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9 日,決定資本市場監管全年主基調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按照慣例,會議將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分析當前市場形勢,並部署今年的重點任務。
2017 年初的全國證券期貨工作監管會議中曾特別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切實推進和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綱領性要求在 2017 年對資管行業帶來尤為深遠的影響,使得過去一年被稱為金融監管 " 大年 "。
監管高壓之下,資管行業過去一年在降低金融風險方面確實取得瞭不錯成效,例如對公募流動性要求的提升、證券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的去通道化、資本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化等等,展望 2018 年,這仍將是監管工作主線。
業內預期,在金融去杠桿大背景下,未來市場仍將面臨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去杠桿的壓力,資管行業將在監管高壓之下謹慎前行。
告別野蠻增長
過去一年,金融監管全方位從嚴。
在去杠桿防風險的監管要求之下,各類金融機構均遭遇不同程度沖擊,金融從業人士哀嘆 " 苦日子來臨 " 的聲音此起彼伏。
"2017 年對金融機構來說確實不太好過 ",華南一位公募基金高管 1 月 29 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過去一年是資管行業重塑業態的一年,在資管新規之下,資管行業之前的粗放生長模式無法再繼續,例如無論是資金池業務的萎縮還是貨幣基金受到的嚴格監管,都預示著資管行業規模高速增長時代面臨轉向,而這種大方向的轉變具體向下落實必然會對整個資管行業造成很大的沖擊。"
資管行業迅猛擴張的 " 好日子 " 確實在 2017 年戛然而止。以最具代表性的基金子公司發展來看,作為受監管新規沖擊最大的金融機構類型之一,基金子公司當年規模的急劇萎縮。
根據今年 1 月初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資管行業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是 2017 年縮水最嚴重的機構類型。2017 年末基金子公司整體規模為 7.4 萬億元,比 2016 年底縮水 3.103 萬億元,降幅達 30%。在凈資本新規的約束之下,基金子公司憑借通道業務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去不返。
除證券資管、基金子公司去通道化外,去年針對貨幣基金提出的流動性新規,以及證監會和銀監會針對銀行委外業務的監管雙管齊下,也是 2017 年資管行業防范風險的重要事件,同樣對整個行業產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
其中,流動性新規從內部控制、產品設計、投資交易、申贖管理、信息披露等多方面進行瞭規范,並且對貨幣基金進行瞭特別規定。由於貨幣基金已經成為基金市場的發展主力,在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如何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成為今年公募行業最為關註的事項。
針對委外業務提出的監管,也使得前兩年推動公募規模爆發的委外業務迎來拐點,在金融體系去杠桿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銀行委外業務未來會如何開展,也將是今年資本市場將探索的重要命題。
前述公募基金高管總結稱,2017 年對整個資管行業而言是 " 剎車 " 的一年,資管業務中的通道、委外、非標等業務條線均受到較大的影響,這是綜合整頓的一年,某種程度而言,屬於資管行業轉型不破不立局勢中 " 破 " 的階段。
維持高壓態勢
展望 2018 年,業內普遍認為,監管將維持高壓態勢。
業內預期,2018 年針對資管行業的去杠桿、防風險的任務將持續或強化,其中,防范流動性風險,加強對市場流動性的監管仍是重點。
華南一傢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指出," 去年監管工作會議提到,總體上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仍不成熟,市場內在的脆弱性和復雜性不可低估,這種說法意味著防范金融風險不是一時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經歷瞭去年較為劇烈的整頓之後,今年將是更為細化的執行過程。"
上述觀點代表瞭資管行業當前的普遍看法。不少機構人士認為,盡管去年 11 月底資管新規指導意見出臺後引發瞭很大的市場爭議,甚至有部分人士認為這將對市場造成極負面的沖擊,但從當前局勢來看,金融監管的大方向不會因此動搖,資管新規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是金融去杠桿下半場的開端。
最近兩個月,中國金融業確實因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的發佈陷入集體焦慮之中,這背後既有對市場受沖擊之大的真實擔憂,亦有因新規可能對相關利益帶來影響的博弈。對此,有分析人士直言,監管防范系統性風險的態度明確,在最終目標上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在嚴監管時代,最可怕的其實並不是資管新規,而是眾多機構依然對監管放松抱有幻想。賺快錢的年代已過去瞭,過去不斷找高收益產品、剛兌、賺價差的時代已經終結,對於各傢機構來說,提高自己的長期業務競爭力,提高自己的核心業務競爭力是未來不得不走的路。
目前資管新規征求意見期已經結束,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都在等待新規最終版本和細則的落地,從嚴監管之下,銀行機構的資產配置將走向何方將是最受金融業關註的方向。(編輯:楊穎樺)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