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種常用中藥,這樣吃最養生

03-07

現在我們中老年人也和很多老中醫藥學者一樣,有自我保健的習慣,比如吃點枸杞子、三七粉等,幫助穩定血壓,提振陽氣。

下面我們收集瞭最常用的中藥、保養品的日常,每次安全保健用量,大傢可以遵照參考食用。保養就是要養著,千萬不要圖快!

三七粉

抗炎、保肝

三七粉,常用於預防和治療美容、祛斑、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心絞痛、冠心病、膽固醇等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三七粉雖然屬於名貴中藥材,但是沒有具體的使用期限,並且它本身沒有毒性,非常適合日常保健。三七粉確實功效顯著,好的三七粉,4 個月左右身體機能會有一定的變化。

服用方法:可以直接泡水喝下去,也可以合著牛奶一起喝。每天早晨吃早餐後服用一次,中午吃一次,晚上睡覺前吃一次。早晚吃的兩次尤為重要,是人體吸收最好的兩個時段。

保健用量:三七粉每次服用 2~3 克,每天服用 2~3 次。保健用量,一次不能超過 3 克。

決明子

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但決明子可引起腹瀉。女性長期服用,輕則引發月經不規律;重則可使子宮內膜不正常;有腹瀉、低血壓者及懷孕女性也應慎用。另外,決明子是一種瀉藥,長期服用對身體不好,會損傷身體的正氣。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10~15 克。

枸杞子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枸杞子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時大量攝取肉類食物面泛紅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癥、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服用方法:最適合吃枸杞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才能見效,泡水喝茶、手抓幹嚼最好。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5~20 克。

甘草

潤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補益心脾、潤肺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但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還易引起低鉀血癥,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等。濕盛脹滿者,不宜服用。

服用方法:含化之後幹嚼吞下、泡水。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3~10 克。

人參

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

人參大補元氣、生津安神、補脾益肺,能興奮神經系統,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強體壯者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人參,易口幹舌燥,甚至鼻孔血。

有些人認為:人參是一種補品,吃瞭對身體總有好處,這是錯誤的想法。無論是紅參還是生曬參,在服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

另外,一定要註意季節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則不宜食用。

在服用人參後忌吃蘿卜、忌飲茶。人參忌與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極易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淀,影響吸收而降低藥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5~10 克。

胖大海

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啞。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啞,用胖大海無效。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應該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飲每次不得超過 3 粒,以防中毒。

菊花

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陽虛體質者不適合服用;氣虛胃寒、食少泄瀉者應慎服;陰陽兩虛型、痰濕型、血淤型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

服用方法:以蘇杭一帶所長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 3 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 3 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6~10 克。

金銀花

清熱解毒

金銀花味甘、性寒,既能清裡熱,又能散表熱。因金銀花藥性偏寒,不適宜長期飲用,尤其是脾胃虛寒、陰證瘡瘍或氣虛體弱的人,以及月經期女性不能服用。

服用方法:一茶匙幹燥的金銀花茶,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燜約 10 分鐘後即可飲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為 9~30 克。

掌握好安全用量,正確養生!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歡迎您原創投稿 )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發、過敏、泡腳、脫發、薏米、貧血(補血)、咽炎、養胃、脾虛、洗澡、口腔潰瘍、口臭、宮寒、薏仁粥的功效、調理脾胃、感冒、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腳冰冷、腰痛、喉嚨腫痛、祛濕、補腎、身高體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頸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補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檢、體寒、痛經、減肥、兩性問題、內分泌問題、婦科問題、健康測試、體質測試、標準三圍測試(三圍)、身體質量指數自測、標準體重

診斷:手診、舌診、望診、腎陽虛、腎陰虛、

穴位:腎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圖、眼部穴位、足三裡穴、雲門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淵穴、關元穴、湧泉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