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歲女孩當博導,90 後的牛你不承認,90 後的苦你不懂

08-26

01

90 後女教授

90 年 6 月出生。

20 歲復旦大學本科畢業。

24 歲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畢業。

27 歲被浙江大學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

這就是這幾天爆紅的浙江大學新聘導師楊樹的傳奇經歷。更 " 氣人 " 的是,我們印象中的女學霸都長得不好看,畢竟上天是公平的嘛,怎麼能讓才華和顏值齊集於一人身上呢?可是楊樹確實長得好看:

一個朋友向我坦誠,一看到這條新聞,腦海中馬上想到的並不是 " 牛逼 ",而是諸如 " 潛規則 "、" 搞關系 " 等關鍵詞 ……

可是如果認真研究下楊樹的履歷,會發現這位美女是真的牛逼啊:

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

在 TED、EDL 等諸多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國傢 " 青年千人 " 計劃入選者

……

感覺每一條都足以碾壓終生 ……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刺激的話,再來看另一個人的資料:

漂亮不?心動不?

說實話,一開始阿何覺得這應該是哪個模特、網紅、美女去希臘旅遊的照片吧?

其實這是國傢 " 青年千人 " 計劃的另一位入選者,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明偵,這位姑娘的經歷同樣可以讓人跪:

21 歲全系第一名畢業

22 歲劍橋碩士畢業

23 歲 Nature 發表論文

24 歲牛津博士畢業

哦對瞭,人傢也是 90 後小姑娘哦 ……

其實作為 80 後,這幾天我微信朋友圈刷的主要都是 " 中年保溫杯 ",類似下面這樣的段子:

作為 80 後,已經提前感受到瞭中年危機,大早上被一堆厲害的 90 後刷瞭屏,朋友問我是什麼感受。

我默默裝瞭一個逼:

" 我早就知道 90 後會比我們這一代人牛逼很多,現在看到新聞,心裡覺得特別欣慰 ……"

02

你眼中的 90 後是什麼樣的?

國人其他本事一般,扣帽子功力一流。

每一代人我們都要給它裝幾個標簽,否則就全身不舒服,比如說:

60 後保守

70 後傳統

80 後中庸

90 後自私

00 後叛逆

作為一名 80 後,對此我是超級反感的。

中庸你妹啊,身為祖國的大好青年,本人一向志在千裡、野心勃勃,就是運氣不太好而已 ……

隻是一旦和 90 後接觸時,其實又會不由自主地受到這些標簽和觀念的影響。

比如之前創辦的公司招瞭一些 90 後,不到一年時間大部分都跳槽走瞭,剛開始我的想法是:

果然 90 後就是不如 80 後,完全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絲毫不知道什麼叫敬業和本分 ……

但其實很快我就被打臉瞭,因為我發現他們跳槽後確實比在我公司發展得好多瞭:有的去瞭騰訊很快成為技術骨幹,有的開瞭自己的工作室生意紅紅火火,還有的直接去瞭同行企業做部門負責人 ……

愛跳槽的背後,我發現其實很多 90 後其實比 80 後更有獨立思考能力,並且在職業規劃上有更清晰的認知。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旦發現不對勁也更有勇氣抽身而出。

我想瞭一下自己這代人的很多代表,其實從讀書到現在都在隨大流。

別人都說讀書好,我們就努力讀書。

別人都在努力考研,那我們也考個研究生吧。

別人都不輕易跳槽,我們也不怎麼敢跳槽。

之前問過身邊很多朋友,其實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夠滿意,一肚子牢騷。然而 5 年過去瞭,他們還是滿腹牢騷地呆在原來的位置。

這其實不叫敬業、本分,其實就是懦弱而已。

也有人說 90 後自私冷漠,比較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 90 後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成長的環境就比較缺乏社交和溝通。

但就我看來,大眾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誤認知,是因為 90 後的人生觀和相處方式和之前發生瞭很大的變化。

比如 90 後更強調 " 人和人的邊界 ",朋友、同事、傢人,不同的關系界限異常分明;私人生活、友情關心之間也有一條明確的界線。

他們的關心幫助,更多是一種 " 不打擾 " 的關心,給你留下充足的私人空間。一旦習慣,其實更讓人舒服。

相比之下,前幾代人就會出現很多仗著是朋友、親人,以關心的名義去做很多道德綁架的事情。

從某個角度講,90 後的這種方式更加 " 先進 " 一些。隻是一些人不習慣,就會覺得他們冷漠自私。

很有很多其他扣在 90 後身上的帽子,如果換個角度看,你會發現隻是理念和角度不同導致的。

就像我們 80 後被 60 後、70 後恨鐵不成鋼那樣,90 後也被 80 後 " 看不起 "。但事實上,80 後正在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做出瞭更多前輩做不動的事情。而現在,90 後以更加牛逼的姿態,正在登上社會的舞臺。

那麼你眼中的 90 後又是怎樣的呢?

03

90 後更不容易更牛逼

其實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更牛逼,本來就是社會正常現象。

否則人類社會就停滯不前瞭。

我 2-3 歲的時候還隻會玩泥巴,現在兩三歲的小孩都會打王者榮耀瞭,懂的名詞、會說的話遠超我們那代的同齡人。

90 後出生後正好遇上中國互聯網爆發式的發展,知識、資訊、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遞,他們輕易就可以通過電視、網絡受到以往上百倍的教育。

國內的經濟條件也在急速改善,90 後受的教育也比之前完善、優質很多。

所以一個沒學壞的 90 後孩子,很可能在知識面、技能方面都遠超前輩,甚至可以把 " 可能 " 這兩個字去掉。

與此同時,我覺得 90 後活得比 80 後壓力更大,更不容易。

出生長大,就遇到中國經濟開始降速,同齡人口卻依然很多。導致 90 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難度其實比 80 後更大(特別是 95 之前),更別想享受 70 後的 " 畢業包分配 " 瞭。

90 後出生後,中國就結束瞭福利分房,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都在飛漲。盡管基本生活上 90 後果得比之前更好,可是就一套房子可能就會折騰他們大半生。

90 後的父母都在慢慢老去,也往往沒有兄弟姐妹一起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經常是 2 個人要贍養 4-8 位老人。

激烈的就業競爭、不斷高漲的房價、沉重的養老開支,是壓在 90 後身上新的 " 三座大山 "。可是悠哉的 80 後、成功的 70 後看不到,還紛紛感嘆 90 後是 " 生活在蜜罐中長大的一代 "。

有時候我都想吐槽一句:蜜罐你妹啊,要不要你自己來試試看?

可是現在網絡上,你隻會看到 80 後在吐槽 " 中年危機 ",吐槽生活之大不易,相比之下 90 後這類行為就少瞭很多。

因為他們習慣瞭,也確實比我們更堅強。

說到 90 後的苦楚和心酸,我相信還有很多很多,隻是自己畢竟不是同一代人,難以感同身受。如果你是 90 後不妨可以在留言裡吐槽一下,寫得好我會放出來。

讓更多人明白,其實哪一代人都不簡單,但大傢始終都在進步。

你覺得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