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換,是 2018 年政府工作的重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5 日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 " 報告 "),談及 2018 年工作時," 高質量 " 一詞總共出現瞭 6 次,且多是今年首次出現的新表述。
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根據報告,今年我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 6.5% 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3% 左右;城鎮新增就業 1100 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 5.5% 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 GDP 能耗下降 3% 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等。
" 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考慮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 報告稱。
李克強在談及今年工作的三大重點時,"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成為第一要點。
事實上,推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調控和引導,特別是如何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以及加強財政、貨幣、對外開放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貨幣政策松緊適度
6.5% 左右的 GDP 增長目標與現階段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體一致,體現瞭不過分追求速度、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導向,貨幣政策如何施展與之密切相關。
報告指出,2018 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相比此前 " 穩健中性 " 的單一表述,今年對於貨幣政策的描述更為具體詳細。有專傢表示,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基調不會改變,但會根據實體經濟情況相機抉擇。
" 未來貨幣政策將以維持穩健為主。"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連平認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要松緊適度,保持合理增長。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合理增長應該是不能收得太緊,這樣才能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
此外,報告也未對廣義貨幣 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等提出明確的增長目標,而是要求,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 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傢解讀稱,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和深化,以及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M2 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降低,所以,不再強調 M2 的預期目標是題中應有之義,這並不表明貨幣政策改向。
此外,報告還明確要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用好差別化準備金、差異化信貸等政策,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小微企業、" 三農 " 和貧困地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推進高質量發展,報告在風險防范、醫療保險、污染防治、精準脫貧等多領域提出瞭明確要求。比如,在污染防治方面提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 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 ( PM2.5 ) 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把 2018 年經濟增速目標定位 6.5%,高於市場預期的底線,體現瞭中國經濟韌性的信心,深化體制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決心。
減稅降費再超萬億
推進高質量發展,如何為實體經濟減稅降費也備受關註。
2018 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過財政赤字率自 2012 年以來首次出現下調至 2.6%,比去年預算低 0.4 個百分點。盡管如此,財政赤字規模仍與去年持平,保持 2.38 萬億元的歷史高位。
李克強解釋,調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增收有基礎,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
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期間,數次被代表委員的掌聲打斷
國傢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赤字率適度下調有利於防止財政風險,而且也符合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大趨勢。而且按照經濟總量測算,盡管赤字率下降但赤字規模與去年持平,也體現瞭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一大體現正是減稅降費,而 2.38 萬億元的赤字規模也為減稅降費提供空間,彌補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
去年減稅降費超過 1 萬億元,今年減稅降費也是如此,超過市場預期。按照國務院測算,6 項減稅舉措全年給企業減負超過 8000 億元,5 項降費舉措全年給市場主體減負超過 3000 億元。
在眾多減稅舉措中,個人所得稅改革最受關註。李克強在談到 2018 年政府工作時表示要改革個人所得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而在 2018 年預算草案報告則明確提出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
普華永道中國個人稅務咨詢合夥人張健菁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意味著個稅改革將啟動。官方相關表述不再提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而是直接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和增加子女教育等專項扣除,因為這些改革實施起來相對容易且效果立竿見影。
個稅隻是減稅舉措的一面。過去 5 年減稅近 2 萬億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今年又有新動作。
國務院明確,今年改革完善增值稅,按照三檔並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
澳洲會計師公會中國華北區委員會委員吳嘉源告訴第一財經,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增值稅稅率下降是重大利好。制造業稅率有望從 17% 降至 11%,交通運輸業稅率有望從 11% 降至 6%,這有利於制造業等轉型升級。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認為,稅率三檔並兩檔可以減輕服務業和制造業稅負不平衡矛盾。而小規模納稅人額度放寬,也可以減輕服務業和工商業標準差距大的矛盾。
針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也再次升級。今年報告提出,大幅拓展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
去年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標準從年應納所得稅 30 萬元提至 50 萬元之後,吳嘉源預計今年標準可能進一步提高到 80 萬元,甚至 100 萬元。
吳嘉源表示,總體來看這次減稅降費舉措目的是打造創新型國傢,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也是去年減稅的延續更迭。與此同時一些減稅舉措也是對沖美國或其他歐洲國傢稅改帶來的可能沖擊。
金融領域開放吹響 " 集結號 "
報告指出,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佈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並對於繼續擴大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給出瞭明確信號。
根據報告,要 " 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
事實上,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此前已經在醞釀加碼。
在上周五銀監會十大主要部門負責人發佈會上,銀監會外資銀行部主任段繼寧透露的數據顯示,2017 年末,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營業性機構總數達 1013 傢,而在 2002 年這一數字是 180 傢,增長瞭近 5 倍,年均增長 13%。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中,銀監會從三方面入手加速銀行業開放步伐。
首先,銀監會去年 3 月發佈瞭《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針對在華外資銀行的經營特點,支持它們與母行開展跨境業務協作,廣泛參與我國金融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為中國 " 走出去 " 的企業在境外發債、上市、並購等提供綜合配套的金融服務,同時允許外資法人銀行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
其次,支持國內自貿試驗區改革,進一步擴大外資銀行在區內的業務范圍。
此外,全國兩會召開前夕,銀監會對《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瞭修訂,最大限度地減少外資行行政許可事項、簡化許可流程,盡可能地提高銀行的展業便利度,促進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進一步統一,同時加強審慎監管。
證券、保險也 " 不甘示弱 "。
中國外交部網站去年 11 月的消息就稱," 將按照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準入。"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去年 12 月曾表示,大幅放寬外資準入是資本市場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部署的重要舉措。根據有關部門披露,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股權比例限制放寬至 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股權比例不受限制。
" 放寬或取消外資機構股權比例限制,這與 2017 年 11 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表態一致,比如之前存在銀行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和合計持股比例限制分別為 20% 和 25%。"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傢鄧海清表示,這一表態向國際上傳遞瞭中國金融行業繼續擴大開放的明確信號。
對於 " 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意味著外資經紀公司將在中國保險市場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對於引入外資經紀公司的經營經驗、加強內資與外資保險公司的合作、完善保險經紀人市場都具有重要意義。
朱俊生表示,這主要是為支持全面對外開放,特別是服務 " 一帶一路 " 倡議。2017 年,政策性信用保險承保金額首次突破 5000 億美元,出口信用保險在穩定外貿增長、推動轉型升級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已成為支持開放,特別是 " 一帶一路 " 建設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
(記者杜卿卿、杜川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