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白
一直以來,小編就總說自己是被貧窮限制瞭想象力,當然,也正是因為貧窮使我無法做一個精致的豬豬女孩。然而就在去年年底,小編連續幾日 " 混跡 " 各大車企的年會時,意外發現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成為瞭各大年會抽獎禮物的首選(然鵝我一個都沒中 .jpg),那就是把吹風機賣出 3000 塊 " 天價 " 的戴森。
能夠成為各大車企年會禮物 的首選,可見戴森所追求的小資、精致的生活調調深得各大車企大老的心。要說這個品牌在國人眼中的認知,相信不少人和小編一樣,覺得戴森是 " 傢電中的愛馬仕 "。如果說 3000 塊的定價刷新瞭你對吹風機的印象,那麼 6000+ 的掃地機器人 4000 左右的無葉風扇和 6000 左右的空氣凈化風扇豈不是立馬讓你頓悟何為貧窮限制瞭想象力。
然而即便戴森憑借價格和造型風靡中國,但大傢對其創始人詹姆斯 · 戴森 ( James Dyson ) 的瞭解卻基本為 0,甚至知道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不是因為戴森的產品而是因為他的一個舉動。那就是日前,有國外媒體報道,去年年底,詹姆斯 · 戴森以郵件方式正式向全體員工公佈,戴森即將把觸角延伸到電動車領域,新車預計於 2020 年問世。
你沒看錯!又一傢不著邊的企業決定跨界造車,而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戴森是第二個傢電跨界汽車的企業,第一傢是格力。
而那封郵件裡,詹姆斯 · 戴森也向大傢解釋瞭為何自己會做出如此決定。早在 1990 年 3 月,詹姆斯 · 戴森和他的團隊便已經開始研究氣旋過濾技術,該技術可以應用在汽車廢氣系統中捕捉細微顆粒物。然而彼時人們對於空氣污染的重視程度遠不如現在,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尋找解決全球空氣污染問題的方案,於是他開始致力於研發新的電池技術,並認為電動車能夠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
但如今,跨界造車的先例太多,且成功者甚少,畢竟牽扯到資金實力與技術儲備的汽車產業不是誰人都可以玩得轉的。根據詹姆斯 · 戴森的計劃,2020 年即將推出的第一款新車,這對於一個傢電企業來說,兩年的時間未免過於自信,但為何詹姆斯 · 戴森卻可以拍胸脯保證?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先來 20 億英鎊。任何一個行業都與金錢脫離不瞭幹系,汽車圈尤甚。技術、團隊、設計、制造,沒有哪一個環節不需要大量金錢。為瞭造車,戴森將投資 20 億英鎊(折合人民幣 174 億)。這些錢如何花?10 億英鎊研發電動車,10 億英鎊研發兩種電池技術,包括固態電池。戴森有這麼多錢?據悉,2016 年戴森全球營業額增長 45%,達 25 億英鎊,利潤增長 41%,達 6.31 億英鎊(在中國市場營收增長 244%)。而根據戴森公佈的財報顯示,2017 年戴森營業額成長 40% 至 35 億英鎊,利潤增長 27% 至 8.01 億英鎊。由此看來,粉絲的購買力、尤其是中國粉絲的購買力果然不容小覷,有一種養活瞭全球企業的既視感 ......
電池技術和核心團隊已備好。想要進軍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是核心。為瞭佈局電池技術,戴森早在 2009 年便斥資 9000 萬美元(5.7 億人民幣)收購瞭從密歇根大學剝離出來的一傢創業公司 Sakti3。Sakti3 以固態電池技術開發見長,但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戴森旗下所售賣的產品來看,無論是吹風機還是無繩吸塵器,均在電池系統和流體動力學等方面表現出色,所以相信不少消費者會在技術方面對戴森抱先入為主的持肯定態度。
人員團隊方面,戴森先後從阿斯頓 · 馬丁招來瞭兩名高管,分別為產品研發總監伊恩 · 邁納德 ( Ian Minards ) 和采購總監大衛 · 威爾 ( David Wyer ) ,戴森還挖來瞭前特斯拉全球公關副總裁負責戴森公關。這架勢,分明是志在必得。
網上流傳出外媒手繪的戴森首款純電動跑車效果圖
擔心設計?不存在的。除瞭資金、技術和研發團隊,汽車的設計也是消費者格外關註的,畢竟隻有 " 確定過眼神,才會遇上對的人 "。但這一點,講真,小編並不擔心。隨便拿出戴森的一款產品,那外觀絕對秒殺其他同類產品,為什麼在大傢眼裡也就 45 包郵的吹風機在戴森那裡賣 3000 人民幣,這絕對和外觀造型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與其懷疑戴森首款車的造型,不如關心一下連吹風機都會賣 3000 的戴森,會給電動車標價多少人民幣?
© 本文由排氣管原創出品,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