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後創業:那些為瞭自由而付出的代價

01-18

校園裡悄然興起的 " 創業風 "

" 喂,李總,哎,是,是我小劉 ......" 上課鈴聲已經響起,老師已站在瞭講臺上。教室逐漸安靜下來,隻有 " 項目、融資、盈利 " 等關鍵詞不離口的劉偉 ( 化名 ) 還沒有掛電話。旁邊同學捅瞭捅他,他急匆匆地說瞭句 " 李總,不好意思,具體項目書我微信給您詳聊 " 才不情願地掛瞭電話。

老師正在講課程考核要求," 這門課是必修課,需要四個人組成一小組,合作交出一個作品,每個人寫清分工,落到實處,不然掛科後隻能重修 ……" 劉偉卻顧不得這些,一心隻在手機上,微信消息一條接著一條發,頭都沒有抬一下。剛到課間休息,就偷偷從後門溜出去瞭。

" 課上不上都無所謂,老師講的早過時瞭,都用不上。小組作業一個小組都在操心,也不缺我一個。再說瞭,我現在主要是創業,在搞項目,沒時間看學校這些。" 劉偉滿不在乎地說道。

劉偉是河南工業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學院的知名人物。提起他,大多數人都會戲謔地喊聲 " 劉總、劉老板 " 之類。同班同學稱他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自己創業,這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換瞭四五個項目瞭,做過租借禮服 ; 做過運營新媒體平臺 ; 做過攝影工作室,覺得什麼賺錢就換什麼。目前在籌劃創建主播經紀公司,趕直播和短視頻的風口。作為班長的他,可以說為學生群體裡最近幾年興起的 " 創業風 " 開瞭一個頭。

" 也不知道他天天在折騰什麼,沒見他創業有什麼結果,班裡的事也沒有管過,天天都見不到人,上次優秀班幹部競選,他作為班長,全班 30 人,得瞭還不到 10 票。" 一位同學在訪談中對風雲匯抱怨道。

在老師同學眼中,對劉偉的描述也多是不靠譜、不踏實、恨鐵不成鋼," 太愛虛頭巴腦地鉆營瞭 "。

與劉偉相比,陳軍 ( 化名 ) 則抓住瞭 2016 年初 " 互聯網 +" 的風口,在自己大學所在城市——鄭州率先實施 " 互聯網 + 駕校 " 的模式,打造瞭自己的品牌。

陳軍 2016 年年初正式啟動某品牌項目,公司現有 1 個駕校,3 個工作室,全職員工 22 人,兼職員工 100 多人,2017 年駕校有 2000 多人,一年總營業額 500 多萬。這個數據對於一個僅成立 2 年的創業型公司,老板還是一個在讀大學生而言,無疑是成功的。

當風雲匯問陳軍如何做到學習與工作兩者兼顧,他苦笑瞭下說道 " 沒法兒兼顧,至少我是沒法兒兼顧,如果在學習的時候還能順帶創業,那大傢都兼職創業瞭,那創業也太好成功瞭。"

原來,他為瞭創業曾中間休學瞭一年,17 年 9 月份才剛申請瞭繼續學習。93 年出生的他,如今仍是一名大四在校生,而與他一起創立公司的其他三位創始人早都畢業、踏入社會瞭。

" 害群之馬 " 的負面典型

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下,幾乎每個人都萌發瞭創業的想法。1 月初,中國人民大學等聯合發佈瞭《2017 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近九成的大學生有創業意願,並且 95 後大學生創業最大的動力不再是 " 賺錢 ",而是為瞭所謂的 " 自由 "。

" 自己創業當老板多好,自己給自己發工資,也沒有人管,多自由。" 一創業者在大學生創業園如是說道。

然而,真正的創業絕對沒有如此理想化、美好。對於毫無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面臨著種種實際問題,繞不開的殘酷現實始終擺在創業面前。報告指出,大學生創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 " 錢 " 和 " 關系 "。缺乏資金,項目無法進行,缺乏關系,創業路途曲折。

因此,創業成功率超低是常態。創業如同一個看不見終點的馬拉松,想不落隊,一直跑下去,需要足夠的毅力和實力。

但如今創業圈子裡太多浮躁異常的事件,太多的炒作和嘴炮,鼓噪 95 後的學生們創業並不需要做好產品和運營就可以成功。

不久前,16 歲的 00 後小姑娘喻言諷刺成年人還在打著遊戲拿著死工資時,自己已經獲得瞭上百萬融資,公司估值 1250 萬。

憑此言論,喻言一夜之間火瞭,大佬們紛紛稱贊,參加各種電視演講節目,宣講自己的成功,可事實呢,經查實她的諾亞公司卻是 " 空殼 ",公司官網上掛的也都是喻言的節目視頻和投資人誇贊的話,並沒有任何相關產品的介紹。所公開的融資數額也被發現造假,實際隻是她口中的 25 分之一。

小姑娘喻言的變瞭味的創業方式,真的如同她的名字一樣成瞭創業路上的一句 " 喻言 "。而在她之前,另一位 00 後 CEO 李昕澤也是在公開場合大放厥詞,為瞭吸引眼球口無遮攔地表示 " 三四十歲的老一代企業傢,沒辦法瞭解互聯網 "。之後便深陷輿論漩渦,李昕澤反而覺得這樣的關註有利於自己的創業。

" 投資人看你有市場,才會投你。" 李昕澤所謂的市場存在輿論掀起的關註度裡,認為自己就是有市場的。開發的產品被指抄襲,公司經營像過傢傢,好像這些都不是問題。

95 後、00 後一批年輕創業者,相比於沉悶又漫長的產品開發和運營之路,他們似乎更樂於講故事、編人設、懟前輩。而社會似乎對他們格外寬容,把他們神話化,追捧他們那不像樣的故事,形成瞭一個個鬧劇。

前兩年也在創業輿論中心的 90 後 CEO 餘佳文,也是其中的典型樣本。餘佳文曾叫囂 " 拿出一個億分給員工 ",與周鴻禕互懟,各種心靈雞湯,創業故事。而其產品超級課程表卻嚴重虧本,數據註水。被網友嘲諷,產品做的不怎麼樣卻照樣拿融資開保時捷,全靠吹牛逼活著。

" 這些人好像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定義瞭學生和年輕人創業,讓行業越來越浮躁,專註於產品的少瞭,編故事靠忽悠的人多瞭。但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創業,帶來的也不可能是成功的果實,反而會讓整個社會吞下苦澀的惡果。" 一位投資行業的人士評論道。

真格基金創始人,著名投資人徐小平曾經給 90 後創業者一個誠懇的建議:要想成功,並且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就要堅守商業道德,堅守誠信原則,真正地以真格、人格,以誠實的人的狀態運行你的事業,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所謂 " 自由 " 付出的代價

不可否認的是,部分 " 偽創業 " 人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極端浮躁的心理和言論對目前身處校園裡的學生創業群體產生瞭極壞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創業者更是為瞭追求突然暴富和功成名就,不惜放棄瞭學業,甚至軟磨硬泡、" 巧取豪奪 " 從傢裡、親友中 " 忽悠 " 瞭不少所謂的創業基金過來。

" 我們有幾個同學,自己的創業項目模式都沒有想好,你問他怎麼盈利的也說不清楚,就跟傢裡要瞭幾十萬,又跟朋友湊瞭不少錢,這就開張瞭 ……" 陳軍作為創業 " 過來人 ",也去勸瞭那幾位同學,結果對方不但不聽反而認為不被信任惱羞成怒瞭起來。

" 結果呢,做成瞭嗎 ?"

" 自然是血本無歸啊,好像不到半年時間,錢就敗光瞭,對外說的挺好聽,說是沒人理解他們的創業思路 " 陳軍說到這裡,無奈地搖瞭搖頭。

在陳軍看來,在沒有準備好真正去實施創業,並且從各維度去考量創業成功率的前提下,荒廢瞭學業,糟蹋瞭傢裡的錢,還得罪瞭朋友,這種所謂的創業付出的代價,實在是不值得推崇,著實應該引以為戒。

陳軍老傢是廣西桂林農村的,鄭州距自己傢 1400 多公裡,回趟傢要花 20 多個小時,將近一天一夜。他表示自己已經很久沒回傢瞭,也很少跟父母打電話。

" 不經常往傢打電話,父母都是農民,談創業他們又聽不懂。就會問我掙瞭多少錢,有沒有女朋友,啥時候回傢 ..... 每次打電話詞兒都不帶換的。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問我爸借 4 萬塊錢,到現在還沒還他,也沒往傢寄過錢,他總覺得我是不是遇到騙子瞭或者學壞瞭 ....."

" 公司不是已經盈利瞭 500 多萬嗎,怎麼連 4 萬塊都還不上呢 ?" 風雲匯在訪談中問陳軍。" 是,公司現在是有盈利瞭,不過盈利都往公司裡投瞭,公司需要錢繼續做規模和開發,需要錢做投資。不僅我爸的 4 萬塊錢還不上,我們創始人一起湊出的 80 多萬,還有銀行貸款的 100 多萬都沒有還清。"

" 我們現在還找不到融資,而且短期一兩年內也不會找融資,公司還在起步階段,還沒有那個能力和資格給投資方掙出理想的利潤,等有瞭那個實力再說。" 在學生創業群體裡,陳軍算是想的比較清楚的,在他瞭解中,很多其他同學遇到有融資的可能,面對別人願意給錢的情況,大多數人是很難拒絕的。

陳軍還打算再說些什麼,有學生來報名學車,陳軍條理分明地回答瞭前來報名同學的疑問," 我們是 APP 預約練車,自己可以預約時間,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教練,不用排隊,也不用擔心練不到車。"

學生報名成功後,陳軍向風雲匯表示瞭歉意 " 不好意思,這兒的市場總監辭職瞭,我剛過來頂上,事兒比較多,我現在身兼數職,你們有合適的人可以推薦一下,女朋友也可以推薦一下,不然過年又沒法兒回傢瞭,哈哈 " 說完自己倒不好意思地笑瞭起來。

沒有誰可以隨便成功。即便是在其他同學看來創業已經如此成功的陳軍,被耽誤的學業、被遺忘的年老父母、還有無休無止的工作,沒有所謂的周末,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 " 終身大事 ",甚至連飯都會經常忘瞭吃 …… 都是為瞭追求 " 自由 " 所付出的種種代價。

學生創業潮大軍將至

實際上,95 後創業大軍中除瞭少數打嘴炮的害群之馬外,更多的是年輕一代學生為主的群體,在用時代賦予的良機面前為實現夢想和自由等權利而付出的種種努力。

在前文提到那份由中國人民大學牽頭,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30 餘傢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聯合組成跟蹤調查網絡,范圍覆蓋全國 52 所高校的《2017 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中顯示,近年大學生創業意願持續高漲:26% 的在校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願,與 2016 年相比,上升瞭 8 個百分點,有 3.8% 的學生表示一定要去創業。

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學院副院長毛基業介紹,大學生創業呈現低齡化趨勢,很多大學生從本科之前就對創業產生興趣,七成大學生在本科期間開始創業。

據新京報報道,在創業驅動力方面,在校大學生主要動機是為瞭追求 " 自由自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占比 31%,18% 大學生創業是想 " 實現個人理想 ",這與前輩 70 後、80 後們的創業驅動力方面呈現出瞭嚴重的不同趨勢。

數據顯示,75% 的學生創業者都選擇瞭自己擅長和熟悉的領域進行創業,其中 22% 創業者選擇在住宿餐飲行業進行創業,是因為餐飲住宿創業門檻較低,並且與當前的消費升級趨勢相契合。另有 19.3% 學生創業者在消費電商領域創業,反映瞭 " 互聯網 +" 對消費行業的影響逐漸加深。

在學生群體創業大潮依然方興未艾並且大有前赴後繼之勢的背景下,如何規范創業體系和生態環境,針對學生創業心理進行積極指導,成為刻不容緩的一個重要課題,人大等多傢院校目前均明確表示,未來將會進一步強化高校創業生態系統環境要素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發展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緩解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瓶頸約束 ; 同時加強針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指導,打造一個 " 大學生創業者友好型 " 的創業生態環境。

大洋彼岸的美國,學生創業群體中曾經誕生過谷歌、Facebook 這樣的著名公司並且一直引領科技產業的前沿,而中國在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與美國幾乎保持同步,若能在學生創業中加強規范和合理引導,假以時日,必將誕生更多想象空間。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