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做到總監平均僅需 4 年!還是普通職員的 80 後怎麼辦?

03-04

最近有一個報告很紮心,在這份職場社交網站領英基於大數據發佈的《中國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洞察》顯示,從職場新人到總監級別的升職過程上,90 後隻需要 4 年,而 70 後平均需要 10 年,80 後需要 6 年。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90 後口裡喊佛系,身體卻很誠實,在職場上真夠拼的。領英全球會員數據顯示,80、90 後職場人中,有上千萬人是決策者,占比 12%,也就是說,周邊的 80、90 後們,每 10 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公司決策層。而最近幾年,90 後甚至 00 後中 " 創始人、CEO" 的名頭開始井噴式出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然有人 4 年當上總監,也有人 10 年隻能原地踏步,過瞭 30 歲仍然沒有走上管理崗,那該怎麼辦?

90 後幹到總監隻需 4 年

據《中國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洞察》中的數據顯示,在 CEO、CFO 等各種 C" X"O 中,占比最高的是 90 後。相較於多聚集在制造、高科技和快消行業的 60 後、70 後商業決策者,千禧一代決策者多聚集在金融、非營利性和醫藥行業,具體崗位包括行政、藝術和設計、市場營銷、創業、社區和社區服務類。

領英透露,在中國 3900 萬用戶中,職位為總監及以上的用戶,54% 為千禧一代(即 80 後、90 後)。而在全球 5.46 億用戶中,這一數字為 28%。

跳槽多被認為是 90 後晉升加快的一個原因。報告顯示,千禧一代決策者的平均跳槽周期約 2.5 年。凡普金科人力資源副總裁徐益峰表示,職場裡的年輕人跳槽頻率變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謀求更高的職位,另一方面是當認為供職的企業池塘太小時,會向往更大的空間。

徐益峰認為,年輕高管的出現是自然規律。" 再過七八年或許會變成 00 後站在歷史舞臺做企業高管的年代,這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 徐益峰說," 是技術把這一進程加速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千禧一代決策者很多供職於中小企業,這被認為是他們晉升快的另一個原因。" 可能是現在的創業公司增加,Title(職位)印得比較高。" 供職於國內一傢互聯網公司的王爍表示,創業公司的增加提高瞭 90 後晉升的平均速度。" 創業者增加瞭,當然創業公司也越來越多,而且創業的主力應該是 80 後、90 後,他們雇的中層應該也差不多年紀。" 王爍說。

報告顯示,在商業決策者的公司規模分佈上,相較於前人的 " 大公司情結 ",90 後商業決策者更加趨向 200 人以下的中小企業。

30 歲沒有幹到管理崗是失敗嗎?

毫無疑問,職場上的權杖,正在靜悄悄地轉移,我們註定要走近 90 後成為決策層的時代。如今最年輕的 80 後都已接近 30 歲的年齡,不得不面對年齡成為有色眼鏡和職場天花板的尷尬。

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熱的討論:那些 30 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後來都做瞭什麼?

大傢的答案都一邊倒,沒有做上管理崗沒關系,還可以在技術方向深挖,成為專傢,甚至成為瞭高管的教練,比做高管還自由自在。

在點贊數超過 1 萬的回答中,答主舉瞭一個例子:

在美世中國區,我也有一位老鄉,70 後,做銷售工作,因為經驗豐富,對業務的瞭解很深刻,甚至可以獨立做部分咨詢工作,客戶也很尊重他。大傢都叫他崔叔。

崔叔對當領導一點興趣也沒有,私聊的時候,他說不喜歡管別人,目標就是把自己練成這個領域的專傢。

他後來辭職高就其他公司,還是銷售工作,還是獨來獨往,還是不帶人,也還是受人尊敬。

說實話,有一天他自己單幹,我也不會意外。他有足夠的才能和經驗,隻需要一個平臺,而企業絕對會盡力給這種人才提供足夠好的平臺,讓他發揮才能的。

在咨詢公司,我們常常會討論未來的職場會怎樣,而主流觀點是:未來互聯網時代的職場,人才的話語權和自主權遠比工業時代產線上的工人來得大,他們足夠優秀,可以挑選平臺,甚至成為獨立第三方,為企業提供服務。

一個人過瞭 30 歲還沒走上管理崗,是不是就算很失敗呢?歡迎大傢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青年報、領英中國、知乎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