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袁一泓
起初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略略有些吃驚。
11 月 16 日,廣州市住建委與工行廣東分行、建行廣東分行簽訂合作協議,兩傢銀行將在今後 5 年為廣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提供不少於萬億級別的融資支持。貸款的對象不僅涵蓋供給端的房企等機構,還包括需求端的租戶。
之前建設銀行廣東分行透露的數字是,3 年給廣東省內租賃市場主體提供 2000 億元貸款。一個月時間,僅建行向廣州市承諾的租賃貸款額度就出現瞭大幅提升。
此前,建行在深圳、東莞等城市與政府部門、企業簽訂瞭租賃貸款合作的框架協議。涉及的租賃房源、額度相當龐大。
中國銀行前不久也與廈門市住建部門簽訂瞭租賃貸款戰略合作協議。
這幾大商業銀行的舉動,絕非偶然。
這讓我想起瞭一件遙遠的事。
90 年代末,取消住房實物分房,意味著個人掏錢買房。不是所有人都能全款購買,所以需要貸款,但在當時,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還是個新奇的事物。其時潘石屹剛啟動開發北京現代城,他想到瞭個人按揭貸款。潘石屹為此專門去找時任建設銀行領導,請建行在項目開辦個人按揭貸款業務。他成功瞭。
現代城當然不是第一個引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項目,但建設銀行在 2010 年以前,應該開展包括個人按揭貸款在內的房地產貸款業務量的最大銀行。這與它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勇敢嘗試分不開。
11 月以來,建行、工行、中行在住房租賃貸款業務方面的行動,尤其是建行在多個城市的大手筆戰略合作協議,與 20 年前在個人按揭的大膽突破,有多大的可比性?住房租賃貸款會是房地產貸款領域的新藍海麼?
現在,若要形容某個領域的市場空間很大,往往以 " 千億 " 甚至 " 萬億 " 規模來描述。房地產貸款無疑是當之無愧的 " 大鱷 " 級別。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 2017 年 9 月,全國房地產貸款餘額逾 31 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逾 21 萬億元。我暫時想不到還有哪個行業的貸款規模超過房地產。
房地產貸款,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商品房買賣,包括新房和二手房。但很快,這個 " 定義 " 將被改寫。
一方面,個人住房貸款正在走過它的增長高峰期。根據國傢統計局數據,今年 1-10 月,個人住房貸款(按揭貸款)同比出現負增長(-1%)。負增長不會是常態,但再續高增長幾乎已不再可能。
另一方面,住房租賃貸款的空間剛剛打開。未來的空間有多大,沒人能準確預測。但從前面兩大銀行與廣州市的合作額度看,萬億應該是低估,幾年內到達 10 萬億級並不誇張。
很多朋友說,住房租賃市場的商業模式,現在看不清楚。還是前面提到的例子,個人按揭貸款,90 年代末到時還不知道是啥怪物呢,誰曉得它今天能達到 21 萬億的規模,並且成為金融機構質地最優良的貸款品種?
對於幾個大銀行來說,大舉介入住房租賃貸款領域,既是響應國傢建立住房新制度的需要("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也是銀行適應個人住房貸款發展趨勢的需要(個人住房貸款出現負增長)。
一句話,目前這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一種戰略佈局,戰略進入。
這一點,也適用於房企和機構。萬科、龍湖、旭輝、世聯行等企業,都不是笨企業,在業界都說 " 算不來賬 "、沒有清晰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它們為何都在大舉開發建設長租公寓(租賃住房)?還是那句話,戰略佈局、戰略進入。
當所有人都對商業模式看得很清楚的時候,還有你的份?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來源:袁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