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公佈的上市銀行半年報中," 工農中建 " 這四大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合計 5043.09 億元,相當於每日凈賺 27.86 億元。特別是中國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達 2482.36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 1036.9 億元,同比增幅 11.45%,表現最為亮麗。
其實,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國內銀行業便開始走向世界大舞臺,而在每年的 500 強以及全球銀行排名中,前十的位置幾乎有一半被內地銀行所占據。而在全球最賺錢公司的前五名排列中,往往要被 " 工農中建 " 這四大行占據 4 個席位。這一點也讓華爾街同行佩服。
那麼,國內銀行為啥這麼會賺錢呢?第一步:低息吸收存款。銀行都不會用自己的錢來放貸,而是從社會上吸納低息存款,社會的錢是無限的,這樣生意才能越做越大。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因業務需要,會有大量流動資金躺在銀行帳號上,銀行都算作是活期利率。
第二步,放貸出去,賺取存貸差。比如,某銀行實有資金是 10 億,國傢允許它放大杠桿率,就可貸出去 100 億,那麼按普通項目 8% 的貸款利息來算,扣除不到 2% 存款利息支出,這 100 億一年就可以賺 6 億多,銀行隻用瞭 10 個億的本金,就賺瞭 6 個多億,相當於 60% 的投資回報率,這難道不算是超級暴利嗎?
簡單的說,銀行賺錢的原因是,吸收居民存款→放大資金杠桿→再把錢高息貸出去。如果攬不到存款,銀行就沒法貸款,業務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銀行對吸納存款是極為重視的。現在問題是,銀行的利潤這麼高,為啥不給居民漲利息呢?
首先,銀行 80% 存款是由 20% 的客戶產生的,銀行更註重這 20% 的客戶資金,也就是 VIP 客戶,通常這些客戶是大型企業、財政性存款,還有像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貨幣基金通常通過資金上的優勢,在與銀行利率談判上獲得話語權。
再者,盡管我國利率已實行市場化,但央行希望各銀行的利率不要有太大差距,如果某一傢銀行高息攬儲,將打破同業行規,會受到其他商業銀行的聯合 " 譴責 ",所以遵守利率的潛規則,對於所有銀行來說都有好處。
此外,如果銀行將存款利息提高,貸款利率維持不變,那麼銀行的運營成本就會提高,業績就會下滑。而如果銀行將存貸利率同步上調,那就意味著貸款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而當前國內經濟正在逐步復蘇,很多企業生存艱難,銀行貸款的逾期率和不良率就會攀升。
最後,在銀行看來,現在理財渠道單一,理財平臺魚龍混雜,很多追求穩健的儲戶還是會把錢放在銀行裡。就算不提高存款利率,廣大儲戶還是會來存錢。
盡管銀行不願意給儲戶們加息,但是我國的隱性通脹確實存在,人們往往會覺得物價一直在漲,人民幣實際購買力越來越弱,把錢放銀行隻會越來越不值錢。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選擇一些存款替代品,也就是一些收益較高的投資產品來分散投資,學會投資理財,學會錢生錢。
第一,將傢庭部分財產購買一些安全系數較高的投資產品,比如銀行理財、國債產品等。目前國內貨幣市場利率呈上升趨勢,銀行理財或國債產品收益率也會相應提升,雖然此類產品收益率不高,但屬於較穩健的投資品種。
第二,選擇投資一些避險貨幣。由於人民幣升值對商品貨幣的利好作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傳統的大宗商品輸出國,他們向中國輸出大量礦石、農產品、原材料等初級產品,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中國購買力增強,從而使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可以向中國出口更多的商品。
第三,在保證日常開支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適當持有一些養老、教育以及重疾類的保險產品,以增加對健康和未來子女教育的投資,以備不時之需。
第四,再購買一些互聯網理財、信托等高收益類的產品。可能有投資者認為,互聯網理財行業魚龍混雜,難辯好壞。但實際上,我們在投資互聯網理財平臺時,首先要看其是否被納入銀行存管,現在銀行存管是互金理財的標配,除瞭必須要有銀行存管外,還要有 " 雙保險 " 為投資理財護航。
一方面,應選擇擁有智能投顧的 P2P 平臺,因為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需要根據不同風險偏好,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的資產配置建議。而智能投顧卻能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事實上,智能投顧能通過大數據模塊化分析,更好的為用戶提供安全系數高,且投資風險小的最佳投資方案。
另一方面,在獲得智能投顧的保障情況下,為瞭更進一步保障投資者的理財安全,還需要 P2P 平臺對投資標持有足額的抵押物,因為萬一投資項目出現問題,抵押物也能及時變現,投資者的財產安全仍然不會有任何危險,這無疑再次給瞭投資者以雙重保障。
本文由平說財經(微信 ID:bzzcaijing)供稿,觀點犀利、時效性強,財經愛好者喜愛的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