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背後的故事與秘密,你竟不知道

08-09

有很多朋友已經學過腧穴瞭,甚至學瞭很多遍,但這次不同。朱燕中教授從自然角度出發,從經典視野觀察,從常人的邏輯思維出發,解釋腧穴的客觀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合乎邏輯的推理結論,並且還要符合臨床實際效果。不但要明確腧穴存在的邏輯,還有瞭解經脈存在的邏輯,同時還要懂得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內容。盡肯能從古人的角度,全面復原腧穴的原始面貌。

下面,先來體驗一下,朱燕中教授是怎麼講解穴位的呢?

天樞穴

有一個穴位的名字很特殊,是足陽明胃經的第 25 個穴,叫天樞穴。顧名思義天上的樞紐,一定是中心位置,是哪一個樞紐呢?

北鬥七星中的第一顆星也叫做天樞,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古人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為鬥柄,古曰杓。北鬥七星屬於大熊座。天樞星是以北極星為中心,把天璇、天樞連成直線並延長五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是夜空中心,天樞星環繞而行,確立鬥柄方向而成四季,順時針旋轉。

人以肚臍為中心,臍旁兩寸左右各有天樞穴。針刺或按揉該穴,按照左升右降方向調氣,帶動氣機運行。《素問》:" 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這裡有兩個樞紐

第一,天樞穴本身是中心,天樞在肚臍旁。《內經》有說,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身體前部就是以肚臍為中心,以上下應天地。天樞是胃經上的腧穴,胃屬土,居中焦,五行為土,以天之氣而論,地位於中心,這個中心在人體就是天樞穴,在天上就是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

第二,以神闕為中心,神闕位於任脈,任脈統一身之陰,精藏為陰,神闕以上 " 精化為氣 ",神闕以下腎藏精,神闕為人體的中心點,也就是陰陽的中心,相對於北極星的位置。

昆侖穴

膀胱經有一個穴位,穴名巍峨雄壯,氣勢磅礴,稱為昆侖。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 " 萬山之祖 " 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

昆侖穴主治頭痛,高血壓、目眩等病癥。然而昆侖穴卻位於腳跟部,(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

為什麼這樣一個穴位卻位於身體的最低處呢?

古越語把天地柱叫做 " 昆侖 ",也寫作 " 混淪 ",是指旋轉的水汽,也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夏季常見的臺風,臺風眼對應於 " 璇璣 " 中空部分," 璇璣 " 本為玉器名,即禮玉 " 琮 " 的別名,所以玉琮中心的空氣柱就是 " 昆侖 ",也即漢語 " 天地柱 "。因此昆侖穴主足跟上通於頭部,是旋轉的水氣,頂天立地,所以稱為天地柱。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