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夏天有個事特別的煩人,冬天時候覺得沒啥的體味在夏天這個不怎麼穿衣服的季節突然就無法忽視瞭。狐臭這種事碰上的幾率其實還不算太高,但碰上腳臭就真的是哭都沒地方,尤其是夏天大傢都穿涼鞋的時候,啊,那個沁人心脾、醇厚濃香的味道,吸一口簡直上天瞭要。
但俗話說得好,恐懼源於未知。我們害怕別人的腳臭、無法面對自己的腳臭,也同樣是因為缺乏對腳臭的瞭解。所以幹脆不如一起深入腳臭的領域,學習它、掌握它、最終克服它!
1. 臭腳不是香港腳,香港腳也不是香港人特有的!
雖然我們很習慣的把臭腳和香港腳放一起說,但是這倆東西其實有區別。
首先,正常狀態下其實腳上汗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是,人體表面附著著包括細菌在內的各式各樣的微生物,鞋襪包裹的濕熱環境給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瞭有利條件,所以腳臭的異味其實是汗液被細菌分解後才產生的,這種味道主要由揮發性的支鏈不飽和脂肪酸和類固醇類物質等共同形成。
這並不是疾病,這是人體正常菌群帶來的後果。
" 香港腳 " 則是足癬,俗稱腳氣,這是一種疾病。我們叫它 " 香港腳 " 的原因有好多說法,流傳最廣的一個是:
相傳在英國占領香港後,每年都派遣軍隊來港執行防衛任務,某年夏天,所派軍隊雖然已經抵港,卻因某些原因未能立即進駐軍營,船上的官兵隻好留在密不透風的船艙裡。
由於香港的夏天十分悶熱,在船上更是如此,幾天後,部分整日穿長靴的士兵足部竟長出瞭很多細小的水泡,有些更紅腫化濃,奇癢難當,由於歐洲醫生並沒有見過這種怪病,就認為這是在香港發生的流行病,所以稱之為香港腳。
不過這個說法的可信度並沒多高,因為腳氣在英文中並不是 "HongKong foot" 而是 "Athlete's foot" 就是運動員的腳。
足癬和腳臭不同的地方是,足癬是一種由黴菌造成的可傳染的皮膚病,這種皮膚病會造成皮癢、脫皮和皮膚發紅,而腳臭的話就是很直接的隻是腳臭,這倆真不是一回事兒。
2. 進屋必須脫鞋的日本人和韓國人,如果有腳臭怎麼去別人傢做客?
首先,因為他們有這個進門脫鞋的習慣(其實我們也有),所以很多人認為日本人或者韓國人有腳臭的肯定少。這個當然是錯的,大傢都是人類,身體構造都一樣的,工作的時間也差不多,他們甚至更久,腳臭的問題會和我們一樣嚴重。
但對於這兩個很註重個人形象的國傢來說,人們出門在外為瞭保持體面和禮節,消除尷尬的體味是日常必做的功課。所以相對的,他們市場上相關的去除體味的產品也特別豐富。這一點從日本楽天(Rakuten,不是韓國那個樂天 Lotte)網店的除臭劑銷量上也能看出來。
那假如說有天沒計劃要去別人傢拜訪,疏忽瞭除臭準備,但是卻被生生拉去瞭別人傢裡怎麼辦呢?那就沒辦法瞭呀,一路低頭喊 " 斯米馬賽斯米馬賽(對不起)" 吧,然後可以借用下洗手間臨時處理下,說不定能保幾條命呢。
3. 消除腳臭除瞭截肢還有啥招麼?
想象一下:今天天氣預報說溫度 38 ℃ 無風,要見的人還分佈在城市的兩端,你早晨 6 點出門,細心的你出門前特意換瞭幹凈的襪子和舒適的鞋。
進瞭地鐵之後你發現這車廂的空調壞瞭,前面是滿身大汗的中年脫發男人,後面是正在吃大蔥煎餅的都市佳麗。
一個多小時候你終於下車,發現弄錯瞭地方,你又在太陽下徒步走瞭大概半個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談完事出來正趕上中午最熱的時候。但下午約的人時間很緊,於是你又上瞭地鐵,這次情況好些有座位,人也不多,你覺得腳上有些汗但也沒怎麼在意。
地鐵終於再次到站,於是你下車走著去見對方,但路上還是很遠,邊走邊感覺腳掌在痛,汗在腳趾間流竄。見到對方之後開始談事兒,之後順利回傢。
當你在炎炎夏日走瞭一天路拖著疲憊的身軀終於回到傢中的時候,你脫下瞭鞋。
一瞬間,一股像是臭雞蛋裡放著臭奶酪還被滴瞭幾滴陳醋的氣流沖進瞭你的呼吸道,嗆出瞭你的眼淚,於是你無法自控的吐瞭。
就像上面這樣,邊吐你滿腦子還在想:怎麼會這麼臭!我明明換瞭鞋換瞭襪子!昨天也洗瞭腳啊!為什麼 …… 略 ……
其實這不怪你,腳臭的味道是腳上菌群代謝後的產物,出汗後的濕熱環境又為細菌的繁殖提供瞭良好的條件,身體熱瞭要出汗你也控制不瞭。而正常狀態下人類的腳是一定會出汗的,人的兩隻腳上有超過 25 萬個汗腺,每天分泌的汗液有幾十甚至數百毫升,大概能灌小半瓶農夫山泉吧。
所以阻斷腳臭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持腳部清潔,讓這些菌群無法高高興興的繁殖,一般來說正常的天天洗腳,洗襪子勤換鞋就可以讓旁人不被熏死,但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話你就需要截 zh… 不是,你就需要特殊方法瞭,也就是殺掉細菌。
這裡要為廣大腳臭的朋友們隆重推薦一個終極方法,那就是:酒精!
穿鞋之前給鞋和襪子噴上酒精,酒精可以殺掉表面的細菌,而且酒精可以加速表面的蒸發速率,因此傢中一定要常備。
如果放瞭酒精還沒用的話,兄弟,我覺得這就是上天賜予你的能力瞭,冥冥之中一定有股力量想借用你的腳臭來凈化人間,殺死那些褻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但是請你答應我,夏天別穿涼拖,我真的怕死 ……
本文來自微在趣聞社,想看到更多全球社交網絡上的瘋狂趣聞,請前往蘋果及各大應用商店搜索 " 微在 ",即刻下載 " 微在趣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