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上市公司市值看中國公司和產業發展及潛在投資機會
文 / 向小田 (微信號 xiangxt1984)
前幾天我們寫瞭一篇文章《從日德高市值公司看中國公司和行業的未來》,對比中國和德日上市公司,得出瞭一些比較有趣的結論。今天我們來對比一下美國的上市公司。
首先我們看一下美股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 20(扣除阿裡巴巴、臺積電和中石油、中移動):
1、蘋果,8078 億美元;2、谷歌,6806 億美元;3、微軟,6056 億美元;4、殼牌石油,5071 億美元;5、Facebook,4954 億美元;6、亞馬遜,4673 億美元;7、伯克希爾哈撒韋,4653 億美元;8、強生公司,3820 億美元;9、摩根大通,3554 億美元;10、埃克森美孚,3524 億美元;11、富國銀行,2742 億美元;12、美國銀行,2721 億美元;13、沃爾瑪百貨,2643 億美元;14、百威英博,2350 億美元;15、VISA,2286 億美元;16、雪佛龍,2244 億美元;17、寶潔公司,2203 億美元;18、輝瑞制藥,2150 億美元;19、甲骨文,2074 億美元;20、美國電報電話,2056 億美元。
我們來逐個分析。
蘋果公司獨占鰲頭,搖搖領先。其實對比日本,在消費電子最火的時代,比如索尼連續推出 Walkman、CD 的時代,那時候索尼市值高達 2000 億美元,也幾乎是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消費電子裡面誕生出大市值公司。又拿一個例子,韓國三星,市值也超過 3000 億美元,是韓國市值最大的公司。所以我們看一下中國的消費電子這個行業,是不是也存在誕生超級公司的可能性呢?這個消費電子的機會在哪裡呢?
當然,如果說手機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最有潛力的還是華為和小米。華為終端業務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但是從利潤率上來看,華為和蘋果還差得很遠,幾乎是 1:9 的關系。小米體量尚可,目前估值數百億美元,還在奮力追趕的過程中。這個都有待觀察。如果說是其他智能產品的話,比如說智能傢居,目前小米生態鏈佈局還是比較完善的,傢用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監控機器人、智能空氣凈化器、智能冰箱等等產品都在生產開發當中。我認為,如果有一個品牌能集中智能傢居的各種產品,成為一個超級大公司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一個判斷就是也許這個消費電子的機會既沒有發生在手機行業,也沒有發生在智能傢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行業,反而出現在智能汽車這個領域。那麼,上汽集團(600104.SH)就成瞭目前候選梯隊裡面最有潛力的一個。我們前面也對比瞭汽車行業和日、德的距離,判斷其市值增長尚有較大空間。從上汽在智能汽車的佈局來看,從榮威 RX5 到榮威 i6,再到名爵 ZS,上汽推出瞭一系列火爆的互聯網汽車,僅僅用一年多的時間累計銷量就突破瞭 30 萬輛,這充分說明瞭互聯網 + 汽車的力量。在新能源 + 智能化的汽車行業競爭中,誰能先有革命性的突破,誰也許就會成為汽車業的 " 蘋果 "。
我們看到,美股前十公司,四傢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即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這幾傢公司分別對應中國的 BAT,還包括一個京東。中國軟件公司還沒有做到微軟這個程度的,暫且不表。從體量上來看,BATJ 還有一點點距離,所以說,買 BATJ 的股票,也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大賺很多錢,但長期拿著還是可以的,這些公司還有一些空間要走。
前 20 名裡面有 3 傢石油公司,對應中國也有中石油、中石化。跟伯克希爾對應的從現在來看應該是復星,主要是做投資的,思路復星也基本是找巴菲特在學。另外一個類似的就是中國平安。平安是以保險為基礎的銀行、投資和資產管理集團,涉足的領域也十分廣泛。這倆個都可以類比。從市值差距來看,復星和平臺依然還有一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如果他們管理層幹得好的話。我是相信廣昌的,據說他沒別的愛好瞭,隻有工作。
銀行股美國有富國、美國銀行,中國我就不提瞭,幾大行市值早已超越。但是在證券公司,中國的龍頭中信證券也隻有 300 多億美元市值,對比高盛 900 多億還差三倍。中國證券公司在國際競爭力上離國際水平的差距簡直不要太大。所以證券也許比銀行更值得投資。
另外我們觀察到 VISA 有 2000 多億美元的市值,這個可以拿來比較的也許是支付寶(螞蟻金服)瞭。都是支付為基礎的公司,商業模式當然有很大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比較。螞蟻金服估值據傳目前已經有 800 多億美元,上市後市值能有多大,大傢可以想象一下。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美股前 20 裡面隻有一傢酒類公司,百威英博,2350 億美元。中國前 20 裡面也隻有一傢,貴州茅臺,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漲瞭 8%,市值在 1158 億美元,跟百威英博剛好差一倍。茅臺集團總經理前幾天說,今年全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 600 億元,利潤總額 300 億元。而去年(2016),百威英博銷售收入超過 3000 億,稅前利潤隻有 300 億。茅臺利潤驚人!不知道外國人喝不喝茅臺,如果喝的話,茅臺市值空間起碼還有一倍吧。畢竟,茅臺國際化還沒完全開始。而百威英博早已完成瞭歐美重大收購佈局。
強生和輝瑞出現在榜單裡面,而中國前 20 大市值公司裡面竟然沒有一傢醫藥公司,這種對比尤其強烈。所以我還是那句老話,堅持佈局中國醫療健康類公司,再過十年回過頭來看,相當於在 2000 年投資互聯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