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走瞭,他對無人駕駛的擔憂會成真嗎?

03-15

霍金離世,他給汽車業留下瞭什麼?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塗彥平

現代宇宙學最閃耀的一顆恒星隕落瞭。

英國當地時間 2018 年 3 月 14 日凌晨 3 時 46 分,史蒂芬 · 霍金(Stephen Hawking)去世,享年 76 歲。

作為物理學傢,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他證明瞭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瞭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宇宙模型。此外,他還撰寫瞭不少宇宙學科普著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數《時間簡史》,它讓不少人從此愛上宇宙星空。

拋開霍金在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漸凍癥患者。21 歲以後的人生,霍金始終與這種病癥相伴。全身癱瘓,不能言語,被束縛在輪椅上,但他心懷宇宙星辰," 對於我來說,我自身的殘疾並沒有阻擋我成為一個閱歷豐富、精神充實的人 "。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霍金非常關註前沿科技比如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他提出,強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

他在一次采訪中說到," 我不認為人工智能的進化必然是良性的。一旦機器人達到能夠自我進化的關鍵階段,我們無法預測它們的目標是否與人類相同。人工智能可能比人類進化速度更快,我們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設計符合道德倫理規范,保障措施到位。"

在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中,他不止一次提到過無人駕駛。他認為,最有可能成為人類夥伴的人工智能就是數字助理和無人駕駛汽車,將來它們可能成為人類的終結者。

2017 年 4 月,在北京國傢會議中心舉行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霍金通過視頻發表開幕演講《讓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傢園》。

他表示,對人工智能短期的擔憂在無人駕駛、智能的致命性自主武器、人工智能可以解讀大量監控數據以及取代工作崗位帶來經濟影響等方面,長期的擔憂則是人工智能系統失控的潛在風險以及超級智能的崛起。

對於無人駕駛的擔憂,他還解釋到," 比如,在緊急情況下,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在小風險的大事故和大概率的小事故之間進行選擇。"

霍金關於人工智能的擔憂不僅僅停留在口頭,還付諸行動。2015 年 1 月,霍金與和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 ( Elon Musk ) 等其他人工智能專傢簽署瞭一份題目為《應優先研究強大而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公開信,意在讓人工智能的研發人員更關註人工智能安全。

盡管因為擔憂人工智能的發展,霍金與馬斯克雙雙獲頒 2015 年 " 盧德獎 "(該獎專門頒發給試圖阻礙技術創新的人),但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目前,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發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谷歌、特斯拉、英特爾、英偉達、騰訊、百度等巨頭在這一領域紛紛投入重金。

同時,不少國傢也開始無人駕駛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定。比如,2017 年 9 月,美國就通過瞭全球首部無人駕駛汽車法案,旨在加速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市場。截至目前,北京、上海也已經相繼出臺自動駕駛路測管理辦法,允許無人車上路測試。

而且,已經有不少無人駕駛汽車商用化項目落地。據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到 2035 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銷量將達 1200 萬輛,到 2050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40 萬億元。

無人駕駛是一種看得見的趨勢,但霍金關於無人駕駛的擔憂的確是存在的。

如何化解這種擔憂?或許我們根本無法化解,但在擔憂中前行這不就是人類的使命嗎?

霍金所言的好奇心是引領人類前行的第三動力,除瞭恐懼和懶惰,就是好奇心,沒有好奇心引領,人活著或許就沒有意義。

誰會是下一個霍金?讓我們人人成為霍金!

END

未 經 許 可 不 得 轉 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