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明說:為何中國年輕人不再迷信大眾汽車瞭?

03-26

言 | 大眾還“高級”嗎?

前段時間,車聚網和《這車值麼》聯合做瞭一次大眾品牌調研,內容關乎對大眾的印象、誰是大眾在華最大對手、會否推薦購買大眾車等等,調查受眾覆蓋 70、80 和 90 後。

統計結果出來後,我們竟然發現 ……

欲知結果如何,請看本期《為何中國年輕人不再迷信大眾汽車瞭?》

▲《任我明說》- 為何中國年輕人不再迷信大眾汽車瞭?

時長約 16 分鐘,建議 Wifi 下觀看

一、你對大眾的印象是?

小標題的問題,對應回答包括“非常好”、“非常喜歡”、“非常不喜歡”、“還行”、“不太好”和“沒感覺”等 6 個選項。

按理說,70 後經歷過大眾剛引進桑塔納的年代,甚至不少 80 後都成為瞭大眾車主,理應對大眾比較認同才對。

然而認為大眾品牌“還行”的最多占比,並非來自 70、80 後,而是 90 後,接近 59% 年輕人選擇瞭“還行”,高出 80 後的 56.28%。

但反過來說,從本次調查裡可以看到,90 後更多屬於是“無感人群”。

因為選擇瞭“還行”、“不太好”和“沒感覺”這 3 個選項的 90 後,占比高達 87%,也就是說持極端態度的少,多數人是沒感覺的中間派。

另外,還有 15% 的 90 後選擇瞭“不太好”。這點也給大眾作個提醒,90 後作為未來目標客戶,如果打動不瞭他們,這些人可能會集體轉移到競品陣營。

回到大眾現有車型來看,比較彰顯年輕人個性的隻有高爾夫和甲殼蟲,但後者將要停產。往高階產品望,輝騰也要停產瞭,這意味著 90 後隻能更多從邁騰、帕薩特等商務氣息較濃的車型認識大眾,並不利於開發年輕消費群。

二、哪些詞能代表大眾?

同樣超出預期的是,選擇最多的選項不是“套娃”,而是“燒機油”。

這折射出,任何一個品牌發生過安全質量事故後,無論它們花多大代價和努力,依然難以改變社會認知,類似還有日系車的“鋼板薄”和美系車的“油耗高”等等。

不過大明認為,日系車可以通過安全碰撞測試和宣傳,改變大傢對其安全的顧慮。美系車則利用輕量化和多檔位變速箱的技術革新,證明它有能力和態度去克服油耗大的毛病。

反觀大眾,盡管其在推出第三代 EA888 發動機時,強調優化油氣分離技術,但調整動作緩慢、廠傢態度不真誠,造成用戶口碑下滑是正常的。

至於得票率第二的選項,不同年齡段受訪者有產生分歧。90 後選擇的是“套娃”,70 後的是“皮實耐操”,“德國制造”緊跟隨後。

這也反映出 70 後作為集體年代的過來人,對套娃設計並不抗拒,反而有所忌諱出格。而 90 後因為追求個性,講求生而不同,如果別人看不出自己開的是帕薩特還是邁騰,可能會造成挫敗感。

三、誰是大眾的大敵?

得票率最高的是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排第二的是大眾自己。

第二名的結果,一方面說明有不少人喜歡大眾,但認為它問題出在“怎麼突破自身”這點上。另一方面則由於大眾對召回事件缺乏足夠真誠,使不少人反感。

回顧過去,大眾曾在 2003、4 年跌入低谷,不論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盡管當時的開迪、途安、Polo 等都是按照高標準而造。

但正因這些從歐洲、南美等地引進的車型在華失敗後,才使大眾認識到理解本地市場的重要性,從而有瞭後來厚積薄發的本土化實力,隨之步入大眾的輝煌階段,北京奧運會前後。

除瞭大眾是奧運會的主贊助商外,其時推出的朗逸憑借著差異化設計,在華大獲成功,隨後促使南北大眾各推出對應車型。

毫無疑問,朗逸是大眾本土化策略成功的案例。隻是當在中低端級別,同時出現像寶來、朗逸、捷達、速騰等相似車型時,這種套娃才引起大傢詬病。

反觀去年風風火火的本田,它也有本土化。

本田是較早在中國推行本土化的廠商之一,但由於本田不像通用泛亞中心等機構有大量本地人才,導致本土化走得並不順利,像思迪、鋒范等可以說是失敗例子。

然而在動感和個性認知等領域,本田一方面借飛度、思域等做到瞭造型和技術傳播的極致,一方面根據中國用戶審美,利用繽智和 XR-V、冠道和 UR-V 實現差異化,這在全球范圍內不見得有哪幾個品牌能達到如此高度。

回到大眾身上,其過去保持 2、3 成市場份額的日子已成過去,如今已下滑至 16.9%,達到歷史最低。

可以看出,前期大眾憑借德國制造奠定瞭神車基礎、積攢用戶口碑,後期由於大規模本土化,為追求低成本而忽略掉安全質量問題。

不過成本作為中性詞,不應由此背負質量危害罪名。大眾理應把握好產品危害度、影響廣度和解決態度,堅守安全和質量底線。

四、你會推薦大眾車嗎?

在“會”選項上,90 後比例最高,有 27%。反而 70 後最低,隻有 18%,另外有 52% 的 70 後選擇“不會買”或者“不會推薦”。

90 後的投票現象可以理解,畢竟尚處懵懂期,經驗和判斷力不足,且大眾作為國際車企,有其可取之處,年輕人選擇大眾並不奇怪。

但這“ 27% ”,可能僅僅是夠買意向。因為根據品牌漏鬥,從分析考慮到實際購買,往往要打很大折扣。打個 7 折的話,大概在 18% 左右,和現時大眾市場份額差不多。

反過來看,最多人選擇“看情況”的,還是 90 後,將近 40%,也就是說相當一批 90 後屬於中間狀態。

70 後在本次調查裡,對大眾品牌較為冷淡,這點不難理解,因為他們不再是大眾目標用戶,換車一般都上升到瞭豪華品牌。

大明作為 70 後,雖然對大眾不抱好感,但認為其天方地圓的設計有肯定之處,符合中國人中庸思想。隻是提到大眾的 3 大件時,大明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畢竟廠傢對質量事件的態度始終有所回避。

如要推薦,大明認為可以選擇非渦輪增壓、非 DSG 的大眾產品,例如 1.6L+6AT 組合的車型。

車聚小結

近年來,“大眾神車”似乎越發沒有存在感,反而“本田神車”成為瞭網絡話題,但最近本田也已經被“增機油門”拉下神壇。

外國神車站不住,就等著國內品牌接替那天瞭。且看,寶駿 510 就很有神車潛力瞭 …… 觀眾朋友們,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