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歲定律”,背後隱藏著哪些人生玄機?

08-15

來源:讀史(dushi818)

人到中年,總在撕扯中前行。撕扯他們的,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向往。不過看著這些對比,總覺得離自己很近。"35 歲定律 ",背後隱藏著哪些人生玄機?

1、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一邊是馬雲、馬化騰、紮克伯格們的創業故事,財富、夢想、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的熱血燃燒。

如果沒有事業,人生的價值如何體現?而另一面又是星雲大師、凈空法師們的勸世恒言,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爭?

2、一邊是位子,一邊是孩子

無數的文章在提醒:陪孩子一起成長吧,一生隻有這一次。可是又有無數文章在提示,人生需要定位,更需要上位,想要老婆孩子熱炕頭,就騰出你的位置吧。

3、一邊是超人,一邊是老人

你會在夜裡夢到老人離你而去,驚醒過來,淚濕枕巾。你恨不得從此陪伴他們身邊,陪伴他們最後的旅程。

可是,擦幹眼淚,對著梳妝臺你又想起今天要安排的一件件任務,你得做個超人,向上下證明你的能力。問候的電話,還是晚上再打吧。

4、一邊是上流,一邊是逐流

你痛恨腐敗、藐視權威、嘲諷馬屁,你心裡住著一位清高上流的你。

但每當機會來臨,你立即苦思可以利用的關系、向握著權力的人表達由衷的敬意、想方設法用最安全的辦法把它 " 搞定 "。

你發現,此時那位上流的你,正在閉目養神,不聞不問。

5、一邊是同學會,一邊是追悼會

同學會的真正意義並非 " 拆散一對是一對 ",而是人生比較和刺激。當年並排坐的小夥伴,如今己經分出瞭三六九等,有的春風得意,有的落寞失意。

好在比賽尚未結束,趕緊迎頭努上,下次一定要錦衣豪車,把那些錢多人賤的土豪比下去。隻有到追悼會,才驚覺生命脆弱,萬貫身傢終究黃土一抔。活著的意義又在心中翻騰,還要這麼拼嗎?

6、一邊是養老,一邊是怕老

你總是描繪美好的退休生活,種花養魚周遊世界。但你又時時擔心,貨幣會不會巨貶?資產會不會縮水?

冬天三亞夏天新西蘭的計劃是不是有保證?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老瞭,是不是就討人嫌瞭?被別人說老,很痛苦吧?

那麼,為瞭美好的養老,還得再拼一拼。表現出精力充沛的樣子,至少要看上去很年青!

7、一邊是庭院,一邊是田園

你向往藍天白雲的田園,總想像個農民一樣過一回純天然、原生態的人生。包括 " 舌尖上的中國 " 在內,每當看到或明或暗講述回歸自然的故事,都會讓你怦然心動。

但你又向往花園和別墅,庭院深深,明星作鄰,也不枉此生。所以,還得拼。

8、一邊是 " 在路上 ",一邊是 " 故鄉 "

中國的創業人,最喜歡的歌曲一定包括 " 在路上 "、" 愛拼才會贏 "、" 飛得更高 ",它們總能讓 " 一顆不安分的心 " 澎湃沸騰。但

下一曲,可能就是許巍的 " 故鄉 " 或者李健的《心升明月》,有些傷感,有些迷茫,有些心生倦意。但是,故鄉在哪裡,什麼時候能歸去?

一不小心到中年,向左,入世,走向人生巔峰;向右出世,田園將蕪胡不歸。這就是 30 歲以後人生的真實寫照啊!

(2)人生的 "35 歲現象 ",究竟藏匿著哪些真相?

1、不可忽視的職場 "35 歲現象 "

我明顯感覺到 35 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我們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我遇到的客戶中,有兩類較極端的案例:

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總監級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於 20 萬的人。

另一類是工作多年,但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位置,無論是職位和薪資,都沒有起色。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精耕細作瞭 10 年以上。

而那些在職場上找不到位置的人,往往每隔一兩年換方向,從來沒有在某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下去。當然,除瞭頻繁跳槽,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已經在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但這種積累屬於重復勞動,致使職業發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 "35 歲現象 "。很多企業在招人時,明確規定年齡在 35 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瞭 35 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瞭。

當然,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瞭 35 歲才去思考這個問題,很可能這時你已經束手無策瞭。所以,未雨綢繆會比臨時抱佛腳有用得多。

我的客戶中有很多 80 後,這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高發區。年齡最大的一批 80 後,已經 " 三十而立 ";但還有一部分 80 後,正在邁向 30 的路上。年輕時,你有犯錯的資本,但到瞭 30 歲,這種資本將不再是你的專利。為瞭不讓你 35 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你再晚也應該在 30 歲時確立明確的目標。

2、30 歲:你必須要面對的三大問題

為什麼說 30 歲如此重要且特別?因為在這裡,你將會面對三大問題。

1)傢庭與責任的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不要以為有些問題離自己還很遠。無論是頹廢還是忙碌,你的時間都在飛快地逝去。

大多數的人到瞭這個年齡段,都必須考慮傢庭問題。如果你已經成傢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如何發展,才能讓你支撐整個傢庭的負擔?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你要承擔的是雙方四位老人的供養)。

2)能力與年齡的匹配度問題

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人時,明確規定要 5 年、10 年經驗。因為工作時間意味著與之匹配的能力。

同樣的工作,5 年經驗和 10 年經驗所積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長,往往意味著你的能力越強,這二者是一種正向倍增的關系。

但如果你違背瞭這種關系,你就無法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喪失瞭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其實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很多工作 3 年、5 年的人,和工作 1 年的人在能力上沒有什麼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一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隻有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復勞動,原地踏步。

3)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問題

曾經有個客戶,會計做瞭五六年,也積累瞭相當豐富的經驗。有一次去應聘某知名快消企業的財務經理,在面試的過程中,所有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統及戰略層面,他的腦子就一片空白。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的人,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需要的思維模式也有差別。一個基礎的會計想著如何處理好賬務,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但如果一個財務總監,還天天想著如何和報表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瞭。

因此,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應不斷發展和突破。要不然,你永遠隻能停留在操作層面,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也很難上升。

3、30 歲之前:如何打好基礎

30 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如果你 30 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積累,那麼,30 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十分困難。這是硬傷。所以,要想順利渡過 30 歲這道坎,你就需要在 30 歲之前對自己負責,未雨綢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 5 年、 10 年甚至更久的目標。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這種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方向明確瞭,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走得快。

我曾經訪談過一個客戶,7 年換瞭 6 傢公司,照理說,大傢會認為這個人的職業發展很糟糕。其實不是。這個人目前的稅後月薪是 1 萬元,屬於還不錯的那種水平。大傢也許會納悶:為什麼頻繁跳槽的人,會有這樣的職業發展水平?

觀察他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沒有偏離既定的方向。隻要方向不錯,那麼,他的每一步行動,都是在接近這個方向,都是在為以後的職業發展積累更多的籌碼。你積累的厚度,將最終決定你未來的發展高度。

現在房價、物價這麼高,很多人的生存壓力也驟然增加,導致大傢迫於生存壓力而變得浮躁和隨波逐流。一份工作,有人堅持瞭幾個月,覺得看不到希望,工資無法提升,就選擇跳槽。但實際上,跳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在職場,做多少事,拿多少錢,天經地義。如果你無法為公司貢獻更大的價值,卻還想著得到更多的回報,你當公司傻嗎?你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取決於你的能力。而能力的積累,則源於在一個方向上的長期堅持。既便是那些看起來令人很羨慕的成功者,也少不瞭日積月累的修煉與成長。

4、職場無非兩件事:做事,做人

如果說找準目標是為瞭積累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話,那麼,學會做人,則是你要職場發展要考慮的第二件大事情。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能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影響:

第一項要素: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這包括與你上司的關系,以及與你同事的關系。與上司的關系不好,直接決定著你的升遷。所以我經常說:" 如果你與上司的關系不好,基本上意味著你在公司的職業生涯就此終結。"

而與同事的關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遷瞭,成為瞭他們的領導,你也會因為缺乏 " 群眾基礎 " 而導致權力被架空,你的下屬對你不是陽奉陰違,就是故意挑釁,你會發現領導這個位置其實很不好坐。

第二項要素: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們應註重學習的重要性。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 40 歲的人瞭,做會計做瞭 14 年,但隻是一個基層主管,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瞭。

我們問瞭他一個問題," 在這 14 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充電?" 他說," 沒有 "。" 從來沒有嗎 ?"" 從來沒有。"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關於學習與成長,你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與一年前比,我的專業能力明顯進步瞭嗎?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嗎?

遇到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我一個人能搞定嗎?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瞭,你也就退步瞭。

第三項要素: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隻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謀其職,這是最起碼的一種職業素養,也是任何崗位都不可或缺的職業精神。

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別在這裡浪費大傢的時間。良好的職業素養,有時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第四項要素:強大的內心

很多職場人,其實內心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隻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優勝劣汰永遠是自然進步的法則。你隻有適應這個法則,才能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生存之地。

5、30 歲之後:如何實現質的突破

要想讓你 35 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大的發展,你應該從 30 歲開始,好好利用 5 年時間,準備好以下 3 件至關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完成你的專業化品牌構建

如何構建你自己的個人品牌。30 歲以後,再去頻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專業知識成長,永遠隻是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層次上,而這又會影響你職位的晉升與薪水的增長。

我該幹什麼,適合做什麼,此時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並利用剩餘 5 年的時間去積累。否則,"35 歲現象 " 一定會在你身上上演。

為瞭支撐你 " 專業化 " 的品牌形象,你還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其一,就是前面提到的知識結構問題,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把你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成為一個具有 " 遠見卓識 " 而不是 " 鼠目寸光 " 的人。

這個時候,在職學習、進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學會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其二,就是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為什麼有些人出去講一次課就要好幾萬?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

原因就是他們的影響力太大瞭。你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也必須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你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第二件事: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除瞭那些專業技術人員,如果你想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空間,職位晉升必不可少。走上瞭管理者崗位,是你職業成長的關鍵一步。但這個位子並不是人人都能坐穩的。

蓋洛普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基礎員工離職頻繁,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公司,而是在於上司。

所以作為中層管理者,你必須意識到:你的管理,將有可能改變你下屬的終身命運,很可能是你錯誤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瞭你的下屬,迫使他們離開公司。

第三件事:找一傢成長中的公司,伴隨其成長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找一傢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隨著公司一起成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親眼目睹一傢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歷程,對公司的運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是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你的價值也會有更大的發揮餘地,會更容易展現出來。

很多人找工作時都傾向於大公司,這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成長,尋找規模不太大的成長中的公司,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你的職位晉升也會更快。

三是你的忠誠度會為你的發展帶來更多回報。企業用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沒有哪一個企業喜歡朝秦暮楚的員工。

尤其是現在跳槽率、流失率這麼高,忠誠就成為瞭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

不論你現在已經 " 奔三 ",還是正在 " 奔三 ",請始終告誡自己:不要虛度瞭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夠抓住的時間,為自己蕓蕓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

當你慢慢變老的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還是悔恨和懊惱的一生?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喬佈斯語錄,作為結尾:

"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隻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