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男人的 24 小時耐力大比拼,參加的都是真男人!

02-26

一個擁有 20 萬人口法國西南小城市,原本它的名字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但從 1923 年的時候托一項賽車運動的福,它開始進入瞭人們的視野之中,自此這座小城市聞名世界,每到六月,它便成為瞭世界賽車迷的目光焦點,而它有著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勒芒,而這項賽車運動便是被譽為世界上三大賽車運動之一的——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

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的時代背景

在那個汽車尚未被普及的年代,各大汽車廠商都想通過宣傳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車是世界上質量最好且跑的最快的,而光憑加速快來定勝負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有人提出不如通過將賽車長時間處於設計極限負載,看看此時賽車的表現來評定賽車質量,這一提議被各大廠商所接受,而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也應運而生。

於是各大廠商為瞭捧起獎杯,紛紛為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單獨設計賽車,比如減輕車重,去掉副駕駛座椅、隔音材料和備胎等等一切多餘的東西,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為瞭讓賽車變得更輕。

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的體驗

其實耐力錦標賽的賽程有很多種,按裡程分有 1000km、1610km、5000km 和 8050km 四種類型,而按時間分擇有 6h、12h 和 24h 三種計時,其中勒芒 24 小時汽車耐力賽最為著名,因為它考驗的不僅是汽車的性能更是考驗車手的耐力,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艱苦的汽車賽事。

而這項艱苦的運動由一個人完成顯然是一件痛苦而又危險的事情,所以賽事規定三位車手為一個車組,駕駛同一臺賽車去完成這個比賽,而每位車手連續駕駛的時間不能超過四個小時,而主車手的總駕駛時長還不能超過 14 個小時,這聽起來好像簡單瞭許多,但是不妨聽聽參賽車手的體驗。

德國著名車手路德溫格不加掩飾地說:" 盡管我已經三次取得過勒芒的冠軍,但我仍然痛恨這個地方!這純粹是輪盤賭。"

印第車賽的老手科根說:" 一般說來,賽車手們並不過於害怕這項運動的危險,即使擔心,也不是在他們坐在車內進行比賽的時候,勒芒確實有點不尋常,並不是因為車速太快,而是高速行駛持續的時間太長,好像是沒完沒瞭似的,這就使你有時間去想那些本不該想的事情 ……。到瞭夜裡又完全相反,我的腦子完全發木瞭,因為我已經被嚇得靈魂出竅瞭。"

而正因為它既危險又刺激,全世界的車迷才這樣熱衷於它癡迷於它。

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中令人震驚的事故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句中國的諺語也可以用來形容 1955 年那次的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當車手 Macklin 駕駛著奧斯汀賽車突然駛向道路一側,給捷豹 T 型車讓路時,後面由法國人 Pierre Levegh 駕駛的梅塞德斯一奔馳 300SLR 車躲閃不及,直接從奧斯汀賽車上軋瞭過去,像炮彈一樣飛向旁邊的護欄,車被撞成瞭兩截,立即起火,耐力賽專用的 200 升大油箱破碎,散落的燃油點燃鋁鎂合金的輕質車身,在觀眾席上形成瞭一個火球,噴著火舌砸到觀眾密集的看臺上,駕駛員當場喪生,觀眾 83 人死亡,超過 120 人受傷。

而從此之後處於對遇難者的敬意,梅賽德斯 - 奔馳也離開賽場長達數十年,直至 80 年代末才在勒芒賽場上再一次看到銀箭賽車。

保時捷和勒芒的故事

在賽場上,勝負乃常事。如果說誰是勒芒中的最大贏傢的話,那保時捷自然是其中的 " 頭號選手 ",從 1970 年至今,保時捷拿獎杯簡直拿到手軟,甚至保時捷在 1983 年的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中拿到瞭前十名中九個位置,於是才有那張著名的 "Nobody ’ s Perfect" 的海報。

我們再說回 1963 年,當時所有的賽車被排列在賽道發車區域的一側,比賽開始後,賽車手需要從另外一側跑步到賽車,快速啟動車輛後開始比賽。為瞭獲得比賽先機,保時捷在設計時將點火鑰匙插孔移到瞭方向盤的左側,而這使得車手在進入賽車之後可以在用左手轉動鑰匙啟動發動機的同時用右手迅速掛擋起步發車,這意味著車手能更快的發動賽車,也意味著他能甩下對手更遠,而這也成為瞭保時捷的經典設計,並被沿用至今。

老澤哥總結

作為一項世界頂級的賽車運動,勒芒無疑有著它獨特的吸引力,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賽事制度的完善,老澤哥相信像 1955 年那樣令人震驚的悲劇是不會再發生瞭,老澤哥也希望每一位車手能夠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能夠安全沖線,我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車迷的共同心願。

好瞭,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接近尾聲瞭,希望各位老鐵可以多多與老澤互動,老澤哥看見會回復你的哦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