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報道稱,曾在 30 個月內花費 400 億美元對外並購的海航,現在考慮出售其中一部分資產。
調研機構 GMT 的金融分析師 Nigel Stevenson 稱,海航可能優先出售債務少、股權結構清楚的資產。紐約、芝加哥、悉尼等地的資產都是潛在出售目標。
因為政策變瞭。
在 11 月 28 日的一場活動上,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譚向東稱一年前 " 幾部委和外管局發瞭文,我立刻就減慢腳步,這是標準性的東西。"
" 我們認真的學習,不讓投的就堅決不投,包括我以前投的,當時沒說不讓投,現在說不讓投瞭,我就盡量退出。" 譚向東說。
他指的 " 標準性東西 " 是指去年 11 月,外管局規定企業如果動用超過 500 萬美元外匯,就必須上報外管局批準。之前的限額是 5000 萬美元。
以及,商務部、發改委、央行等多部門去年 12 月稱。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這種 " 提示 "被認為是說給安邦、復星、萬達以及海航聽的。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回應中國政府實行的資本管控時有過類似的表述:"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海外自己融資解決,隻是不願意成為一個不守規矩的公司。
譚向東在昨天的活動上為公司的一些投資進行瞭辯解," 我是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作為投資都有買有賣……希爾頓不是酒店,希爾頓是酒店管理公司,是全世界企業皇冠上的明珠,海航八個月時間掙瞭 20 多億美金,有買有賣有流動性。" 並強調海航每筆投資都是發改委批的、合理合法。
然而海航的投資風格很難被稱為 " 理性 "。《金融時報》近日獲得的一份 2012 年融資文件顯示,海航願意為一筆總價值 4.2 億美元的債券支付每年 13% 的利息、期限 3 年。
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通常企業高息借款的利率不大會超過兩位數。
在外管局試圖為對外投資降溫時,海航四個月內斥資 272 億港元購入香港啟德發展區的四個地塊。集團創始人陳峰就此事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稱,海航為進入繁榮的香港房地產業,不得不付出高於市場價的代價。
今年 7 月,海航成為財富 500 強排名第 170 位的公司。2015 年它們第一次入選時排名 464 位。排名上升之後,海航在英國辦瞭一場慶功會,邀請到英國前首相戴維 · 卡梅隆等政商名流。譚向東在那次活動上告訴《金融時報》,公司正處在世界之巔。
題圖 /ブルームバーグ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