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進軍自行車“老傢”德國,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11-23

核心提示:由於背靠阿裡、騰訊、滴滴這樣的大鱷,ofo 和摩拜兩傢單車公司在融資規模上超過其他共享單車公司,暫時無需走上 " 公(dao)益(bi)之路 ",可以繼續開講各自出海故事。然而對市場簡單判斷,需求量的大小將直接決定運營規模,國外市場這個需求是否存在呢?

【文 / 莊怡 編輯 / 關文平】

中國國內共享單車企業的倒閉潮仍在繼續,但這絲毫不影響背靠爸爸的摩拜和 ofo 走出國門。

11 月 22 日,中國共享單車企業摩拜在宣佈將在德國柏林開展業務,並稱是其在全球展開業務的第 200 座城市。1817 年,德國人卡爾 · 德萊斯發明瞭世界上第一輛實用的自行車,對人們的出行產生瞭巨大且持久的影響。自行車發明 200 周年的節點,德國迎來一傢中國的單車企業,無疑是戲劇性的一幅畫面。

卡爾 · 德萊斯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實用自行車

相比 1817 年國外已有實用自行車,1840 年已經實現雙腳可以離開地面騎行,中國在清同治七年(1868 年)才剛剛接觸到自行車,用的還是最原始的需要用腳瞪地的車,直到 1897 年,中國才大量從英國進口自行車並配備瞭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中國自行車的發展雖然落後瞭半個世紀,但對於公共出行方式的這種 " 無樁 " 革新,中國企業的表現在外國友人當中贏得瞭 " 新四大發明 " 的美譽。

然而極為諷刺的是,年初中國單車創業公司 " 百花齊放 " 的局面並沒有持續下去,反而迎來瞭產業的寒冬。酷騎、小藍……單車死亡名單不斷更新,局面不合時宜地呼應著某單車品牌一位女性創始人曾經的表態," 如果做失敗瞭,大不瞭做瞭一件公益 "。企業傢談慈善,一定要擔心,共享單車跑路背後,是消費者退款以及供應商欠款成瞭社會問題。

眼下,由於背靠阿裡、騰訊、滴滴這樣的大鱷,ofo 和摩拜兩傢單車公司在融資規模上超過其他共享單車公司,暫時無需走上 " 公益之路 ",可以繼續開講各自出海故事。然而,作為一個對市場的簡單判斷,需求量的大小將直接決定運營規模,國外市場這個需求是否存在呢?摩拜單槍匹馬闖德國,能帶來多大驚喜呢?

德國的共享單車市場需求和機會有多大?

在摩拜的對外宣傳中提及,在 2017 年初,摩拜單車將覆蓋全球 100 個城市作為今年的拓展目標,並在 6 月初即提前完成該目標,繼而調整年度目標為 200 城。此次入駐柏林是摩拜單車提供服務的全球第 200 個城市,意味著摩拜提前完成瞭年度 200 城的目標。

據德國媒體報道,柏林目前有四傢公司正開展單車業務,來自中國的摩拜單車是第四傢。首傢是有樁單車租賃公司 "next bike",它承包瞭柏林的公共單車租賃系統,目前打算到明年將其單車數提升到 5000。第二傢是 DB 的 "call a bike",無樁單車租賃,不過是通過輸入編號完成解鎖,目前有單車 3500 輛。

Next bike 和 "call a bike"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還有一傢是新加坡 oBike,剛進駐柏林不久,和摩拜一樣是無樁單車,目前兩傢都隻在柏林投放 700 輛單車。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 oBike 是摩拜出海新加坡時的直接對手,也是當地的地頭蛇。在 ofo 和摩拜進入新加坡投放之前,新加坡本地的無樁共享單車 obike 已開始運營,在當地用戶使用習慣、語言、產品運營上具有優勢,而且 obike 一上來,就投放瞭一萬輛共享單車。obike 的創始人王振達在創辦 obike 之前是淡馬錫的副總監,而淡馬錫是摩拜的重要投資方之一。可以對比的是,摩拜方面則沒有公佈在新加坡的投放數量。

另外,德媒報道指出,還有三傢單車企業已經表明瞭入駐柏林的想法。而單車企業紛紛入駐的消息已經引起瞭當地議會的關註,他們認為過多的自行車會給當地帶來一些問題,不過表示會先觀察一段時間。

但需要註意的是,與國內城市投放動輒幾十萬輛的數量來看,本次摩拜投放 700 輛連零頭都不夠看,和 "next bike""call a bike" 相差甚遠,以在中國的經驗來看,單車的鋪貨量是決定使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從公開消息可以看到,摩拜目前並沒有提及後續的投放計劃。

另據《生命時報》此前報道,德國幾乎人手一輛自行車。而號稱史上最嚴格的德國交通管理規定,騎自行車得經過至少 2 天的培訓,然後接受考核才能獲得自行車駕照。所騎車輛也必須配備車燈,不得酒後騎車。這些,都給摩拜這樣共享單車在德國的推廣增加瞭難度,更不用說還面臨著激烈的本地車企競爭。

與其說中國互聯網模式出海,倒不如理解為給投資人畫餅列數據

中國單車企業出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年以來,摩拜和 ofo 先後在美國、歐洲,東亞、東南亞等地佈局。目前已宣佈解散的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曾豪言," 中國預測至少要 3000 到 4000 萬輛之間,全球應該還需要 1000 到 2000 萬輛 "。

然而,中國共享單車出海常常陷入偽需求的質疑。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今年 8 月 10 日,摩拜在英國曼徹斯特落車 1000 輛;英國倫敦伊靈 750 輛。另一共享單車巨頭 ofo 情況也相差無幾。另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ofo 共在美國落車 2200 輛,其中在加州、西南偏南音樂節、哈佛中國論壇投放的 1200 輛都是免費服務;在英國劍橋和牛津分別投放 500 輛和 100 輛;馬六甲 2000 輛。國內單車企業如此低的投入數量,與其說中國互聯網模式出海,倒不如理解為給投資人畫餅列數據,虧損燒錢模式下繼續融資生存是所有單車企業的真實意圖。

以倒閉風波中的小藍單車為例,早在今年 1 月,小藍在拿下最後一筆 4 億人民幣的融資後,高調宣佈進軍美國舊金山。當時,小藍聲稱在舊金山灣區等地投放 1 萬輛無樁單車,然後就收到舊金山交通局及舊金山公共工程局負責人的聯名信,信中連續出現瞭十幾次的高頻詞是:公共路權(public right of way)。面對舊金山市政府的各種限令和罰款,小藍退而求其次為之,最後大致上就是租用 15 個私人停車點,一共投放瞭 200 輛單車。

小藍單車倒閉,下一個是誰?

以登陸德國柏林的摩拜為例,此前出海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如果實際運營中的管理、盈利等問題無解,摩拜單車靠小規模投放、疊加全球城市來實現 " 在 2017 年進駐全球 200 座城市 " 的目標,意義難免大打折扣。

在新加坡,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 LTA 曾扣押非法停放的摩拜單車,該部門稱," 在扣押這些單車前已經通知相關企業,要求把單車移至指定停放處,但仍然無動於衷。" 另有媒體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在新加坡,共享單車和騎共享單車的人,都很少。

在英國,摩拜進入兩周就發生瞭 17 起被破壞事件,背後原因則是未與當地信用體系打通,讓共享單車沒有征信系統的保駕護航,成為某些人的發泄對象。與此同時,摩拜在車型與當地人的適配工作上做得不夠,有英國網友抱怨摩拜的車太矮。

在美國,摩拜則出現 " 幽靈車 " 事件。很多用戶在使用摩拜 App 找車的時候發現,雖然身邊顯示有很多的單車可用,但要麼單車根本找不到,要麼單車都飄到瞭海裡。摩拜方面回應:" 一些障礙物可能影響瞭 GPS 的準確性。" 但也有一種分析認為," 幽靈車 " 的真相應該是刷數據沖量導致的烏龍事件。摩拜是根據用戶定位的經緯度信息,隨機在地圖上顯示單車數量,進而給用戶造成有很多可用單車的假象,以欺騙人們進行註冊。

對比摩拜和 ofo 不同的出海策略可以發現,摩拜青睞發達國傢,ofo 首選發展中國傢。此外,ofo 佈局的海外城市中,與國內城市是最接近的(都挺堵的)。在發展中國傢,汽車保有量低,交通法規方面沒那麼完善,推行共享單車的政策阻力會較小。但 ofo 的投放也並非如宣傳得那麼美好。

ofo 宣佈世博會期間向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投放 1000 輛小黃車,投放區域牢牢團結在世博園區,這說白瞭就是想通過世博會這個窗口,向全世界宣傳 ofo。之後,ofo 進駐泰國曼谷,前所未有投放 6500 輛共享單車,貌似是實打實的市場開辟動作。然而,考慮到當地的炎熱氣候,出行方式酷愛摩托,ofo 投放更像是給中國遊客使用而不是當地人。

摩拜創始人胡煒煒曾說:失敗瞭就當做公益。後接受采訪改口:隻有成功,才是真公益。

結語

共享單車的命運似乎一開始就被資本大佬玩弄著。相比 2016 年下半年,資本瘋狂湧入,甚至想進、進不來的情況,目前即使是曾放言 " 三個月解決戰鬥 " 的 ofo 早期投資人朱嘯虎,也在感嘆 " 摩拜和 ofo 應該合並 "、" 燒錢起來的都是偽需求,以後不再投燒錢項目 "。

智能行業媒體 " 智東西 " 曾在文章《共享單車出海真相!表面風光 數據尷尬 是不是偽需求?》中一語概括," 單車出海這事兒,由於國外法規不同、市場環境存疑、投入成本高等問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在企業公關的一片叫喝聲中,讀者們應該擦亮眼睛,其實進軍海外市場並沒有有些媒體 " 浮誇 " 的那麼美妙。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