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大變局 赴港買保險正在降溫

02-25

王琦的微信朋友圈已經慢慢的發生瞭變化。

在去年的這個時候,王琦每天都在曬自己帶領客戶簽的保單,而一年後的此時,王琦的朋友圈裡有瞭代購的內容。另一個顯性的變化是,王琦以前每天要見好幾撥客戶,而現在王琦有大把的時間去陪大陸客戶逛街購物。

從深圳到香港,老傢四川的王琦已經做瞭三年的香港保險代理人,在這幾年裡,王琦接觸瞭無數赴港買保險的大陸客戶。而王琦朋友圈的變化,恰恰也說明瞭火爆一時的香港保險正在慢慢降溫。

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漸企穩以及外匯管制政策的趨嚴,香港保險的吸引力逐漸降低;另一方面,面對保險需求的增長,中國大陸保險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謝幕,在回歸保障、回歸本源的道路上,人身險的格局正在被重塑,註重保障的產品將成為主流,就保障性質產品來說,香港保險保障范圍廣、保費便宜的優勢不再,還面臨著保費續交等難題。

香港保險熄火

王琦偶爾開始幫老傢的朋友代購一些化妝品,而以前並沒有太多時間。與此同時,王琦發現自 2017 年中旬起,就逐漸有同事跳槽離職。

經歷過香港保險的火爆年景的王琦,正在經歷著大陸客戶的冷淡。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毛保費總額為 3632 億港元,同比上升瞭 11%。其中,新保單保費同比下跌 12%,至 1166 億港元。

在統計報告中,香港保監局提及瞭關於大陸訪客投保的詳細數據:來自大陸客戶的新保單保費持續三個季度下降,從 2016 年第四季度末 237 億港元,分別降至 2017 年前三季度的 188.08 億港元、116.12 億港元、101.06 億港元,回落幅度近五成。

在王琦看來,曾經一天接過十餘波客戶,刷過幾百萬保費的時候已經成為瞭過去。2007 年至 2016 年期間,大陸訪客新保單保費在香港保險業整體新保單保費中的占比分別為 6.54%、5.49%、6.57%、7.56%、9.09%、13.17%、16.75%、22.35%、24.70%、40.59%。2017 年,這一數字出現瞭變化,大陸訪客保費在香港新保單保費中的占比在去年第四季度觸及 39% 的高峰後一路下滑,回落至 2017 年第三季度的 28%,創出兩年最低水平。

誠然,有著資產海外配置功能的香港保險,有其必然的火爆原因。但隨著 2017 年以來,人民幣出現較為明顯的升值,大陸居民資產配置出現瞭新的變化。

在王琦看來,更令客戶猶豫的,是 2017 年 10 月,銀聯國際發文稱,為進一步規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內地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經常項目保險,仍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但未開放的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將不被允許;同時,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 5000 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這也意味著,正常渠道下,旨在海外配置資產的分紅類以及投資返還類保險將面臨很大的保費續繳問題。

競爭優勢褪色

去年 4 月 22 日,中國保監會曾就赴港購買保險的相關風險進行提示,稱 " 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 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 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 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 "、" 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 等多項內容,提示廣大消費者知悉風險,謹慎投保。

其實,隨著香港保單的逐漸增多,購買香港保險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例如有自媒體曾爆料某英國大型壽險公司 8 個月未給予賠付的案例。而在法律體系方面,香港和內地存在一些差異,由於法律體系不一樣,香港保單並不能受到內地法律保護,而一旦出現問題糾紛,也意味著相對高昂的維權成本。

野村中國保險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研究主管唐聖波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內地客戶到香港買保險基本上出於兩種的考慮,第一種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大,出於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打算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把資金轉到香港;從保險本職角度來講,香港保險熱的另一個原因是與內地保單存在一些差距,首先,香港一些公司提供的保單它可能允許全球的醫療治理,這種可能是高凈值客戶的需求;另外就價格來說,香港在同等保單范圍的情況下,會比內地的價格略微便宜。

人民幣企穩過後,香港保險的另外兩大優勢也正在逐漸被內地保險所追趕。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公司針對高凈值客戶開戶開發瞭全球醫療的產品,例如,華泰保險就曾推出過赴日癌癥醫療險。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內地保險的保障范圍正在不斷拓寬,以重疾險為例,不少保險產品的重疾保障種類已經超過 100 種,部分產品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額外賠付或保費豁免,費率優勢不輸香港保險。

但香港保險也具備其特有的優勢,例如國內大部分重疾險保額都是恒定的,從保單生效到理賠給付保額都一直是最初約定的額度,而香港重疾險一般具有分紅功能,若幹年後,保額可能會因分紅而增長。此外,香港偏理財性質的產品有著更高的演示利率,且資金可以全球進行配置,較內地被戴上緊箍咒的萬能險相比,仍有一定的優勢。

壽險行業新變局

遺憾的是,境外壽儲蓄分紅型保險的保單屬於並未放開的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保費如何順利續繳是個難題。王琦也表示,隨著政策的不斷收緊,她所接待客戶簽的理財型保單越來越少瞭,目前的大多是幾萬美元的 " 小單 ",重疾險和健康險逐漸增多。

當理財類產品的需求被遏制,選擇哪裡的保險產品來凸顯其保障功能,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面臨著嚴監管的壽險行業,正在進行著 " 保險姓保,回歸本源 " 的大變局。自 2016 年其,償二代正式實施,一路高歌猛進的萬能險業務也因在資本市場的諸種表現被訴諸報端,系列針對中短期存續產品的政策接連下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被動謝幕,以健康險為主流的新的競爭格局形成。

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 年,保險業增速同比下降 9.34 個百分點。其中,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 47.2%,較去年底上升 11.1 個百分點 ; 萬能險保費規模占比 19.95%,下降 16.9 個百分點 ; 分紅險 31.05%,上升 7.3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壽險業務機構也在進一步調整,新單原保險保費收入 15355.12 億元,同比增長 10.66%。其中,新單期交業務 5772.17 億元,同比增長 35.71%,占新單業務的 37.59%。

此外,針對險企公司治理、保險產品設計、銷售等方面,保監會亦出重拳引導、整治。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保監會開出瞭 47 張罰單,各地保監局出具瞭 878 張罰單,總計 925 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 1 億元,高壓下,行業發展亦呈現新的態勢。

( 應采訪者要求,王琦為化名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