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粉色弄堂火瞭,無數達人去打卡

09-06

好比老北京的胡同、老杭州的巷子,

最能反映老上海生活百態的,

莫過於那一條條的弄堂瞭。

被大樓包圍著的老城廂、石庫門,

及各色老弄堂是上海不可回避的符號,

甚至可以說是代表著它的內在氣質。

圖:@徐匯老壽

這裡有法租界的生活風尚,

這裡有舊上海的市井氣息,

這裡的每一條弄堂,都有自己的習性。

【一】

前段時間上海一條粉色弄堂在 ins 上的走紅,

終於讓人們發覺,

曾經被遺忘的老弄堂,

在加入瞭時代的新元素之後,

竟然也能如此時髦。

這條粉色弄堂就在威海路上,

整個過道內壁都是少女心的粉色。

見到的第一眼,

你可能會很訝異:

這還是印象中的上海老弄堂嗎?

但紅磚墻、懸掛吊燈和少女粉的組合,

跟老弄堂搭在一起,

卻又不覺得沖突,

反而烘托出瞭一種藝術性的美感。

尤其是過道中的裝飾燈,

看似凌亂實際上錯落有致,

讓人聯想起傳統裡弄的場景,

那些洗完的衣物飄揚在狹窄的上空。

有陽光照過來的時候,

影子便投射到地面和墻面。

線條和圓點縱橫交錯在一起,

便將新時代的光影,

匯聚進瞭老弄堂的新鮮血液。

【二】

圖:微博 @小劉 --jaymen

可能很多上海老市民還沒發現這裡,

而 ins 上不少潮人都已經打完卡瞭。

這裡已然成瞭一處新的取景地,

任誰看瞭都想拍個照留念。

圖:ins @danwashburn

換上舊上海的旗袍,

跨上小香包,

還真讓人以為穿越到瞭民國時期。

圖:ins @sisichnn

圖:ins @line___house

隨著一天中時間的變化,

整個過道也散發出不同的氣息。

白天光影綽約,

隨便走走就是一張 ins 風大片。

夜晚燈光亮起,

星星點點,很是迷人。

看到這,或許你會好奇它的出現,

但其實這些設計並不是偶然,

靈感取自於一位亞太地區的室內設計師,

目的是為瞭打造出好玩又充滿上海本土特色的格局。

無疑,它成功瞭。

不僅成功吸引瞭 " 朝聖者 " 的目光,

也讓這條粉紅弄堂成瞭眾多上海弄堂中的幸運兒。

【三】

圖:@搖滾肥貓

圖:@路見秋明

在時代的洪流中,

越來越多的上海弄堂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有的被無情拆除,也有的因為被設計師發現,

引起瞭社會的更多關註。

就像是華池路 211 弄的鐵路新村。

建於上世紀 50 年代,

這裡也是一片不起眼的弄堂社區。

歷年來居民在屋外的零星搭建,

加上弄堂兩邊的雜貨攤位與各種臨時攤點,

使得它成瞭當地有名的棚戶弄堂。

2010 年 5 月的一天,

來自德國、日本、香港及內地的塗鴉高手,

在這裡的墻上添上瞭創意塗鴉,

據說其中那位德國的創作者,

正是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的城市藝術負責人。

幾幅神奇的塗鴉藝術,

為老弄堂增添瞭新的時尚氣息。

而更讓這條弄堂聲名大振的,

是居委會要覆蓋掉這些塗鴉,

居民反映到媒體,引起瞭關註。

也讓更多人開始關心當地居民真實的生活狀態。

其實,老弄堂的創新未必是一件壞事,

曾經燈紅酒綠的 " 十裡洋場 ",

性感神秘的 " 東方巴黎 ",

隨著城市改造的消失而消失。

圖:@安 De 傑

那推窗看得見鄰裡街坊閑扯傢常,

叫賣的吆喝聲聲入耳,

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到室外,

夏天乘風涼,冬天孵太陽。

這些老上海的風景,

已成為和將成為一種懷舊文化被人們收藏在記憶中,

並沉淀在城市發展的老照片中。

相比起這些,

我們更想要看到它更多的可能性。

【四】

圖:@安 De 傑

弄堂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記憶,

多少故事多少記憶,

都曾在這裡上演和落幕。

我們不接受蠻橫的被破壞拆除,

也不鼓勵胡亂的被改造重建,

隻希望有一天,

當這些老弄堂隨著城市裡的老人一起慢慢老去,

變得孤獨,變得敏感,

如果我們不能為她們帶來新的活力,

那麼,把她當做身邊的老人一樣,

偶爾也去看一看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