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克魯斯 · 騰風和那輛燃氣輪機超跑要量產瞭

03-13

在汽車領域,廠商們總是喜歡采用更加「普世」、更加成熟的技術去造車,就拿驅動源這件事來說,很少有反潮流的技術出現,比如當大傢都在做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時候,堅持自吸的廠商就成瞭小眾,而馬自達這種一心想著復活轉子發動機的公司,就被很多人認為是情懷爆棚。

雖然最終的目的都是給車輪提供動力驅動車子前進,看起來殊途同歸,但是另辟蹊徑是否可行呢?或者換一種問法:在汽車驅動源以及驅動方式上,是否還有更創新、更「出其不意」的技術和方法出現?

比如采用微型燃氣輪機做動力來源的泰克魯斯 · 騰風。這是這傢中國公司連續第三次參加日內瓦車展,燃氣輪機的技術路線也一直從 2016 年延續到現在,而今年他們發佈的終於是一輛量產車型 —— 至仁 RS。

(2017 年日內瓦車展上泰克魯斯 · 騰風發佈的至仁概念車)

「至仁 RS」其實是在去年他們發佈的「至仁」(Ren)超跑基礎上「升級」而來的輕量化賽道版本,采用的也是微型燃氣輪機電動車增程技術。

對於這傢公司以及他們的燃氣輪機技術,GeekCar 曾經做過技術解析,去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我們也采訪過他們的 90 後 CTO 靳普,感興趣的可以看下面這段視頻:

簡單來說,在「至仁」以及「至仁 RS」的動力系統裡,微型燃氣輪機替代瞭傳統增程式電動車上的內燃機,在不同運行模式下,燃氣輪機可僅為車上電池組充電、或僅為驅動電機供電,或兩者同時進行。也就是說,燃氣輪機不驅動車輪,僅負責發電。

(至仁概念車上的微型燃氣輪機)

它的動力系統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根據買主的不同需求,可以選擇四電機或六電機的驅動規格。四電機版本就是每個電機驅動一個車輪,六電機版本裡,驅動方案為前 2 後 4。

二者的性能參數差異如下(官方數據):

四臺電機:640 kW / 858 馬力(870 公制馬力)1,560 牛 · 米 / 1,150 磅 - 英尺

六臺電機:960 kW / 1,287 馬力(1,305 公制馬力)2,340 牛 · 米 / 1,725 磅 - 英尺

燃氣輪機也是可選項。分別可以選擇中置 30kW 微型燃氣輪機,或者在駕駛艙後方兩側安裝兩個 80kW 微型燃氣輪機。

旗艦版車型搭載的電池組容量是 28.4kWh,而去年那輛至仁概念車的電池組容量是 25kWh,可以輸出 1200A 的電流。而整車電壓達到瞭 710-800V,輸出功率接近 1000kW。

最終的性能表現是,至仁 RS 的百公裡加速 3 秒,最高車速 330km/h,續航 1170 公裡。

和去年的至仁車型相比有何變化?

簡單來說,去年的那臺展車還是處於概念車階段,而今年車展發佈的至仁 RS 則是賽道量產版。

靳普告訴 GeekCar,這次的量產版本的燃氣輪機技術和之前相比沒有什麼差別,隻是性能參數有瞭微調。

(泰克魯斯 · 騰風 CTO 靳普)

另外,由於是定位賽道的量產車,所以至仁 RS 的安全性標準也有所改進,以滿足國際汽聯的賽車標準。具體包括:

80 升容量的 FIA 標準「安全油箱」位於汽車下方,為微型燃氣輪機及其發電機供能,該油箱位於車體中間,以確保重量平衡。防爆罐內填充有泡沫,在損壞情況下仍能起到防止明火的作用。

單體殼前側及後側的鋁制端蓋上裝有氣壓千斤頂系統掛載點,前後各有兩個千斤頂,可以快速安全地抬起汽車,用作停站或日常維護之用。

車內的碳纖維賽車椅由 OMP 依據 FIA 認可標準打造,為駕駛員提供舒適體驗。此外,還按照 FIA 規定配備瞭滅火器及六點式安全帶。

為進一步確保駕駛員安全,「至仁 RS」從航空航天設計中汲取靈感,創新性地配備瞭安全頂篷彈射系統。氣泡狀駕駛艙的下方裝有 6 個致動器,由電子控制單元(ECU)通過加速計控制,運行溫度為 -65° 至 70°,在撞擊、異常偏向或俯仰率異常的情況下可自動打開車頂。

制動器為電動而非煙火式,可重復使用 50 次。駕駛員可以操作單體殼內的安全按鈕,手動彈出。在外部同樣裝有安全按鈕,可供比賽工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觀後感:造一輛賽車,也是蠻多條條框框的 ……)

如果你是一個很 geek 並且很土豪的賽車愛好者,以下是一些購買層面的信息:

目前至仁 RS 已經量產,可以下訂,1-2 年交付;

售價約 200 萬歐元;

因為采用的是中置駕駛位的佈局,所以在國內上路會有很多現實障礙,不過泰克魯斯 · 騰風也正在開發適合國內使用場景的版本;

為什麼是燃氣輪機?

假設,你要造一臺增程式電動車。這種車的特點是電機驅動車輪,增程器的作用是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並最終轉化為電能。那麼,什麼樣的增程器才是最高效的呢?

目前大傢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內燃機,但是在靳普看來,燃氣輪機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要比內燃機更有效率。

基於這個邏輯,也就有瞭泰克魯斯 · 騰風的燃氣輪機超跑。

但這種路徑到底是難是易?

「搞熱力學的人很多都知道燃氣輪機更適合拿來發電,但是不幹大概都因為外行人總覺得不是這裡不對就是那裡不好,同時這(造車)又是一件周期非常長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不會去做 ……」靳普這麼解釋他的技術路徑。

問題的關鍵是,能不能跳出某一個領域裡的固有思維模式,從最本質的層面思考問題。這讓我想起摩拜做共享單車的邏輯。

當然,就像汽車行業的任何一種新技術一樣,用燃氣輪機作為增程器,也面臨一些「傳統」問題:比如成本、比如大規模量產,比如穩定性。

對於超跑來說,即使這些是問題,也不會被凸顯的太過明顯,因為超跑價格更高、產量更低、對於耐用性的要求不如傢用車那麼高 …… 但是假如要把燃氣輪機技術下放到更平民的產品上,它是否還是比內燃機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是個疑問。

就像馬自達一心想復興轉子發動機一樣,在汽車的技術層面,理應有更多的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出現,尤其是在向電氣化的轉變過程中。

對瞭,說到馬自達,他們前一陣也發出消息,準備復活轉子發動機,把它作為增程式電動車的增程器 …… 當然,還是那四個字:殊途同歸,未來確實是屬於電動機的。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