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韓會師】
最近有朋友問瞭筆者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美元當前的下跌是不是為瞭掩蓋美國資本回流美國?
筆者問:何出此言呢?
答曰:特朗普不是一直在鼓勵美國資本回流美國嘛,而且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已經準備把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瞭,美國企業的海外利潤是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那麼不就可以換回更多的美元回到美國。比如說,2017 年初,美元兌人民幣在 6.90 上方,現在在 6.30 附近,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將在華利潤換成美元,1 億人民幣就可以多換 140 萬美元。
近 1 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也有類似的疑問?其實筆者也見過一些學者持有類似觀點。應該說,在算術層面講,上面這些朋友的想法是無懈可擊的,但也僅僅是在算術層面,在現實的外匯市場交易中是難以實現的。
前文的邏輯有個很重要的假設前提,就是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對於成交價格不會產生明顯的沖擊。
我們就以人民幣為例。當前人民幣的確比 2017 年初值錢得多(相對於美元),但如果此時美資企業大規模購匯(回流美國),這就不是 1、2 億美元的問題,而是數以百億乃至千億計算的規模,在這種購匯壓力沖擊下,銀行間市場基本平衡的格局馬上就會被打破,人民幣很快就會從 6.30 附近貶值到 6.40、6.50 乃至重新回到 6.90。
特朗普曾說,稅改後,可能有 4 萬億美元回流美國。當然特朗普的話也不能全當真,但這至少說明美國企業的海外資本規模是很大的,而在中國的肯定也不少。其實根本不用百億乃至千億的資金規模,在當前中國的外匯市場上,隻要單日出現 10 億美元的新增購匯量,就足以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壓到跌停板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境內市場的日間交易規模比較小。銀行代客市場的日均外匯交易量一般在 2 百億美元左右,單一交易日順 / 逆差的規模一般在 5 億美元以下,通常 2、3 個億的不平衡比較常見,一般隻有在市場極為恐慌或者突然出現客盤大額結售匯需求時才會出現單日 10 億美元以上的順差或逆差。
不難想象,在這種市場交易大格局下,一旦因資本回流美國出現比較集中的購匯需求,會對人民幣產生多麼強大的貶值壓力,每天爬在跌停板上絕對不是難事。
在中國市場如此,在歐美市場也一樣。如果在歐洲的美資企業要大量將歐元兌換成美元並回流美國投資,歐元一定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在美國資本遠未完成回流之前,歐元就發生暴跌瞭,自然也就不存在借助美元貶值掩護境外美元資本回流這個問題瞭。
有人可能會問,雖然在即期市場大規模購買美元會導致美元快速拉升,但美國企業沒必要在即期市場直接兌換美元呀,趁著美元暴跌的時候在歐洲、中國、日本等國的外匯市場上利用遠期匯率合約等衍生金融工具鎖定購買美元的成本不就可以瞭。
聽起來的確是這樣。但要知道,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和即期市場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在和客戶簽署外匯金融工具合約之後,90% 以上是不會自己拿著風險敞口的,而是會立即利用即期市場進行風險對沖,從而把遠期市場的美元買入壓力直接帶到即期市場,而隨著即期市場美元拉升,衍生合約的報價自然也就隨之變化,從而導致隻會有很少的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企業能夠拿到好價位。
市場交易是個動態博弈過程,將匯率固定在某一個點位或者某一個較窄的區間,從而為資本流動創造條件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但難度很大。即使美國政府和華爾街有能力通過輿論造勢和市場運作在一定時間內壓低美元匯率,但一旦發生大規模的美元回流,除非世界各國政府集體聯合配合美國繼續壓制美元,否則資本回流很快就會令美元反彈,但筆者不認為全世界會為瞭美國的美好未來而如此團結。
總結一下,美元貶值的確有利於美國的海外資本增值,筆者也不否認會有部分海外資本借此機會回流美國,但這是否足以幫助美國資本實現勝利大撤退在外匯市場交易環節其實是存在很大障礙的,很多邏輯上演繹起來很完美的東西,一旦放入現實生活中,很快就會化為泡影,請各位朋友小心分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 會師話市 ",觀察者網經作者特別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