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個平臺生產的車型,難道換個標就能貴上幾十萬元?

02-26

相信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有玩過《四驅兄弟》裡的那種四驅車,如果你細細回憶一下,你就可以發現,任何兩款四驅車,它們最大的差別其實隻是車身外觀上的不同," 三大件 " 的隨意更換並不會影響車子的使用。

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自然就是一致的生產平臺。兩款車型出自於同一個廠商使用的相同平臺,廠商隻需要生產同樣的底盤,采購同樣的零部件,然後對不同的車身外觀進行焊接拼裝,就能生產出許許多多看似完全不同的車型。

生產平臺是工廠賴以生存的根本,這一點在汽車上也毫不例外,隻是相比起上述提到的玩具車而言,汽車要顯得復雜得多。對於汽車來說,平臺隻是一個設計標準的共享平臺,同一平臺不同車型的生產絕不會像玩具車隻需換殼那麼簡單,而是需要重新設計規劃才可以。

最簡單的,同一平臺生產的玩具車有著一樣的售價,而同一個平臺生產的汽車卻往往有著不同的售價,甚至有著十幾萬,乃至幾十上百萬的差距,最為明顯的莫過於大眾 MLB EVO 平臺下的奧迪 A4L(29.28-40.98 萬元)與賓利添越(398-480 萬元),同一平臺生產的兩個品牌車型,最終的售價差距卻能高達數百萬。

但品牌固然是影響因素之一,可卻不是唯一。以大眾 MQB 平臺為例,在這個平臺上生產的車型可謂是非常豐富,但是相信你想不到除瞭奧迪 A3 與高爾夫是在這個平臺上生產的以外,還有奧迪 TT 同樣也是在這個平臺上誕生的。相比起奧迪 A3,奧迪 TT(49.98-58.68 萬元)與高爾夫(12.19-23.99 萬元)之間有著更大的價格差距,如果僅僅是品牌因素,那奧迪 A3(18.80-25.80 萬元)怎麼會和高爾夫相差那麼小呢?

正如一開始所說的那樣,即便是兩款同平臺生產的車型,在最終生產出來之後還需要進行重新的設計規劃。別看奧迪 TT 和高爾夫是同一個平臺生產,兩者的差別不僅僅體現在車頭的 LOGO 上,最簡單的,兩者的三大件就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瞭,其他的諸如焊接工藝、散熱系統以及內飾的模具甚至驅動形式都是完完全全的不一樣。簡單地說,除瞭平臺的基礎一樣,兩者之間的性能出現瞭天翻地覆一般的差距。

而且拋開性能不說,同平臺的兩款車,光配置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樣。翼虎與林肯 MKC 出自同一平臺,兩者相差 20 萬元左右。但是在林肯 MKC 身上,擁有翼虎所沒有的自動駐車、可變懸架調節、後排座椅加熱、前排座椅通風以及後視鏡防炫目等等配置。

對於汽車來說,同平臺的優點是體現在能夠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采用同樣的平臺基礎,能夠實現許多零部件的互換,這就類似於我們小時候拼裝的玩具四驅車。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在拼裝的基礎上添加瞭設計師們全新的設計與調校,更有可能加裝瞭許多更為豐富豪華的配置。同時,同平臺生產的另一個好處是還可以實現跨界生產,比如市面上許多 SUV 底盤就是采用轎車的底盤平臺生產出來的。

對於同一平臺生產的車型來說,換標的確有可能帶來價格的上漲,但是這本身也是一個品牌力的體現,隻是如果同一個平臺生產的兩款車型差價數萬、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那兩者之間必定有著較大差距。除去品牌本身的價值,車輛本身的性能、配置以及調校都是有所不同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