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外形設計抄襲 / 模仿 / 山寨等等的說法,我一直想寫個舉例說明的文章,但發現雖然案例眾多,卻無從下手。因為設計這東西,若不是真正的設計內行討論,其實是很難講得清楚的。
這幾天有個例子我覺得非常好,終於可以讓我用不多的篇幅,把抄襲、模仿這事做一次比較透徹的說明:
這個月寶馬發佈瞭 X2。這是一款全新車,對寶馬而言沒有 " 上代 " 可以繼承,它的形態、比例、設計語言等,在寶馬傢族裡也是比較有新鮮感的。
但是看瞭實車照片後,我感覺到瞭似曾相識——找來長城 WEY VV7 的相同角度圖片一對比,兩車從形態上和許多處細節上,確實有一定的相似度。這下就 " 好玩 " 瞭。
寶馬 X2 是這個月全球首發,而 WEY VV7 是一年前發佈的。如果這兩個車的推出時間顛倒一下,作為中國品牌的 WEY 十有八九會落得一個抄襲、山寨的罪名。但現在後來的是寶馬,人們又會怎麼說?
有人會說:你看中國品牌崛起啦,連寶馬都要山寨我們瞭 ……
打住吧,壓根沒有的事。因為從內行角度分析,這兩車推出時間相隔僅一年,不存在寶馬借鑒甚至抄襲 VV7 的可能。
在汽車開發整個周期裡,造型設計是走得比較前的,比如一臺車從立項到上市開發總周期是 4 年,造型設計肯定是立項後就啟動,到 2 年半至 3 年時就定案瞭,然後就要進入模具制作、試制、試驗階段,在這些階段裡造型設計基本上已經無法作大改動。
所以我們看到一臺 2018 年頭首發的新車,它的造型設計很可能在 2016 年底之前就已經定案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排除寶馬 X2 山寨 WEY VV7 ——即便寶馬設計師看瞭 WEY 之後覺得不錯,也來不及修改已經在試制階段的設計瞭。
但是,讓我們繼續用設計圈內人的角度深扒一下,這兩車如此之高的相似度,其實又是有跡可循。因為 WEY 的設計負責人 Pierre Leclercq (皮埃爾 · 勒克萊克),5 年前就是從寶馬跳槽到長城。雖然他在寶馬的時候,X2 還沒設計出來,但不排除在寶馬設計團隊內部早就有瞭 X2 的設計雛形,甚至皮埃爾就參與瞭這個雛形的創意。當皮埃爾來到長城,就把他的想法用在瞭 WEY 的產品上,反正寶馬那邊的產品都沒出來,不存在誰抄襲誰。
當然這隻是純猜測。但這又帶出瞭一個設計圈內常見的現象:設計風格和思路往往是跟人走的。雖然優秀的設計師會根據品牌、產品的特性,做出對應的設計,但是有些強烈的個人風格和喜好,確實無法、也沒必要完全抹掉。新近的一個例子是,比亞迪挖來瞭前奧迪的設計總監,於是比亞迪新一代車型也出現瞭 " 大嘴 "。
引用廣汽設計總監張帆說的一句話:汽車設計的本質就是用形面的手法去解決問題。雖然各品牌的設計目標多少會有差異,但大傢用到一些相同的手法,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一個時代有特定的潮流和審美,如果大傢目標方向一致,有越來越多 " 同路人 " 其實很正常。
當然,要區分優秀與平庸的設計,普通人隻看美觀程度,業內人士還會看創新性、引領性,模仿、借鑒的設計在這方面就輸瞭。
回到本文主題:看起來很相似的兩款車,如何判斷是否抄襲?到瞭今天,我對這個問題下的結論是:根本沒有標準——或者說在我們這個國度,所謂的標準都是形同虛設。就好比微信公眾號雖然有原創保護和抄襲舉報的機制,但仍然無法杜絕我們大傢車言論的原創內容不斷被人抄襲盜用。中國汽車業界,至今也沒有任何一單外形設計抄襲的官司是告成瞭的。
2000 年初通用起訴奇瑞 QQ 抄襲雪佛蘭 Spark 敗訴,奠定瞭中國汽車設計業 " 抄襲 " 的界限——就是沒有界限。
所以我愈發覺得,糾結一個設計是不是抄襲,根本上沒有意義——就拿持續做純原創內容的我們來說,我們真的太在意那些抄襲者,因為真正的引領者身處的高度和成就感,並非那些跟隨者、甚至抄襲者所能理解的。抄襲者的存在反襯瞭原創者的優秀;欣賞原創和欣賞抄襲的是兩種不同高度的人。既然處在不同高度,與其看不起,不如當作看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