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丨讓孩子玩,不然 30 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02-25

《塔木德》是全球精英成就傢庭與事業的教育秘方,通靈的智慧境界,接地氣的學習典范,與塔木德為伍,與財智同行 : 高手 + 高雅 + 高尚…

《為什麼會玩的孩子才會學?》

馬雲在貴州 " 人工智能 " 高峰對話上說道: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強迫他們去背,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事實真如馬爸爸所說,玩有那麼重要嗎?

是的,真的那麼重要!

2007 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玩得比較足夠的孩子,到瞭 5 歲,他們的智力要比對照組的孩子高出許多。從 1980 年代以來,許多研究都發現,有較多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比沒有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更優秀。

心理學傢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他觀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籠內相互嬉戲作樂,你追我逐。於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別的籠中,不讓他們有機會耍樂。這些失去玩耍機會的猴子,長大後變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由此可見,會不會玩,有不有機會玩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未來是一個高度關聯、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會玩,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機械地學習知識已不再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未來 100 年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要讓孩子在玩中體驗智慧,在遊戲中去探索自我,隻有會玩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智能的充滿想象和挑戰的世界。

更關鍵的是,小時候會玩的孩子,長大以後不管是創造性還是社交能力,都會比不會玩的孩子更勝一籌。

▋會玩的孩子獨立性更強

會玩的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去接觸、觀察、研究這個外部世界,在自主玩耍中,孩子隨時隨地都需要解決問題,他可以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學到耐心,得到自信。

會玩的孩子,不會時刻黏著父母,因為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可以自己選擇活動、自己決定規則,玩耍給孩子提供瞭自己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機會。這樣的孩子會因為自己掌握瞭自娛自樂的重要技能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同時,這種自豪感也會促使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會更加獨立,因為他們喜歡這種自我掌控的感覺。

不會玩,哪來的創造力?

會玩的孩子,喜歡自己探索,他們在玩耍中獨自體驗不同的感受:將衛生紙卷在身上,秒變最萌小超模,把沙坑當蓄水池,用豆子當數學工具……孩子玩得盡興瞭,他的創造力和智力也得到瞭極大的開發。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容易產生奇思妙想,產生很多創意。哪怕是惡作劇、" 鬼點子 " 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經過孩子動腦筋思考後的行為,所以,會玩的孩子一般創造力也更強。

玩,是小朋友最好的社交工具

玩對小朋友來說是最好的社交工具,在玩的過程中甚至都不需要語言,小朋友就能嗨起來。當然,會玩的孩子,懂得自己探索發現,熟悉瞭與人交流溝通的技巧。在與小夥伴一起瘋玩的過程中,大傢會一起商量玩什麼怎麼玩,以及玩的規則等等,這實際上也是培養小朋友社交能力的重要時機。合作一起玩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掌握一些與他人交流、溝通等社交技能,以及輪流、分享、交換、互助等社會交往的規則,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相互信任、親密的同伴關系,有助於社交技能的發展。

而一個不會玩的小朋友,他可能在別的小朋友玩得很高興時,他隻會孤零零地站在一旁,缺乏主動參與的內動力,長時間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缺乏自信,也會越來越害怕社交。

會玩的孩子每天的情緒都會變得更好

教育傢杜威說過," 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 "。發展心理學傢們也都認為,孩子們會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那些負面情緒,孩子們可是一樣都不少。通過適當的途徑 " 發泄 " 出不良的情緒和感受是必要的,這種適當的途徑就是遊戲。

玩是兒童的天性和需求,玩耍,不僅能促進孩子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和肢體動作協調,也讓孩子很容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避免厭煩和疲勞等負性情緒。

比如一個害怕打雷的小孩,父母可以多陪他下雨天雷聲轟轟的遊戲,爸爸媽媽故意讓小朋友發出 " 轟隆隆 " 打雷的聲音,然後爸爸媽媽假裝一點都不害怕雷聲,雷聲越大爸爸媽媽玩得越瘋狂,大聲說 " 雷聲你再大一點大一點,我才不怕你。"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從爸爸媽媽的表現中得到力量,而且遊戲會帶給他們充分的愉悅感,下次再遇到類似情形,孩子可能會更有效管理自己的焦慮、不快瞭。

玩,也分好壞

什麼是好的 " 玩 " 與不好的 " 玩 "?

好的玩要包括:有主動性的玩;有創造性的玩;能在玩樂中成長;能跟同伴一起合作的玩;能讓親子感到愉快的玩;

不好的玩包括:玩的過程,行為和思想被完全掌控;容易讓思維僵化、智力受損的玩,如看電視,打電動遊戲;過度不安全的玩;不能適時適量的玩,比如會對周圍造成傷害或者讓自己上癮的玩。

假期怎麼和孩子們一起玩?

好吧,很多父母說瞭,我也想陪孩子一起瘋一起玩,可是不知道怎麼和他們玩。下面這幾個遊戲經過驗證,都很受小朋友的喜愛,傢長和孩子可以在傢演練起來:

傳遞表情

爸爸媽媽和孩子圍坐成一個圈兒,讓孩子註意觀察媽媽的表情,然後把媽媽的表情狀態用語言描述出來,並再次模仿給爸爸看。同樣,孩子再做一個表情,由爸爸描述並模仿給媽媽看。依此輪轉。

我們都是機器人

假裝爸爸和孩子是機器人,媽媽手裡有 " 遙控器 "。媽媽嘴裡發出一個命令 / 指示,兩個機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應的動作。每次媽媽喊停," 機器人 " 就要聽令定住,且維持此前的最後一個動作不變。

小刺蝟來跳舞

在地上劃定一個范圍,爸爸、媽媽和孩子都站進去,假裝大傢都是刺蝟,不能靠得太近,因為身上有刺,會刺疼對方。放一首曲子,大傢開始手舞足蹈地跳起來,但是同時又要留心保持距離,否則就會 " 刺 "、" 流血 ",累計多少次,出局。

咆哮的動物們

找一些動物咆哮、吼叫、發怒的圖片。讓孩子識別裡頭是什麼動物,他們的情緒怎樣。並且挑出一個覺得最像自己生氣時的動物,講一講憤怒、發脾氣時候的感覺,以及告訴孩子處理憤怒的正確方法(獨自冷靜、換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註意力等等)。

最愛的繪本角色扮演

對於一直堅持親子閱讀的父母,可以讓孩子挑選一本他最喜歡的社交主題的繪本,選一個片段,來進行角色扮演。 

馬雲:讓孩子玩,不然 30 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我們害怕孩子玩物喪志,經常會限制孩子玩耍的時間,但是,馬大大卻提出瞭一個新的觀點,要讓孩子自由去玩耍!

1

如果不讓孩子玩,30 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馬雲曾經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語出驚人,他說:

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 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 "。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隻能體驗。在未來,大數據、機器將把人類知識領域的事全部做完,人類和機器的競爭關鍵在於智慧在於體驗  。所以,讓孩子會玩很重要!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隻能體驗。

對於 " 玩的體驗 ",有兩位文學大伽的觀點可謂一致:

  "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臟自己的褲腳。"

——龍應臺

" 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席慕蓉

2

會玩很重要

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真的重要。

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與生活都將是有趣的、有創造力的,充滿快樂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顯得人生無趣、創造力缺乏。

兒童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每個年齡段都有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就像樹的年輪是一圈一圈地去發展的。

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戲;青年的一圈,是情愛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征現實與責任。

一個完整的人生,應該具備上述所有的特征。

如果限制孩子去玩耍,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能完全。

在中國一般傢庭和學校,都是不鼓勵孩子玩樂的。而我們作為傢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是把自己處身在內的現實和責任過早地套到孩子身上。

於是,那些循規蹈矩的好孩子,好學生,等長大瞭,別人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

" 呆頭鵝!"

" 隻會讀書不會玩的小老頭兒!"

" 這孩子太乖瞭!

孩子通過玩耍來提前對人生進行彩排。沒有玩耍能力的人,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會缺少很多樂趣,會變成死板木楞的成人。

3

玩無處不在

很多傢長怕玩耍耽誤瞭孩子的學習,玩有時候不僅限於玩玩具和享樂。我們應該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傢務,讓他看到做每件事情都有個完整的過程。

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區分什麼是玩什麼是工作,因為玩耍是無處不在的。

就算是帶孩子出去玩,從做攻略收拾出行的東西,買門票機票,這些事情有條件都應該讓孩子參與進來。另外,孩子做事應該有目的性,並沉浸下去工作至少 15 分鐘以上。

現在想想,我們以前都是被爸媽綁在身上養大的,一起下地、做飯,早早地就學會瞭很多東西。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他們理應在生活中玩耍和學習。而我們現在養育孩子有時太精細和 " 超現實 " 瞭。

很多傢長跟我們一樣,在孩子玩耍這個問題是有認識錯誤,更註重讓孩子開闊眼界,而傢裡的廚房和鍋碗瓢盆長什麼樣他們都沒仔細看過。

也許我們費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認顏色、形狀,但其實他們連顏色鮮艷的瓜果蔬菜都還不怎麼會區分。

4

玩需要重復

當然我也曾經嘗試著帶孩子做一些比較有趣味性,我認為比較適合孩子做的傢務,比如包餃子、倒垃圾等等。

為什麼有的做得好,有的做不好?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有沒給孩子觀察和重復的機會。

餃子在我們傢並不是天天做,偶爾一時興起,他可能不知道我們到底要幹什麼,隻能用他的方式玩。

但是扔垃圾和買菜是每天的日常,我們天天重復在做,於是他也樂於模仿我們樣子去玩。

還有兩個例子顯現出 " 重復 " 的魔力。

他最近喝一口水後會揚起頭讓水在喉嚨裡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那是我們大人刷牙漱口的動作;

他在沙坑裡玩翻鬥車特別專註,挖沙,裝車,倒沙,整個動作很連貫,可以樂此不彼地重復很多次,那是因為認真觀察過裝沙車。

5

玩需要堅持

除瞭要多看,多接觸,我覺得還關鍵是要在玩耍過程中培養孩子的" 堅持 "。

●習慣的培養

有一次孩子上學,他玩水壺的時候把水撒在桌子上,有老師過來教他把桌子抹幹凈。

他一開始還挺像樣的,但是沒過一會,他大概覺得差不多瞭,就把抹佈留在桌子上跑開去玩拼圖瞭。

要是在傢,我可能就隨他去瞭,覺得不應該破壞他玩拼圖的專註力。

可是,老師卻讓他把抹佈放回到塑料桶裡,孩子不僅做瞭,做完之後繼續拼拼圖沒有受到一點影響。

從這件事之後,我總是監督他無論做事情還是玩耍每一件事要有首有尾。

●深入的研究

我在養孩子方面算是比較心急的傢長,在陪玩方面也是,經常孩子不會玩我就上手去幫忙。

久而久之就養成瞭孩子經常在玩稍有挑戰的遊戲時容易放棄的習慣。其實,小孩子的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的,之前他做不好的,可能是能力不夠或者我們的引導不恰當。

當他經驗積累足夠瞭,自然就玩好,所以我們不應該很快放棄某方面技能的引導,而急吼吼地去試其它的。

過於心急,讓孩子做超出他年齡的事情,傢長和孩子便都會很快放棄瞭。

養孩子不是創意比賽,不能隻爭朝夕,每天多一點耐心陪伴。傢長的首要任務是先教會孩子玩,而不是急於把他們培養成天才。

來源:積木育兒

聲明:本文不代表塔木德大講堂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關註父母世界,關註傢庭教育

關註——親子苑

與您一起分享不一樣的育兒教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