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領域,中國無法超越“小而強悍”的韓國

11-29

◎作者 | T 教授

◎來源 | TT 財經(ttcj99) 已獲授權

韓國就如那大熱劇 ——《權力的遊戲》中的小惡魔,再次向世人詮釋瞭 " 什麼叫‘小而強大’?"。

近日,韓國市場研究機構 Chaebul 的報告顯示,韓國前十大企業前三季度盈利總和為 62.5 萬億韓元 ( 約合 575 億美元,相當於 3796 億人民幣 ) ,為歷史最高的前三個季度盈利。

據上述機構預計,韓國前十大企業今年全年盈利有望達到 80 萬億韓元(4859 億人民幣)。

其中,三星電子以 23.6 萬億韓元(約合 1433 億人民幣)的盈利獨占鰲頭。全年預計盈利達 30.2 萬億韓元(約合 1834 億人民幣)

單看數據本身,大傢可能沒什麼感覺。

01

牛逼的 " 小個子 "

不過,和我們中國對比後,你就知道住在我們旁邊的這個 " 小個子 " 究竟有多牛逼瞭。

根據前不久發佈的 "2017 年中國企業 500 強 " 顯示,2016 年中國前 10 大企業的全年盈利總和是 1.28 萬億人民幣,相當於韓國前十大企業的 2.6 倍。

但不要忘瞭,在 2016 年時,中國的 GDP 為韓國的 7.9 倍,其僅相當於一個廣東省的體量。

十大企業以我們 13% 的經濟體量,創造瞭相當於我們 38% 的盈利,就足以證明它們的實力。

況且,中國賺錢最多的前 10 大企業中,有 10 個是銀行,非銀行類的就隻有國傢電網和中移動。

而三星 1834 億的盈利,若放在中國,僅次於工商銀行(2798 億)、建設銀行(2315 億)、農業銀行(1839 億),排在第 4 位,高於中國銀行(1646 億)。

更是相當於 3 個招商銀行、3 個平安,也相當於中移動和國傢電網的盈利總和。

(圖表來源:TT 財經)

關鍵是,人傢三星玩的還是高科技的實業,就幹趴下瞭我們一縱央企。

然而,更讓人尷尬的是,韓國和三星今日的牛逼,還是我們中國一手給捧起來的。

首先,我國是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國,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圖表來源:國別報告)

2017 年前 3 季度,中國對韓國進出口 1.38 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 16.3%。

其中,出口 5140.1 億元,增長 17.1%,進口 8684.2 億元,增長 15.8%,中韓貿易逆差高達 3544.1 億元。

(也就是說,前 3 季度韓國從中國身上凈賺瞭 3544 億人民幣)

而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對華出口增長主要得益於半導體貿易,今年上半年韓國的對華半導體出口增加瞭 47.5%。

《金融時報》則稱,據韓國第二大芯片生產商 SK 海力士公司發佈的 2017 年第二季度利潤報表,中國廠商的購買量占其產量的三分之一。

(圖表來源:國別報告)

而韓國市場研究機構 Chaebul 在報告中也指出,此次韓國企業利潤的大漲主要得益於,在全球芯片超級周期助推。

如韓國兩大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的盈利之和在前十大企業中占比高達 52.2%,較去年同期上升 31.3%。

其中,三星電子以 23.6 萬億韓元的盈利拔得頭籌,盈利較去年同期大增 178%;SK 海力士盈利大增近 5 倍。

那麼,現在問題來瞭。

我們為何要大把大把的給韓國和三星送錢呢?

02

臥榻之側為何容忍他人鼾睡?

說實話,中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從韓國大量的進口半導體等電子產品,這確實是一件蠻尷尬的事。

雖然我們是鄰居,但也是潛在的對手,尤其韓國又是美國(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的盟友。

但我們又不能不送,因為我們需要,更重要的是還技不如人。

我們當下從韓國進口電子及配件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韓國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確實是很牛逼,完全處於壟斷性地位。

半導體芯片,通俗的講就是集成電路,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大腦和心臟。

其主要包括邏輯芯片、存儲芯片、模擬芯片等,數據顯示,在 2016 年,這些細分類別的產品大約占到瞭整個半導體產業的 76% 左右。

而模擬芯片、邏輯芯片等領域,主要是因特爾、高通等美國公司主導;

不過,在全球存儲芯片市場,韓國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瞭。

其中,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兩大公司幾乎壟斷全球三分之二的存儲芯片市場份額。

並且在這兩大巨頭的帶動下,韓國湧現出瞭有 400 多傢半導體企業,其半導體產業更是占到瞭全國 GDP 總量的 5%,是當之無愧的戰略性產業(房地產產業在中國 GDP 中的直接比重也才 8% 左右)

(圖表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而今年得益於市場的強勁的需求,三星電子芯片在 2017 年的銷售額更是有望達到 636 億美元,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老大。

可以說,當下的韓國掌握著全球存儲芯片的話語權。

其次,我們迫切需要這玩意(半導體芯片)。

若問,在 2016 年,中國進口額最多的商品是什麼?

十之八九的人會回答石油。

我國確實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在 2016 年單是買石油就花瞭 1164.7 億美元(約合 7689.2 億人民幣),但它卻不是我國進口額最多的。

進口最多的商品是半導體,2016 年的進口額超過瞭 2000 億美元,將近石油的 2 倍。

可以說,半導體已經成為瞭我國的一個戰略性商品。

其實,這個也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的集中地,所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產品消費國傢,

不過,我國雖是全球半導體的核心市場,然而遺憾的是,國內的半導體自給率僅為 13.5% 左右。

也就是說,這玩意(半導體芯片),我們不得不進口。

如我們所知道的如雷貫耳的小米、0PP0、vivi、華為乃至蘋果等手機都在用著三星的半導體芯片。

03

奮起直追

若放縱韓國繼續薅我們羊毛,顯然是一種戰略短視,也相當於我們繼續把自己的命交到韓國手裡。

所以,這些年中國一直是在奮起直追。

比如,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已經去年初的 736 傢,增長到瞭現在的 1362 傢。

在規模上已經壓倒性地超過瞭擁有 400 多傢的韓國,實現瞭急速增長。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是半導體芯片這種技術的演進頻繁、制造工藝要求高的高新技術產品更需要時間和積累。

即使是風頭正勁的韓國與美日比起來仍有差距。

根據 SEMI 美國的報告顯示,韓國和歐美日頂級設備廠商的技術差距為 2 年,材料方面是 3 年。

中國臺灣同歐美日巨頭的半導體設備技術差距為 3.5 年,材料方面則是 1.5 年。

而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的路也很長。

根據半導體權威研究機構 ICInsights 公佈瞭 2016 全球半導體最新(預估)排名,

其中美國有 8 傢半導體廠入榜,

日本、歐洲與中國臺灣地區各有 3 傢,

韓國則有兩傢擠進榜單,

新加坡僅有一傢上榜,

大陸半導體企業仍無緣前二十強。

而隨著智能手機、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和物聯網的數據存儲需求飆升,全球存儲芯片正在迎來 " 超級周期 "。

所以,對於中國的半導體芯片企業來說,顯然要加把勁瞭。

而且從更高層次來說,我們想要掌握 21 世紀的話語權,就必須先獲得半導體領域的主導權。

因為,半導體將是未來 AI(人工智能)社會的最基礎的設施。

小結:

其實,通過韓國半導體的強盛,也可以間接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

過去些年,因諸多原因,我們和日本交惡,導致大量半導體訂單流向韓國,間接促使瞭三星、SK 等半導體電子巨頭的崛起。

反觀被我們 " 冷落 " 的日本,曾經風光無限的東芝、夏普等電子巨頭不得不淪落到 " 賣身 " 的地步。

因此,也可以預見,等我們把 " 半導體 " —— 這個比石油還重要的戰略產業,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裡的時候,韓國的國運也就結束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