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金融市場 作者:記者 程維妙 網編:王巍 2018-01-31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維妙)曾因違約潮爆發陷入發行 " 冰凍期 " 的債市,在 2018 年首月再次遭遇 " 四連炸 "。1 月 30 日,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丹東港 ")發佈公告,坐實此前 " 預告 " 的 "16 丹港 01"1.1 億元利息違約。至此,今年違約債券數增至 4 例。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違約企業均為 " 舊面孔 ",信用風險未對市場產生較大沖擊,不過信用事件仍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加上企業對利率較敏感,市場延續此前謹慎態度,1 月有約 400 億元債券發行止步。
丹東港 1 月 30 日發佈公告稱,應於 1 月 27 日(逢節假日順延至 1 月 29 日)付息的 "16 丹港 01",由於公司資金緊張,未能按期支付該期債券利息 1.1 億元。算上 "16 丹港 01",1 月以來已有 4 隻債券違約,另外 3 隻分別為大連機床 "16 大機床 MTN001"、丹東港 "15 丹東港 PPN001" 和川煤集團 "15 川煤炭 PPN001"。
債券違約曾給市場帶去濃濃寒意。例如在 2016 年 4 月,密集爆發的風險事件令市場風險偏好大幅下降,疊加流動性的壓力,止步發行的債券規模單月超過千億元。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團隊發佈的統計,1 月前四周有約 400 億元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按周來看,呈遞增之勢。數據顯示,1 月第一周至第四周取消和推遲發行的債券數量分別為 4 隻、6 隻、13 隻和 21 隻,規模分別達到 53 億元、30 億元、132 億元和 171 億元。可以看出,在第三周債券止步發行量有明顯增長。國泰君安固收團隊分析師劉毅指出,這與銀監會 1 月 13 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不無關系,市場對信用債情緒較為謹慎,再加上銀行間短期流動性收緊明顯,資金面緊平衡,部分企業選擇取消和推遲發行。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去杠桿的推進,監管層加大瞭對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的監管力度,銀行理財產品餘額持續回落,金融機構對債券的需求減少;加上緊資金面的趨勢下,2017 年以來市場利率不斷上行,發行人融資成本明顯提高,導致發行人債券融資意願下降取消債券發行。據此前的統計,2017 年月平均取消或推遲發行債券規模都在 200 億元以上,在去年末這一數字更一度突破 800 億元。
" 尤其建築業和制造業融資需求大,對利率的波動較為敏感,因而利率一旦急劇上升,取消發行的企業便會增多。" 一位分析人士說道。不過興證固收團隊表示,從企業體量和信用資質來看,目前取消和推遲發行主要以中低等級的企業為主,大企業債券融資反而在上升,與債市調整初期的 " 大企業不願意舉債、小企業舉不到債 " 有所不同,目前更多是大企業逐步接受瞭融資成本上升的現實、信貸額度有限、債券融資需求回升,而資質較弱的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上升。目前的中小企業和民企融資難度是巨大的,其信用利差走闊、信用風險上升應該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