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鼻塞、噴嚏連連,何時休?

09-11

鼻炎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齡化,持續的鼻塞、流涕、打噴嚏是其最痛苦的癥狀,有人還伴有頭痛、頭昏。有人四季發病,隻要空氣冷熱有些許變化,就沒完沒瞭的打噴嚏,有的則隻是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噴嚏不停。治療鼻炎的方法多數以堵為主,努力尋找敵人(過敏原)然後躲避之,或者用強力的抗過敏藥物,止住噴嚏、鼻涕。

思路不對,終成頑疾

我們在打噴嚏、流鼻水的時候隻是想著趕緊停下來吧,頭昏腦脹太難受瞭,可是想一個嚴肅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打噴嚏?

在鼻腔吸入異物或者被刺激的時候,正常人會打噴嚏,那麼這種異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寒氣。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由一個較熱的空間突然進入空調房,馬上會打幾個噴嚏,寒邪侵入身體立即作出反應,通過噴嚏的形式將它們趕走。可是這種情形,成年人的反應卻沒有孩子敏感,這證明幼兒生長能力強,陽氣旺盛,所以敏感、反應強烈,立即清除進入身體的異物。

夏天吃冷飲、吹空調,寒氣聚集體內,在春天陽氣生發的時期,身體與自然相呼應,正氣萌動,開始通過鼻子這個通道驅除體內寒氣。日本人將春天發作的鼻炎稱為“花粉癥”,花粉是種子植物特有的結構,生長力旺盛,人體吸入之後,也會促進陽氣的生發,結果表現為噴嚏不斷,一把鼻涕一把淚。

我的弟弟 2001 年去日本留學,第二年回國探親時就開始有鼻炎瞭,究其原因就是冬天穿得少、平時喝的涼,沒多久身體內部寒氣襲人。據他介紹,日本治療“花粉癥”的藥物十分厲害,服用十分鐘,鼻水就不流瞭,不過服藥後一定不能開車,因為會困倦,人為什麼會睡著?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動力減慢,就會困倦,所以那些抗過敏的藥物實際上是使陽氣下降,機體的敏感度隨之降低,不能主動排寒氣。服用抗過敏藥物後噴嚏、鼻水沒有瞭,可寒氣依然在體內,陽氣再萌動,癥狀又會出現。明白瞭原因,我們就要想辦法將寒氣趕走,這是解決鼻炎問題的關鍵所在。

解決鼻炎,功夫在平時

寒氣容易侵襲肌表的膀胱經和中焦的胃經。有些朋友下午 3—5 點鐘困倦,這是膀胱經氣血旺盛,身體本能主動排寒後,消耗氣血,身體想休息養氣血的正常反應,此類患者還伴有頸部僵硬、後頭疼痛的現象。脾胃受寒多數來源於飲食,此類患者前額頭痛居多,這正是胃經的領地。

肺開竅於鼻,大腸經經過鼻旁,所以疏通肺經和大腸經,恢復它們的功能,對於宣肺通竅有幫助。醫聖張仲景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經絡本身不治病,但它的暢通是必須的。經絡是臟腑的鏡子,經絡暢通說明氣血正常的運行,可以反映臟腑處在最佳功能狀態上,身體也會和諧,外在疾病的“相”自會消失。

疏通上述經絡的同時,用艾灸的方式補充陽氣 ( 持續打噴嚏會消耗元氣)、驅除寒氣,有朋友在艾灸“關元穴”、“中脘穴”後會突然出現癥狀加重的情況,這是寒氣加速排出的表現。給身體三天時間,如果癥狀無緩解再找中醫當面辯證診治也來得及。另外,調理身體的同時要開源節流,遠離寒涼的環境,飲食也不要貪涼,堅持一段時間,鼻炎的發作頻率減少,病情也會減輕。

自我經絡調理處方

疏通肺經、大腸經、胃經、膀胱經、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恢復相應臟腑的功能,艾灸“關元穴”、“中脘穴”,幫助身體清除寒邪。

手太陰肺經

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肘橫紋下 3 指寬(說明:標準經絡圖孔最穴是肘下五寸,這裡借用瞭這個穴位的名字,如果肘下二寸不痛,可以在五寸處探查)

魚際穴

在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手陽明大腸經

尋找“手五裡穴”時,虎口向上,屈肘,肘橫紋頭外端向上四指寬與肱骨內側緣交叉點。“手三裡穴”在肘橫紋下 2 寸(3 指寬)處。

合谷穴

在第二掌骨中點處

足太陽膀胱經

“承山穴”在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跟腱與肌肉結合部); “合陽穴”在膕窩中點的委中穴下 2 寸(三指寬)。

昆侖穴

在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向下 0.5 寸。

足陽明胃經

髀關穴:在大腿正面中線,腹股溝中點下方

豐隆穴

在小腿中段,脛骨前嵴外兩橫指寬處。

足少陰腎經

“大鐘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下 0.5 寸,骨頭上緣。“水泉穴”在足內踝尖與足跟尖連線的中點。“照海穴”在足內踝尖與足根尖連線上,足內踝下緣凹陷中。

艾灸“中脘穴”和“關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肚臍與胸骨劍突連線的中點處。

“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處,肚臍至恥骨聯合的距離是五寸。

易堵塞穴位自我疏理方法

用小指的掌指關節,垂直發力分別敲擊雙側的“孔最穴”、“手五裡穴”、“手三裡穴”“髀關穴”,力矩不超過三厘米,持續敲擊 5—10 下,這些穴位會有強烈痛感。在找到的痛處按照敲 3 下,揉 3 下的節奏來操作。每日堅持 3 次,每次 2—3 分鐘,堅持至痛感消失。

拇指點揉(固定一點,用最小的半徑旋轉,逐漸加力)“合谷穴”、“魚際穴”、“昆侖穴”、“大鐘穴”、“水泉穴”、“照海穴”,每次 2—3 分鐘,每日三次,堅持數日待痛感消失為止。足內踝尖、足跟尖、“水泉穴”、“照海穴”四點一線。將拇指放在“水泉穴”上,沿著這條線向斜上方輕推至踝骨下端的骨縫處,發力點揉,會有刺痛或脹痛,這是“照海穴”的簡便取法。

“合谷穴”為大傢熟知,但很多人找的不準確。先確定第二掌骨(食指的掌指關節與食指延長線和拇指延長線交匯處)中點,虎口向上,將另一手的拇指指尖放在上面,向下垂直發力,用最小半徑旋轉點揉,,如果痛感不強,要先把大腸經上面的“手五裡穴”和“手三裡穴”疏理好,再點揉“合谷穴”。

用同側的拇指指間關節垂直發力敲擊“承山穴”、“合陽穴”和“豐隆穴” 3—5 遍,在找到的痛處按照敲 3 下,揉 3 下的節奏來操作。每日堅持 3 次,每次 2—3 分鐘,堅持至痛感消失。

晨起艾灸“中脘穴”、“關元穴”,每日一穴 20—30 分鐘,交替艾灸。堅持數日,待艾灸 2、3 分鐘,熱感充滿全腹時方可停止。

【說明】晚九點以後不適合疏理經絡,女性月經期暫停。

實踐出真知

自我調理鼻炎,先疏通胃經、膀胱經,戳視頻,實踐起來。

(路新宇老師做客江蘇衛視《萬傢燈火》節目,講解胃經、膀胱經的疏理方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