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被監管之後,行業立馬出現瞭兩派。
一派是 " 漏洞派 ",開始尋找各種繞過監管的方式,並通過 " 撞線 " 去試探監管底線;
另外一派是 " 創新派 ",他們在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途徑,能符合監管,同時可以長足發展。
2018 年,兩股力量的交錯,成為現金貸行業的主旋律。
而最近漸漸火熱的 " 員工貸 ",就是一次嘗試——這其中,有真正的創新,也有渾水摸魚。
那麼,這個號稱風控簡單、背靠場景的貸款模式,會成為主流嗎?
01 巨頭試水
近日,有媒體爆出,滴滴成立金融事業部,並試水 " 司機貸 "。
實際上,在春節期間,滴滴已開始佈局行動。
知情人士透露," 接下來,滴滴不再對涉水金融業務遮遮掩掩,2018 年會重點推進。"
" 司機貸 " 是滴滴金融佈局的第一款試水產品。
主要模式,就是給滴滴旗下的司機發放貸款。
而目前,滴滴的司機數量,已多達 2100 萬人,人數基數極大。據媒體報道,目前滴滴月放款額度高達 1 億,至少已放款 7 億元。
實際上,開展類似滴滴這種 " 員工貸 " 的大公司,不在少數。
早在 2016 年年末,富士康就與我來貸合作推出瞭 " 員工貸 ",針對的是富士康旗下員工。
" 富士康的基層員工雖然薪資不高,但是卻擁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並且年輕的員工,也可以接受提前消費的觀念。" 業內人士陳曉表示。
類似滴滴和富士康這樣的大公司,員工眾多,貸款需求旺盛,天然有做 " 員工貸 " 的優勢和土壤。
而他們選取的方式,除瞭自建金融之外,也會和一些金融公司合作。
此外,還有不少金融公司號稱推出瞭 " 員工貸 "。
比如拉卡拉、久金所等。
實際上,員工貸由來已久,並非現在才有的創新金融產品。
在早期,大部分是企業用於給員工的福利,解決員工一些暫時的資金困難。
比如,阿裡和騰訊,3 年以上的員工可以申請無息貸款,有媒體曾報道金額高到 10 萬 -50 萬。
這個就是純福利。
但還有一些公司,是將其視為金融業務。
比如滴滴成立滴滴金融,給司機放款,是為瞭激活金融板塊,除瞭福利,也有盈利的目的。
02 " 跑不瞭 " 貸款
最近,員工貸的集中火熱,背後是有多個因素在起作用。
監管後,所有的現金貸要求必須有 " 場景 ",員工貸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有場景。
比如,司機貸,可規定申請貸款是為瞭買車輛保險、車輛維修等用途。
" 還有,金融公司去給一傢企業的員工提供貸款,這個模式應該算 2B,而不是直接 2C,這樣也可以繞過監管。" 業內人士稱,員工貸這個模式,暫時沒有監管風險。
因此,才有不少人認為," 員工貸 " 可能是現金貸轉型的一大出口。
除瞭符合監管外,員工貸這個模式的風控,相對要容易很多。
貸款的風控,無非就是考核對方兩項指標: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
首先,員工的薪資出自企業," 沒有任何一傢公司比它更能掌握貸款者的流水和信用狀況瞭。" 陳曉表示。
還款能力,一目瞭然;而還款意願,也很可控。
員工如果還想繼續在公司待下去,肯定不敢賴賬;如果實在不還,還可以直接從他的工資中扣除貸款。
據某金融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薛鋒稱,他們與某企業合作的 " 員工貸 ",壞賬率幾乎為零。
而另一方面,用戶基數也是 " 員工貸 " 的一大優勢。
陳曉表示:" 別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還在苦哈哈找用戶的時候,‘員工貸’背後就現成的員工基數。"
而這個模式的可行性,早就得到過驗證。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一傢金融公司,卻活得特別好。
他們的業務,主要是給香港的菲傭放貸。
在香港,菲傭是很龐大的一個群體。
據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介紹,截止 2017 年 11 月,香港傢庭聘用超過 36 萬外傭。
為瞭管理這個群體,香港制定瞭詳細的法律法規,規范行業。
菲傭來到香港打工,是需要先到中介公司做職業培訓後,才能上崗的。
為瞭管理她們,中介公司會要求菲傭上交護照。
接著,菲傭被安排到各個傢庭打工,中介公司還要在其中規范菲傭的行為,並且,工資都不是雇主給他們發放,而是通過中介公司發。
值得註意的是,中介手裡掌握瞭護照和工資兩個重要的籌碼。
而菲傭這個群體,一般傢庭很窮,經常有急需用錢的需求。於是,中介公司開始於金融公司合作,給菲傭發放貸款。
這個模式發展得極好,即便是金融危機,幾乎都沒受到影響。
" 實際上,在法律保護下,這個商業模式一直保持著高收入、高利息、低不良,收入穩定的狀態。" 渣打銀行前 CRO 牛佳耕對這個模式頗為贊賞。
" 形成閉環,同時風險可控,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就是應該如此自洽的。" 牛佳耕稱。
風險可控、符合監管、無獲客成本,如此看來,員工貸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和轉型方向。
但在落地之中,卻又遭遇困難重重。
03 道阻且長
盡管嘗試者眾多,但並非所有人都是誠心一試。
2015 年年末,網上就出現瞭拉卡拉 " 員工貸 " 的身影。
公開資料顯示,拉卡拉的 " 員工貸 " 針對於優質白名單企業,僅面向拉卡拉合作企業的正式員工,無需抵押的線上貸款業務。
" 你們是隻針對白名單企業放款嗎?我怎麼知道我的公司在不在白名單?" 一本財經詢問拉卡拉的業務人員。
" 隻要是國企、上市企業等優質企業的員工,社保公積金 6 個月以上,就可以申請員工貸。" 拉卡拉貸款業務人員周越稱,門檻其實沒那麼高。
周越稱:" 之前最高能貸出 30 萬,但隨著政策的變化,目前額度不會和之前那麼高瞭。"
" 其實,很多金融公司,說是員工貸,實際上和現金貸毫無區別。" 陳曉稱,一切都隻不過是繞過監管的套路。
而認真在嘗試員工貸的公司,目前也是困難重重。
" 合作放貸的金融機構,在規模、資金上都處在尷尬境內。" 知情人士薛鋒表示。
盡管看起來風控可控,但中間放瞭一個強大的核心企業,想分得太多羹,不太可能。
這就是供應商的悲哀。
核心企業的話語權太強,供應商隻能依附其上。
" 很多企業是作為員工福利,給他們放貸的,所有利率要求非常低,年化率還不到 10%。" 薛峰稱。
而這種情況下,金融公司還想盈利,就得把資金成本壓到極低。
" 隨著監管趨嚴,現在拿到低成本的錢,越來越難。" 薛鋒說。
除瞭利率薄之外,這個模式想規模化復制,難度也比較高。
首先,你得找到人數眾多的大企業合作。
" 與小公司合作,萬一公司與員工聯合騙貸,風險就極高。"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另外,每傢公司、所處的行業都不一樣,可能在風控上也有所差異。
" 對於我們而言,每傢公司都要重新去做風控模型,其實操作成本很高。" 薛鋒表示。
讓人不得不擔憂的是,員工貸可能會成為一項 " 小而美 " 的生意,很難規模化復制。
盡管如此,行業內大部分從業者依然認為,這個模式值得去深耕。
" 各個公司的風控不同,但同行業的風控,卻極為相似。" 一傢金融科技公司也正在開發現金貸產品,其負責人稱,他們涉及產品的邏輯,不是針對公司,而是針對行業。
比如,司機貸,除瞭和滴滴合作,還有其他的網約車平臺,甚至出租車公司等等,都可以合作。
這個 2B 再 2C 的商業模式,盡管盈利難,規模化難,但也有不小的想象空間。
2018 年,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在監管的重壓下,將是艱難的一年。
因此,任何有價值的創新,都值得去嘗試和深耕。
(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