,這兩個項目位於北京房山區,價格比周邊商品房便宜 20%,隻要你有在京買房的資格,你就可以去登記認籌。
整個 2017 年,北京出讓土地宅地面積接近 2016 年的 4 倍。這些地塊除瞭 70 年自持地塊,就是限價商品房地塊,開發商被要求項目的 7 成戶型必須小於等於 90 平米。
限價是新房降溫的直接原因,賣貴瞭不給批,賣便宜瞭要吃虧。開發商們不得不在螺絲殼裡做道場。他們有的選擇觀望,還有的選擇犧牲一部分利潤低的項目,低價賣掉這部分房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順利通過備案拿到預售證,從而保全利潤高的項目。
也許你還沒買到房子,但新房市場的的確確降溫瞭。成交量下降的最明顯,成交價也由漲轉停,接著是小幅下跌。
降溫的不隻是新房,二手房更為明顯。
以北京和上海為例,雲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的結果顯示:
10 月份北京成交的二手房均價為 61887 元 / 平米,最高點 3 月份的二手房成交均價為 64045 元 ./ 平米,7 個月過去瞭,每平米減少瞭 2158 元。
證券日報的消息顯示,北京德外片區小戶型學區房價格已經從 17 萬元降至 13 萬元,大戶型也從 15 萬元降至 10 萬元 -11 萬元左右。
而在上海,10 月份成交均價為 57918 元 / 平米,最高點出現在 4 月份,為 58991 元 / 平米,現在也降低瞭 1073 元。
至於成交量,降溫表現得更加明顯,僅北京,今年二手房成交量僅相當於去年的一半左右。其他城市,降溫的消息也不絕於耳。
最能感受到二手房市場 " 寒意 " 的當屬房產中介, 成交量不斷下滑,房產中介的離職人數在不斷增加。證券日報的消息顯示,北京某中介一線經紀人的離職率在 30% 左右,剩下的經紀人中,仍有 20% 有離職打算。
降溫何以如此劇烈?
樓市的降溫,既有市場因素,也有政策因素,更因為對預期的成功引導。
市場因素相當樸素,樓市最底層的購房者購買力有限,他們並不掌握最多的財富,大規模的入市必然導致後繼乏力。透支需要時間來消化。
至於政策,它的作用在於讓透支及時減速,停留在可控的區間范圍內。比如及時收緊房貸,限制二手房出售等等。
更成功的其實是對於預期的引導。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合說出合適的話,其施加給普通人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今年 10 月份,"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這句話,給剛需們吃瞭一顆定心丸,也給炒房者下瞭一劑猛藥。
成功引導預期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各種措施來鞏固這一成果。
今年以來,調控不再局限於限購限貸,而是擴展至一切。比如推出共有產權房和限價商品房來滿足剛需的購房需求,在集體用地上蓋房出租,既能迅速增加房源,房租也不至於過高。
走的最快的還是在租房市場,試點的這 11 個城市,基本上都搭建起瞭官方的裝租賃平臺,並發佈瞭相應的指導意見。深圳在這一塊走的最快,甚至推出租房貸款產品——按居貸。
不過有些措施中還停留在示范階段。比如共有產權房,跟進的城市並不多,這項最有誠意的工程,挑戰的是地方的收入,所以推進的難度很大。再比如租購同權,本意是給租房者們吃一顆定心丸,但由於成本過高,並未有實質性的進步。
不斷降溫的樓市,我們該如何判斷樓市走向?
從 10 月份到目前,我們看樓市走向主要有兩大依據。
一是 10 月份的那次會,樓市預期有一次大的引導,房子是用來住的。抑制投機投資,強調租購並舉。
二是 11 月 21 日的三部委在武漢的那次會,那次會的核心有 3 點,分別是調控繼續保持、三四線樓市保持當前的去庫存節奏,長效機制仍在研究。
接下來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明年 3 月份的兩會,相信會有住房領域新的信號釋放出來,到時候我們融 360 說房(fangdai123)也會及時就相關的信息給出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