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02-2018
之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為瞭財富奮鬥終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於,雖然他們都曾在各種學校中學習多年,卻從未真正學習到關於金錢的知識。
——羅伯特 · 清崎《富爸爸窮爸爸》
記得我小時候,過年能拿到十塊錢就高興得不行。(不小心暴露瞭年齡)
還總是捂不熱,每次關上門開心數完錢,還沒來得及做花錢的美夢,母親大人就如約而至,
" 小朋友是不能有那麼多錢的,乖,媽媽幫你把壓歲錢存起來,等你長大後就還給你。"
如今我也長得蠻大瞭,壓歲錢的去向還依然是個謎……
十塊錢放在今天,頂多就是個零頭,現在不少小朋友的壓歲錢都快趕上一個普通工薪階層一年的收入瞭。
不過隨著壓歲錢金額不斷提高,爸媽們回收壓歲錢的技巧也在不斷提高。
比如,我閨蜜會帶她兒子一起去銀行開戶,若對方有異議,閨蜜就理直氣壯指著戶頭上的名字說," 錢不都是你的嘛,長大後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更有機智的媽媽,告訴娃,錢都拿去買理財產品瞭,多出來的利息夠你買最新款遊戲機瞭……多麼美好的願景。
不過,有個別小朋友,已經對壓歲錢回收套路免疫。
千尋就是壓歲錢不花不舒服的品種。每年躲在房間數完錢,就開始走來走去,滿心想的都是:買點什麼好呢?買點什麼好呢?……
我也曾循循善誘," 不如,買個能增值的產品?…… "
話還沒說完,這貨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斷我下面要說的金玉良言," 我不要增值,我明天就要去買滑板車,嗚嗚…… "
我隻能安慰自己要尊重科學。
人類掌控心智的前額葉片到 18 歲才成熟,四五歲孩子的前額葉就跟一隻成年猴子差不多,你讓猴子在眼前的芝麻和後面的西瓜裡做選擇,它肯定選芝麻咯。
我又何必非要跟前額葉過不去呢?還不如根據她的發育特點順勢而為吧。
沒想到,這順勢而為打開瞭一片新天地。
順勢而為就是順著孩子天性做文章,"既然想花錢,我們就去花吧!"
這兒需要提前註明,順勢而為不是隨便亂來,花錢之前我們做瞭規劃,按照標準普爾傢庭資產配置比例,準備瞭四個罐子—— " 存儲 "、" 消費 "`" 投資 " 和 " 保險 ",占比分別為 40%、10%、30% 和 20%。花的錢從 " 消費 " 裡支取,其餘三個罐子裡的錢暫時不動。
準備好瞭嗎?接下來就開始我們的現象級財商教學之旅……
1
貨比三傢
今年千尋小朋友的心儀之物是一輛種草已久的粉色滑板車。
在玩具反鬥城,這貨一看到自己心儀的滑板車就直接撲瞭過去,很土豪地說," 我們去買單吧!"
" 且慢……待我看看網上的價格,好像便宜很多哦。"
這娃半信半疑地看我在手機上搜索。
很快,我就在某寶官方旗艦店裡找到瞭同款,價格便宜瞭近 200 元。
前額葉不發達的娃剛開始不接受現實,哇哇大叫表示無視 200 元差距。
直到我將 200 元具體化,告訴她," 節約下來的 200 元,你可以再買一套新款蠟筆。" 這娃才動瞭心,決定在網上買。
" 媽媽,為什麼網上更便宜呢?"(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 你看,玩具反鬥城的老板在商場裡賣東西,要支付店鋪租金。得把店裡裝飾得好看,才能吸引你們,又花掉一筆裝修費。還有水電費,給你介紹商品的阿姨的工資,是不是很大一筆開支?"
" 是啊。"
" 這筆開支老板不想自己付,怎麼辦呢?就隻能提高商品價格,把開支抵消掉囉。網上店鋪不用支付租金、水電費、裝修費、店員工資,省瞭一大筆,賣的商品就相應便宜一點。"
……
貨比三傢、成本與商品價格的關系,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給瞭孩子。
2
"9" 是個神奇的數字
對熱愛購物的娃來說,節約隻是為瞭更好的消費。
不把省下的 200 元花掉,是沒法愉快回傢滴。
她專心挑蠟筆,我在一旁自言自語,
" 咦,千尋你有沒發現,這些筆的價格好奇怪。"
" 你看,69.9、49.9、19.9 …… "
被吸引的娃,好奇看過去,發現還真是這樣,腦袋裡冒出瞭無數個 " 為什麼 "。
" 在營銷史上,"9" 可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它因為能產生特殊效應而被稱為魔法價格。"
聽到 " 魔法 ",千尋來瞭勁,一連問瞭三個 " 為什麼有魔法?"(是不是所有小朋友都是魔法的死忠粉?)
" 它的魔力在於,讓人看到它的一瞬間,就覺得打折瞭,很劃算。比如,100 和 99,你覺得哪個更多?"
" 當然是 100!"
" 對啦,一般大傢都感覺 100 比 99 多很多,實際上它們隻相差 1 元。賣東西的老板,定價時就用瞭這個小小的魔法,69.9 和 70 元比,大傢感覺 69.9 便宜很多,更容易下單哦。"
" 據說,有 30% 到 65% 的老板都會用到這個魔法,要不,我們再逛一遍?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娃屁顛顛地同我一起,圍著貨架繞起瞭圈圈。
每找到一個 "9" 結尾的價格標簽,就跟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叫喚," 媽媽,媽媽,這兒又有一個 9!"
沉浸在尋找 " 魔法價格 " 世界裡不可自拔的娃,輕松感受瞭一盤 " 尾數定價策略 "。
除瞭 " 貨比三傢 " 、" 尾數定價策略 ",我們還在買買買中學到瞭很多有趣的商業規律,比如 " 為什麼超市喜歡提供免費試用 " 以及丹 · 艾瑞裡教授在他的暢銷書《怪誕行為學》裡提到的 " 誘餌廣告 " 等等。
篇幅所限,沒法詳掰,如果大傢感興趣,以後我單獨講。(對如何在生活中教孩子一些商業知識有興趣的親,給我留言。前年我拿到瞭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 Dan Ariely 的課程結業證書,之後就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經濟學知識,效果很不錯)
這一次順勢而為的嘗試帶給瞭我很多啟發。
我發現,比起回收壓歲錢,陪孩子花錢才是更有意義的過程。
(當然不是讓孩子隨便花,大傢從我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花錢關鍵不在於花,而在於花的過程中,通過傢長有意識的滲透,讓孩子在親身感受中學東西)
可惜,現在仍有很多父母為瞭防止孩子亂花錢而致力於回收壓歲錢。方式變瞭,但 " 回收 " 的本質沒有改變。
其實,不論存儲還是購買增值產品,都是大人在不自覺地用自己的金錢觀引導孩子。
對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瞭他不可能熱愛存錢,也不可能安心等待長達一年甚至幾年後的增值。
而且,大傢有沒想過,錢如果隻是靜靜躺在銀行裡,或者買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財產品,孩子又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要知道,財商中最重要的一塊,不是存儲,而是使用、駕馭。隻有讓孩子充分參與進來,他才有瞭運用金錢的機會。既然孩子對花錢感興趣,我們為什麼不因勢利導,在購物過程中創造學習機會呢?
我一直覺得亞當 · 斯密的《國富論》很偉大,因為,在這本經濟學巨著裡,人性第一次得到瞭尊重,亞當 · 斯密沒有否定人的自私性、利己性,而是致力於將人的自私利己引導為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的力量。
教育也遵循著同樣的規律,當你不再否定或無視孩子在某個階段的特征,而是善加利用這個特征,將會得到出乎意料的收獲!
劃重點:
1. 受大腦前額葉發育限制,正常孩子的自控能力基本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喜歡花錢不喜歡存錢很正常,傢長不如因勢利導。
2. 孩子從花錢中學到的財商知識比存錢多得多,當然,這需要你在花錢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
3. 讓孩子吸收知識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與真實生活結合,且讓他們充分參與。
^_^
千尋絮絮叨:
給大傢匯報一事。年前我說過,千尋寒假有參加一個冬令營,其中一堂課就是關於合理使用 " 壓歲錢 " 的現金流遊戲,我發現遊戲主要側重於培養孩子的投資能力。今天我們掰的是 consumption(消費),大傢如果對投資遊戲有興趣,給我留言,我會單獨開篇講。
精選閱讀
美國課堂
【思維】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一文談透邏輯能力培養
【數學】數學啟蒙,關鍵要從這 4 個維度培養孩子的 " 數感 "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閱讀】美國老師發給傢長的親子閱讀卡片:讓孩子的學習超越記憶、理解和應用
【英語】自然拼讀究竟怎麼學?沒搞懂這三步就別急著開始!
育兒經驗
【心理】原來孩子有個撒謊敏感期?真的!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溝通】紮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趕快用到你孩子身上
【幼兒園】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小學】一年學費 20 多萬的國際學校教什麼?掌握瞭這些教育精髓完全可以在傢教娃!
公眾號回復上方 8 個藍色【關鍵詞】獲取更多幹貨
作者千尋,童書作傢。千尋是我女兒的名字,我在這裡分享我們共同成長的點滴。沒有大道理,隻有科學育兒指導下真實的實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