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天,票房突破 500 億元大關,中國電影算是打瞭一個翻身仗。
" 數字總是鼓舞人心的,畢竟中國電影在去年迎來瞭拐點,而今年年初的票房市場並不景氣。500 億足以讓大傢舒瞭一口氣,產業之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比較好。" 北電影視金融班創始人、天使投資人周凱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電影票房預計 2017 年達到 550 億元
艱辛而亢奮的八年
500 億元的票房,不及華為一傢企業所創造產值的十分之一,換算成美元,也不及好萊塢電影全球收益的十分之一,但對於 2003 年才開始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的中國電影而言,500 億卻是彌足珍貴的。
" 我記得 2003 年我國電影產業改革啟動時,全國電影票房僅有 10 億元,幾百萬元拍攝個電影都是不錯的制作瞭,隨著改革推進,包括院線改革在內的多項政策都在提升整個電影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可以說,電影產業是文化產業細分領域中市場化程度走得最快的。" 已做瞭十多年制片工作的電影人王璐表示。
談及文化產業,不能不提 2005 年,這一年,國務院出臺瞭影響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那就是《國務院關於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隨後包括國務院、財政部等多部委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先後出臺瞭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引導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當時的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率已高於中國的 GDP 增長率(10.2%)。公開數據顯示,當年,國產電影故事片產量達 260 部,年增長幅度 22.6%,電影票房持續上升,年票房收入達到 20 億元人民幣,年增長 27.4%。
與此同時,電影投融資市場空前活躍:多主體投資、多元化融資、多樣化經營已經開始成為電影產業的基本模式。
數據顯示,2005 年由民營資本、海外資本參與制作的影片超過國產電影總量的 75%,與境外合拍的影片數達 37 部,占電影生產總數的 14%,全年電影總投資額超過 16 億元。
" 當年資本熱鬧程度並不比這幾年弱,但市場的盤子就那麼點,要發展還是需要一定刺激的。2009 年,華誼兄弟等影視傳媒公司的上市算是強心針。" 王璐表示。
強心針帶來的便是大量資本的湧入,曾有上市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單是 2009 年,湧入影視行業的熱錢就高達 200 億元。
隨後,影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上千傢影業公司制作的 526 部電影在 2010 年創造瞭 101.72 億元的總票房,比 2009 年增長 64%。
加之 2010 年以來多項政策出臺,影視產業因此成為最吸引資本的細分領域。
2013 年 12 月 8 日,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突破 200 億元;2015 年 9 月 5 日,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年度突破 300 億元;2015 年 12 月 3 日,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年度突破 400 億元。
5 年的時間,湧入中國電影產業的大佬從能源富豪變為互聯網富豪,這些富豪占據著福佈斯排行榜醒目位置,與此同時,與影視相關的基金多達 100 隻,募集資金上千億,資本市場的玩法也是多種多樣,行業內外並購收購案例層出不窮,項目涉及電影產業的全產業鏈以及泛娛樂業的搭建。
" 這幾年就像是淘金時代,好像什麼人都能做導演,什麼人都能玩電影,票房幾百億瞭,爛片也多瞭,電影像是失去它本身的尊嚴,有錢人玩一玩,沒錢人罵一罵,投機分子騙一騙,30% 的增速看似好熱鬧,可造成的結果呢?" 幾位資深的制片人說。
互聯網時代的糾結
結果就是 2016 年,中國電影增速放緩。
2016 年,應該有兩個信息是不可忽視的,一是當年票房為 457 億元,與年初預期的 600 億元差瞭 143 億元,這一差距讓 " 票補 " 的秘密浮出水面。
" 票補 " 本是電子購票平臺的營銷手段。也就是在每部電影上映之前,發行方(片方)和影院會商定最低票價,一般在 30 元到 40 元之間。
一般而言,片方和在線票務平臺的票補主要用在電影上映前 3 天的預售中,前 3 天的票房表現對後續排片率和影片整體走勢至關重要,這也是在線票務平臺成為電影交鋒的主戰場的重要原因。
" 票補的比例並不高,但卻是撬起票房的關鍵所在。" 一傢票務平臺公司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也是 BAT 進入電影行業一兩年爭搶的寶坻。
其實,幾傢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電影發展最高潮時闖入的初衷是在電影制作、宣發、投資的過程中,打通線上線下互動,但相較於擁有明星、導演、制作團隊及院線的 " 傳統 " 電影傳媒綜合類企業,互聯網公司很難成為具體項目的主角。
" 闖入者 " 肯定不會甘心隻當配角,具有互聯網基因的票務銷售環節成為它們最好的切入點。
" 誰擁有瞭消費者,誰就有話語權。" 上述負責人表示。
2014 年,BAT 先後進入票務銷售平臺,在線票務市場上,三大互聯網巨頭展開 " 廝殺 " 的方式之一就是 " 價格戰 "。
這種打法使線下銷售幾十元的電影票一上線就隻需要 9.9 元甚至更低。
第一財經記者所瞭解到的是線上購票平臺實際上是一次性 " 超級團購 ",團購本身就有折扣,如果是規模更大的團購,還會折上折,比如平臺 25 元一張拿下電影票,但會拿出百萬張做文章,吸引流量與關註,如果以 9.9 元銷售,平臺前期往裡補貼十幾元。
於是,在 2014 年的電影總票房裡,在線電影票房貢獻瞭 45.8%,這個數字 2015 年變成瞭 70%。
當 2016 年,票補減少時,中國電影的票房便受到直接影響,互聯網公司撬起的電影產業話語權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以院線為主導的傳統市場。
另一個信息是 2016 年網絡電影已達到 2193 部(今年預計達到 3000 部),網絡電影在制作方面與院線電影不可相較,大部分虧損,隻有少數的頭部內容才能實現盈利,幾大平臺的競爭都在爭奪頭部內容上,比如大的 IP 以及優秀制作公司的合作。
而傳統影視公司的大佬們在談起迅猛發展的網絡大電影時,保守者多,擁抱者少,但視頻平臺幾乎都是進擊者的姿態。
" 正如矽谷威脅的是傳統的六大好萊塢公司,很多制作人已經不把好項目的第一選擇權給六大瞭,我們應該寬容還是警惕這個現象?" 周凱旋表示。
500 億元票房市場,有人解讀為 " 中國電影良性循環的一個標志 ",而 " 良性循環 " 應該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或許,這才是 500 億給予電影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