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全球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浪潮滾滾而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走進瞭尋常百姓傢。
數據顯示,僅僅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便達到 77.7 萬輛,同比增長 53%。而另據乘聯會數據,當年純電動車全年累計銷量也達到 44.88 萬輛,實現 81% 的同比增長。
顛覆瞭傳統汽車使用方法,發展迅猛的純電動汽車無疑為廣大用戶帶來瞭全新的使用體驗。而正處於成長期的純電動汽車,又是否有能力讓敢於嘗鮮的用戶們喜笑顏開呢?
"315" 前夕,汽車頭條 APP 聯合新浪汽車,易車旗下汽車產經網、第一電動網和電駒網五大強勢媒體平臺共同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瞭一份消費滿意度調查問卷,歷時半月共收集近 8000 份調查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瞭當今純電動汽車的整體消費情況。
▲用戶是否感到續航裡程衰減嚴重 ?
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要素之一,車輛續航裡程牽動著千萬純電動汽車 " 脆弱 " 的心靈。通過本次調查問卷,筆者驚人地發現,續航裡程衰減問題已悄然成為瞭用戶最大的痛點。數據顯示,沒有發現電動車續航能力衰減的用戶僅有 7.74%,超過半數用戶認為存在輕微衰減或在低溫情況下才會衰減,而選擇衰減嚴重的則占據瞭驚人的 38.43%,占比接近 4 成!
續航衰減幾乎不可避免
與智能手機類似,以蓄電池為儲能元件的電動汽車逃避不掉續航裡程衰減的問題。至於動力電池衰減的具體原因,因為專業性過強在此不做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電池內部發生化學反應時,電極結構發生變化影響瞭電池性能的發揮,而外界的低溫環境同樣有可能導致放電過程中大規模的能量流失。因此,我們首先要承認,這 31.37%+22.45% 的情況近乎合理。
至於什麼才是合理范圍?想必不同的消費者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根據政策規定,在質保期內,電池的性能衰減不能超過 20%,理論上並不會對使用便利性造成過大影響。值得關註的是,比亞迪、上汽等知名車企均對自傢產品電池性能做出瞭保障,但仍有部分車企並未采取類似措施,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將很可能導致消費者發出不同的思考。
舉例說明,當廠傢明確對續航裡程衰減速度做出保障時,消費者便擁有瞭重要的參考依據,隻要實際使用後真實情況符合當初廠傢給出的承諾,消費者便會滿心歡喜。但對於那些未鄭重給出承諾,或是承諾過於 " 高調 " 的廠傢而言,一旦產品表現與消費者先期預想發生一定偏差,便很可能激發消費者的負面情緒,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如何定義續航裡程衰減嚴重?
眾所周知,電動車續航裡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用戶的用車體驗,更是決定用戶出行范圍的重要標尺。一旦車輛續航裡程縮減嚴重,就很有可能意味著用戶的 " 行走范圍 " 進一步受到局限,從而導致不得不更改用車習慣的局面發生。
續航裡程的衰減意味著什麼?對於用戶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愛車的充電頻率由每周 2 次變為 3 次,有可能意味著即便是短途通勤,也不敢在寒冷的冬季肆意享受熱風帶來的溫暖,更可能意味著曾經可以到達的地方,成為瞭遙不可及。
無可爭議,動力電池技術落後,質量不過關是導致續航裡程衰減過快的主要原因。雖然選擇續航裡程縮減嚴重的用戶數量著實可觀,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有如此高比重的動力電池都存在質量問題呢?
關註電動車續航裡程的朋友們經常會發現,許多廠傢宣稱的車輛續航裡程看起來十分美好,但卻往往發覺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隨著電動汽車關註度日漸增長," 工況續航裡程 " 這一概念已被大多數人接受並理解,但近些年才誕生的 " 等速續航裡程 " 概念再一次 " 混淆 " 瞭群眾的視聽。這一略顯浮誇的數字仿佛瞬間將電動汽車推向 " 神壇 ",但事實上,等速續航裡程這一概念已經遠遠脫離瞭實際情況。
世間萬事往往如此,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消費者因為等速續航裡程的誘人數據,向電動汽車敞開心扉後,無情的現實便會瞬間將電動汽車重新拉入凡間,而迷茫在現實與概念中的無辜群眾,便會由此產生極大的負面情緒。從主觀層面看待,當用戶逐漸發生自己 " 已入坑 " 後,心理作用便會引導用戶認為車輛續航裡程發生瞭嚴重衰減。
此外,以續航裡程命名車型是當今電動車市場中的常用套路,然而目前看來,這一套路顯然不夠 " 真誠 "。例如,當部分廠傢將續航裡程隻有 200 公裡的車型命名為 "XX300" 後,消費者心中便會主觀認為車輛的續航裡程接近 300 公裡。長此以往,便會受到與 " 等速續航裡程魔咒 " 同樣的惡果。
提升續航裡程並非唯一 " 核心 "
目前,各大新能源車企都在為提高電動車續航裡程兼權熟計,而相關補貼政策,也無不在引導企業研發續航能力更強的車型。從續航 200 公裡的車型屈指可數,到續航 400 公裡以上車型比比皆是,國內電動汽車在續航裡程方面的突破無疑是顯著的。
但在各車企盲目追求突破 " 天花板 " 時,卻鮮有企業特別強調減緩續航能力衰退的重要意義,而這四成電動車主的 " 控訴 ",無疑再一次為車輛生產廠傢敲響瞭 " 警鐘 "。相比說明書上 " 浮誇 " 的續航裡程數值,筆者堅信,消費者寧願接受賬面數據平平,但 " 貨真價實 " 的產品。
此外,續航裡程的衰減不僅僅體現產品的質量問題,更是對企業良心的巨大考驗。如果消費者不幸遭遇瞭性能衰減嚴重的產品,用戶必然會認為廠傢在宣傳方面欠缺誠意,從而不再堅持對該品牌的忠誠。反觀那些技術亮點不夠搶眼,但幾乎 " 毫無水分 " 的車型,則至少可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完美的形象,為擴大品牌影響力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