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胃癌的細菌中國有一半人都感染瞭

09-07

幽門螺桿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統計發現,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達到約 50%、70% 的胃潰瘍患者以及幾乎全部十二指腸患者,都能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很驚人的數字瞭。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也越來越受到大傢的關註。跟著 51 養生網小編瞭解一下吧。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傢人嗎?感染瞭幽門螺桿菌會發展成胃癌嗎?如何正確處理這種感染?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傢人嗎?網上一人得胃病,傳染給全傢的說法,有些唬人,但是有一定道理。

接吻、一起吃飯、共用牙刷,都有可能傳染。所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往往有傢族聚集性。一起吃飯、接吻、共用牙刷,都有可能傳染。所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往往有傢族聚集性。

使用公筷、用自己的牙刷、註意洗手、記得清洗幹凈食材碗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幽門螺桿菌傳播的風險。

這裡更需要重視的是孩子,因為相比於成人,兒童更容易被感染。有些長輩有咀嚼食物後喂給孩子的習慣,這種陋習實在應該改掉。

感染瞭幽門螺桿菌有什麼表現?大部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沒有什麼癥狀。即感染瞭,卻不自知。小部分感染者,會有早飽、腹脹等。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道潰瘍密切相關,而不規律飲食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則會進一步增加這種風險。

幽門螺桿菌會導致哪些胃病?

1、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當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胃內環境會變成堿性,刺激胃細胞分泌胃酸。在胃酸和幽門螺桿菌分泌毒素的共同破壞下,胃腸粘膜逐漸出現潰破。胃、十二指腸就是在胃液變成極度酸性的時,粘膜會被胃液腐蝕,導致病變發生的。

2、各種胃炎:幽門螺桿菌入侵人體後,會在胃上皮部位黏附,在抵抗胃酸和其他對其不利因素的殺滅作用的同時,釋放多種抗蛋白質酶,從而可引發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

3、胃癌:幽門螺桿菌的確是 1 類致癌物質,這並不表示感染瞭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但能肯定的是,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風險。山東地區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的發生率減少瞭 39%。所以說,根除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極為重要的胃癌預防措施。

幽門螺桿菌最喜歡這六類人

1、經常接吻的人

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是 " 口口傳播 ",如果情侶之間經常深情接吻,幽門螺桿菌將會在兩人之間暢通無阻。

2、10 歲以下的兒童

據研究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兒童感染者中,低於 10 歲的兒童竟高達 40%~60%,且每年都在急劇增長!數據之所以如此誇張,主要與兒童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有關。

3、無辣不歡的人

由於辛辣刺激食物下肚後很容易刺激到胃部黏膜,使腸胃的抵抗力下降,因此那些經常無辣不歡的人也很容易為幽門螺桿菌的入侵創造機會。

4、鐘愛 " 三分熟 " 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生吃食物,而實際上,經常 " 生吃 " 食物,也會給幽門螺桿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5、蝸居的人

據陜西一項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與傢庭住房面積大小呈負相關,也就是說,居住的房子面積越小,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會就越大。

6、處於水污染地區的人

研究證明,處於水污染地區的人,吃瞭受污染的水產品,更容易感染螺桿菌。

被幽門螺桿菌纏上吃什麼?

不要吃 / 喝刺激胃的東西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很多時侯都已經患上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等病,如果進食刺激胃部的東西,比如飲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辛辣的食物,會增加胃酸分泌,令胃黏膜的炎癥情況惡化,傷口更難復原。

吃多些富含 ω-3 的食物

比如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小型魚 ( 避免生食 ) 、亞麻籽、核桃、海藻、紫菜等,或深海魚油、亞麻籽油、芥花籽油等。雖然還沒有很多研究證明 ω-3 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顯著的作用,但 ω-3 是增加免疫能力和對抗炎癥的好幫手,對腸胃有炎癥的患者可能有加快恢復的幫助。

維他命 B12、鈣以及鐵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胃病經常會用到抑制胃酸的藥物而引至胃酸不足,導致身體對維他命 B12,鈣和非血紅素鐵 ( 通常來源於植物 ) 的吸收能力下降,長期下去容易引發一些健康問題,比如貧血、鈣吸收下降。故應保證適量動物性食品、奶制品、豆制品以及果蔬的攝入。

吃含有益生菌的食物

特別是含有乳酸菌和雙岐桿菌的食物。除瞭食品,市面上銷售的益生菌營養品也可以考慮。有研究指出這些益生菌可以阻礙幽門螺旋桿菌黏著細胞的能力,從而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數目。

多吃抗氧化的東西

由於胃黏膜的破壞會增加炎性細胞的數目,令傷口更一步惡化,而維他命 A,C,E,胡蘿卜素含有高抗氧化成分,會幫助對抗炎性細胞及有效提高消滅或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所以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橙色、紫色果蔬、喝點綠茶等,有助於杜絕幽門螺旋桿菌。

另外也要格外註意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傢庭盡量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避免感染傢族成員,另外平時也要註意提升身體免疫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